基本介紹
- 中文名:創新菁英計畫
- 外文名:Innovation Leader Program
- 創辦時間:2016年9月
- 培養層次:碩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
啟動背景,培養層次,辦學理念,辦學思想,培養模式,培養方向,獲得學位,辦學特色,全面紮實的理論學習,系統優質的創新教育,嚴格高端的科研訓練,創有所值的經濟回報,跨校多科的交流協作,知行合一的人生旅程,院校名單,
啟動背景
自古以來,科學技術就以一種不可逆轉、不可抗拒的力量推動著人類社會向前發展,人類社會的發展史,實際上是一部科技進步史,近代國家的競爭史,本質上就是一部創新競爭史。
當前,科學技術一體化、學科交叉融合、高新技術產業發展集群化、科學技術發展速度指數化等趨勢越來越明顯,導致科技創新活動不斷突破地域、組織、學科、技術、產業的界限,創新的競爭本質上已演化為創新體系的競爭。
在此形勢下,人才培養也面臨新的機遇與挑戰,為此,北京協同創新研究院與北京大學、西北大學、密西根大學、香港大學、中國傳媒大學、大連理工大學、武漢理工大學和南方科技大學等高校聯合啟動了“創新菁英計畫”,旨在通過體制機制創新,培養創新創業高端人才,服務北京全國科技創新中心建設,並為創新型國家建設和人類可持續發展做出貢獻。
培養層次
辦學理念
在創新中培養人才,在人才培養中再創新。
辦學思想
以知識教育為基礎,以能力培養為核心,以未來發展為導向。
培養模式
全日制學習
雙課堂:學生在大學學習理論課,在BICI學習創新創業課程,然後在BICI相對獨立開展具有套用前景的工程技術類或管理類課題研究。
雙導師:一位導師為大學相關院系知名教授,負責指導理論學習,另一位導師為BICI資深研究人員,負責指導課題研究,二位導師共同指導論文。
雙身份:入選者一方面是學生,學習知識和科研技能,另一方面在BICI相對獨立從事科研活動,BICI給予學生適當津貼,學生可分享科研成果轉移轉化收益。
雙考核:一方面考核學生的理論學習情況,另一方面考核學生課題研究水平,所完成的課題成果應達到國內先進或領先水平。
培養方向
先進制造、電子與信息、材料、環境與能源、生命科技、管理科學與工程等。
獲得學位
研究生在規定時間內完成培養方案要求的學分,完成碩士或博士學位論文,通過碩士或博士論文答辯,經共建大學和研究院共同審查、報共建大學批准後,頒發共建大學研究生畢業證書,授予共建大學碩士或博士學位,北京協同創新研究院頒發“創新菁英計畫”培養證書。
辦學特色
全面紮實的理論學習
學生在大學相關專業全面學習該專業基礎理論知識,培養創新思維與知識整合的系統能力,為技術創新和產業發展形成知識支撐,保證創新的高水平和持續性。
系統優質的創新教育
學生在BICI系統學習工業設計、工商管理及人文知識,培養具有市場前景的創新設計與商業策劃的系統能力,能夠將設計、技術、商業、用戶與文化有機整合,保證創新的有效性。
嚴格高端的科研訓練
學生在BICI可獲得專項科研經費資助、組建個人實驗室、相對獨立開展科研活動,在完成攻關目標的同時,有效提高其獨立進行課題策劃、隊伍建設、工作管理、技術轉化等能力。學生在學習期間除理論課須達到大學相關專業標準外,碩士生須完成國內先進(碩士)或國內領先(博士)水平的科研成果。
創有所值的經濟回報
學生自在BICI從事科研活動起,可獲得與應屆碩士或博士畢業生薪酬相當的津貼,表現優秀者還可獲得豐厚獎學金,同時其可分享科研成果轉移轉化收益,達到學習、科研與創業的結合。
跨校多科的交流協作
來自北京大學、美國西北大學、密西根大學、香港大學、中國傳媒大學、大連理工大學、武漢理工大學和南方科技大學的不同學科的優秀學子,在一起共同生活、學習和創新創業,不同文化、知識、能力與性格的協作,創造出與眾不同的成果,締結終身受益的友誼。
知行合一的人生旅程
學知識、練能力、謀未來,三位一體,知行合一。
院校名單
首批“創新菁英計畫”院校名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