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書將圍繞著"如何搞創新”這個主題進行設計。 非常明確一點的是,本書的重點不是講概念、討論理論等不務實的東西,而是在新常態下根據市場狀況和企業自身優勢,引導企業或個人如何用創新工具、方法打造出一款創新產品或服務。整個創新推廣系列包括兩本書,《破局:新常態下如何創新》與《制約:如何創造顛覆性創新產品》 。前一本書將結合大量中外創新案例,重點介紹創新理論、流程、方法和工具等,以及如何利用這些方法和工具有系統、有步驟實現創新產品設計。第二本書探討如何利用改變制約條件(如時間和金錢)實現顛覆性創新突破。
基本介紹
- 書名: 創新三重奏:從入門、飛躍到顛覆
- 作者:蔡常
- ISBN:9787121328275
- 類別:經濟管理
- 頁數:245
- 定價:¥45
- 出版社:電子工業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17-10
- 開本:16開
前言,目錄,
前言
不 忘 初 心
和“創新”結緣是偶然還是注定?
這個問題直到今天我依然無法給出結論。
2012年春節期間,我無意中發現:在2010年前後,有很多超大型公司申請破產或被收購。比如2008年9月的雷曼兄弟、2009年1月的美林證券,國人不太熟悉但在北美卻赫赫有名的美國電器零售巨頭Circuit City也在2009年3月倒閉。通用汽車和克萊斯勒也曾申請過破產,不過這兩家著名的企業後來被美國政府注資救活了。再接下來柯達、摩托羅拉相繼倒下,同樣國人不熟悉但非常出名的英國音樂零售巨頭HMV和美國影像租賃連鎖巨頭Blockbuster也在那段時間倒下,並相繼退出市場。更為突出的是,大公司沉沒的速度在網際網路、大數據和移動浪潮的帶動下,展現出進一步加快的趨勢(諾基亞在2013年9月也被微軟收購了)。
大家都知道,小公司由於資源、人才和技術等原因而倒下很普遍,但大公司,尤其是像柯達、摩托羅拉、諾基亞這樣的巨人為什麼也會倒下,這讓我非常好奇。於是我開始就“大公司為什麼會倒下 ”這個題材著手收集了大量的資料,並準備寫一本書,希望能把其中的原因搞清楚,給別人以警示。在對資料進行分析的過程中,我發現幾乎所有倒下的巨人都與一個詞有著密切的關係,這個詞就是創新。那時我對創新了解甚少,所以花了很多的時間去了解到底什麼是創新及如何套用創新成果。我在創新上花的時間越多,對創新的興趣就越大。
喊喊創新口號、玩玩創新概念是當下不少國人頗為熱衷的事,人們對創新理論的學習和實際運用則興趣不足。事實上,與世界創新強國,如美國、英國等相比,我們在對創新理論的學習、認識和實踐上依然存在著巨大的差距。坦率地講,在創新理論上就算是與我們的鄰居印度比較,我們也絲毫不占優勢。我所收集並閱讀的基本都是英文資料,我發現在創新理論這個領域有突出貢獻的華人不多,反而印度人或印度裔在創新理論解釋和傳播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比如,美國達特茅斯大學教授、印度人維傑伊·戈文達拉揚(Vijay Govindarajan)就是業內非常有名的創新理論大師,他提出的“反向創新”(Reverse Innovation)理論得到了學界和商界的廣泛認同。印度人在創新理論上投入更多這一事實,可能也是世界100強中印度裔CEO①1的人數比華裔CEO多很多的重要原因之一。
那時我就萌生了一個念頭:把創新推廣出去!要把創新從口號、標語中解放出來,讓更多的人了解創新,讓更多的人真正從創新中受益。讓國人擁有更多自己原創的創新理論,而不是像過去那樣一味地模仿或追隨。讓更多的人了解創新、實踐創新,用創新讓世界變得更美好!
有沒有一套系統可以讓國人更科學、更有效地管理創新,從而讓企業不斷地打造出滿足市場需要且能夠贏利的創新產品?為什麼有些公司能夠在創新上取得成功,而有些則不能?
帶著這些疑問我全面投入了對創新的鑽研。那時,創新這個詞還遠沒有像今天這樣引人注目。從2014年下半年開始,隨著政府“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號召,越來越多的人加入到關注、參與創新的行列中。儘管如此,創新落實的情況依然不容樂觀,在相當程度上,“創新”還停留在標語、口號甚至噱頭上。這其中有兩點原因。第一個原因是新生事物的發展需要一定的時間。創新對於大多數人而言都算是新事物,與過往幾十年大家熟悉的做事路徑差距甚大,要快速改變一個人的思想非常不容易,創新的傳播確實需要更多的時間和耐心。第二個原因是國內缺乏一套適合國情、系統且完整的創新體系,包括創新方法、流程和工具等。這一點不僅阻礙了創新傳播的進一步發展,更糟糕的是,大眾對創新都存在不少認知上的誤解。
必須注意:創新是做出來的,而不是喊出來的。因此,本書將圍繞著“如何搞創新”這個主題全面鋪開。全書對大量中外創新案例做了深層分析,從市場狀況和企業自身優勢入手,指導讀者用創新工具、方法打造出一款創新產品或服務。按創新的階段性特點,本書分成了三個部分。從創新的入門階段開始,首先幫助讀者對創新的流程、理論和誤區等有一個全面、系統的認識。接著進入到創新的飛躍階段,重點放在如何提高個人的創造力,如何打造一支具備持續創新能力的隊伍及如何營造一個“員工願意創新、有能力創新”的環境上。最後展現的是創新的顛覆階段,這部分占了全書一半的內容。由於涉及“顛覆”,我自己引入了一個全新的概念——“制約”——並創造出了相關的理論,全面探討如何通過改變制約條件(如時間和金錢)去實現顛覆性創新。
利用制約去實現突破,達到顛覆是一個新的嘗試。在我看過的幾千萬字的資料中,沒有發現一個人有過相同或類似的做法。由於完全沒有參照物,所以經常懷疑自己是否做對了。在缺乏明確標準的情況下,只能按邏輯規則去判斷是一個比較可行的方法。不幸的是,這部分內容中的相當一部分必須把邏輯拋開,這有時讓我更加不知所措。我曾經多次考慮過放棄這部分,顯然這樣會輕鬆很多。更麻煩的是,寫出來後的結果還可能是一團糟,最後惹來一堆的批評和指責。然而,有幾點原因激勵我必須做下去。首先,創新要挑戰未知,雖然最後失敗的可能性大,但依然值得一試。作為多年來研究創新的人,最不應該喪失的就是這種敢於嘗試、敢於挑戰的精神。其次,我沒有見過哪本書或哪個理論把創新分成了初、中、高三個階段來講,如果我省略最後這部分,那么缺少高級階段的創新理論也必然是一種缺失,全書的完整性會受到衝擊。最後,不能因為害怕失敗,擔心丟面子或浪費時間就喪失了探索的勇氣和信心。如果這樣的話,才是最不可原諒的!所以,我把這部分視為對自己的挑戰和突破。
如果書中出現紕漏或觀點錯誤的地方,歡迎大家批評指正。我也會在接下來的時間繼續學習、反思,等這本書再版時再將錯誤之處一一修正。
坐好了,讓我們開啟創新的旅程!
目錄
第一部分 創新入門:領先對手一步
第1章 一切不為用戶創造價值的創新都是耍流氓
價值才是創新的核心所在
持續性創新和突破性創新
技術創新與商業模式創新
小米是如何掀動搶購風潮的
第2章 不創新,就永遠在紅海煎熬
領先對手一步
要么顛覆,要么被人顛覆
低成本的機器人時代
為什麼很多人不願創新
大公司以創新求自保
第3章 創新的風險和阻力
不怕風險,就怕不知道有什麼風險
危機中的機會
沒有質疑和阻力,就沒有創新
LG的G5,是創新還是自殺
第4章:創新的認知誤區有哪些
觀點1:創新就是搞新的東西
觀點2:創新要投入很多資金
觀點3:創新 = 搞發明、搞專利
觀點4:創新是科學家、工程師和技術員的事
觀點5:大公司比小公司更具創新力
英特爾豪賭平板電腦晶片
第5章 創新須刻意尋找最佳路徑
創新與管理的差異
創新流程展示
好產品勢必讓人怦然心動
試了才知道
沒有測評,創新好壞就無從談起
愛立信的創意盒子
創新初級整合
第二部分 創新飛躍:思維、態度、知識三位一體
第6章 創造力的構成
想像力是未來社會最大的動力之一嗎
創造力不只是藝術家、設計師的事
分解創造力
好主意從何而來
如何激發創造力
第7章 建立創新文化:錢辦不到的,文化能辦到
什麼是文化,為什麼我們要重視它
理解文化的幾個關鍵問題
如何打造有利於創新的文化與機制
如何激發員工的創造力,點燃他們的創新熱情和活力
如何看出一個公司是踏踏實實做創新,還是口號式創新
創新中級整合
第三部分 創新顛覆:應對顛覆的核心是自我顛覆
第8章 無破壞,不顛覆
有關顛覆性創新的一連串關鍵問答
優步 vs. Airbnb,誰將創造顛覆
“123準則”應對顛覆性創新
第9章 是制約,還是機會
制約=限制嗎
制約的分類
錢真是最大制約嗎
制約越多,結果越單一
化制約為神奇
第10章 探索突破的秘密通道
突破的啟示
解決問題的思維模式途徑
解決問題的邏輯通道
阻礙制約突破的三大心理陷阱
突破的非邏輯通道
突破心理學:非邏輯通道中的邏輯通道
第11章 改變制約、創造顛覆
應對制約的兩種常規反應
顛覆策略之一:減除
顛覆策略之二:置換
顛覆策略之三:借用
顛覆策略之四:反向
顛覆策略之五:否定
重視顛覆性創新文化
創新高級整合
第12章 創新:從入門到顛覆
機會,關聯與流動
技術,價值與原則
未來,造勢與適應
黑天鵝,道理與非邏輯
逆轉,不甘與折騰
時機,準備與轉向
人才,資本與制度
堅持,激情與偏執
度,平衡與取捨
“回家”,試錯與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