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創意勞動之所以是一個新鮮的概念,關鍵原因就在於:首先,創意產業和創意經濟作為一組術語被固定下來僅有11年的時間,而且迄今為止,關於創意還沒有一個公認的完整定義;其次,現代科技的進步和網路信息技術的發展為創意勞動的內涵和外延的拓展提供了更加便捷的條件。
按照勞動者在勞動過程中結成的勞動關係的不同,將創意勞動劃分為前創意勞動和現代創意勞動。前創意勞動包括資本主義社會之前所有社會歷史時期中出現的創意勞動。
在前
創意勞動之中,人與人的關係是一種非商品化的關係,或者說,商品貨幣關係在創意勞動過程中並不占主導地位,而更多的是一種從屬關係,包括原始部落成員對自己部落的從屬、奴隸對奴隸主的從屬、農民對莊園主或地主的從屬等。因此前創意勞動是一種以自然權利作為創意勞動產品所有權的保障。而在現代創意勞動中,人與人的關係是一種商品化的關係,是在創意產品的生產、流通、交換和消費的環節中結成的人與人之間的交換關係,以創意產品價值的凝聚、流動和分配,作為推動創意勞動、創意產業和創意經濟發展的直接動力。
創意勞動是面對新問題,在知識積累的基礎上,運用創造性思維,形成事物之間全新結合方式的活動,是藝術化思維加理性化執行的創造性活動。
包括內容
創意勞動的具體包含了以下幾個方面的內容:
第一,創意勞動是一個面對新問題,從而為這個問題提供解決方案的勞動。
僱傭工人的勞動、管理勞動、信息勞動、知識勞動等勞動雖然也是在勞動的過程中提供能夠滿足人的生存或發展的某種需要的使用價值或是構成最終形態使用價值一部分的勞動。但是,創意勞動與這些勞動的最大區別在於,創意勞動是發現問題並用新方法解決問題的勞動,而後者是按照既定思路和程式解決問題的勞動。就是說,創意勞動的出發點不是尋找問題的答案,而是尋找題目本身。從這個意義上說,創意勞動十分接近於馬克思所提出的本真勞動中關於勞動者的描述,即勞動者在勞動過程中是支配者和主導者,而不是“用一定方法刻板訓練出來的自然力”。所以,對於創意勞動者來說,首要問題就是發現問題,因為這是決定創意勞動成果是否具有價值的前提。
第二,創意勞動是在大量知識積累的基礎上進行的複雜腦力勞動。
通常人們提到創意,大多將其理解為“好點子”、“好主意”、“新想法”等靈光一現的辭彙。創意作為創意勞動的直接結果,在例如藝術、音樂等領域中看上去的確是創作者在某一時刻“突發奇想”的產物。但是大量腦科學研究和認知領域的相關研究顯示,創意並非憑空出現,而是以大量相關資料和知識的積累為前提的。按照發生認識論的創始人瑞士心理學家皮亞傑的觀點,這個階段被稱為圖式(schema)的積累階段。在創意勞動的概念範疇中,圖式的積累包括了對兩種知識的積累:其一,是與創意勞動的勞動對象相關的知識和信息的儲備與蒐集工作;其二,是與創意勞動的勞動過程有關的解決問題的方法和技巧。這方面知識的積累除了包括在創意學上通常被稱為“用腦素質”的積累之外,還應當包括創意勞動的勞動者將自己的構想呈現出來的方法,也就是說是將已經產生於創意勞動者大腦之中的設計和沒有成形的零亂的概念,按照創意勞動者的構想,以適當的方式表現出來的方法和技巧。
第三,創意勞動是一種以創造性思維活動為主導的腦力勞動。
所謂創造性思維顧名思義就是超越常規,跳脫出程式化、慣性化、線性化和惰性化思維方式的超越型信息處理方式。創造性思維的運用是創意勞動區別於其它勞動類型的核心要素。出現在知識經濟社會中的新勞動形態例如信息勞動、知識勞動、管理勞動等,從它們的信息處理方式上來看,不外乎數學、邏輯分析、計算機仿真等信息處理方式,而創造性思維則是一種人類大腦特有的超越傳統信息處理方式的超越型信息處理方式。
第四,創意勞動是藝術化思維加理性化執行的創造性勞動。
創意勞動的這一層涵義為創意勞動的 界定提出了兩個方面的要求,即藝術化和理性化。藝術化思維強調創意勞動是一種生產美的勞動,強調了創意勞動的新穎性和獨特性,它決定了創意勞動的核心。而創意勞動者的天馬行空一般的思維以怎樣合理的方式呈現出來,怎樣從僅僅存在於人的大腦中的編碼或構想變成有形產品,都是由創意勞動的理性化執行過程決定的。執行階段的創意勞動所要遵循的準則不再單純的只是以“美”作為標準,而是以產品的結構、功能、外觀、產品的成本一收益等原則作為標準。因此,它是“從生產者和使用者的觀點把一個系統轉變為連貫的統一”。從這個意義上來看,創意勞動的過程是一個嚴肅的創造性勞動過程。創意勞動的藝術化要求賦予了創意勞動產品的核心,而創意勞動的理性化要求決定了創意勞動走向現實並且能夠繼續生存和發展。可以說,創意勞動的這兩個層面互為表里,互相依賴,缺一不可。
特徵
相較於其他類型的勞動方式,創意勞動在勞動者體驗、勞動的性質和勞動方式上都呈現出了一些不同的特質,具體體現在:
1、創意勞動過程對於勞動者來說,不是一個失去人的本性和失去自由的過程,而是重新在勞動產品中注入勞動自我意志的對象化活動。
馬克思曾經在《1844年經濟學哲學手稿》中對異化勞動進行過深刻的批判和實質的揭示,並且提出被資本主義私有制異化了的勞動只有通過擺脫這種勞動關係的束縛才能實現自由,只有在不與勞動發生關係的時候,勞動者才能與自己本身同在,才能夠進行自我實現的活動。但是從創意勞動的實質來看,創意勞動本身就是勞動者的一種創造性勞動,是一種構思和形成創意的活動。正是由於創意勞動是這樣一種由創意者在自我構想和原創性設計的推動下進行的創造性勞動過程,所以,創意勞動對於勞動者來說是一個自我實現過程。
2、創意勞動是一個嚴肅的創造性過程。
這裡所說的嚴肅性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首先,對於創意勞動來說,它本身除了強調其勞動產品的新穎性和原創性之外,更重要的是強調這種產品的獨特性與產品的功能和結構之間的系統性。這種系統性的提升需要在產品的設計和生產過程中考慮除藝術性之外的結構性因素、環境性因素和經濟性因素等。而嚴肅性的另一個方面體現在,相對於一種對於創意勞動是一種“瘋狂的、沒有邏輯”的誤解,創意勞動其實是一種通過嚴謹的思考和方法的運用,幫助勞動者和消費者實現更多自由的手段。由於創意勞動的原創性構思主要產生於人的大腦,所以創意活動難免會被人們視為一種神秘的過程、一個缺乏邏輯和瘋狂的行為。但人類行為的合理性和合目的性的邏輯表明,每一個有價值的創意在事後看起來一定是合理的,否則人們便無法了解它的價值而只能是一個瘋狂的想法。因此,可以推論出創意勞動是一種遵循著某種邏輯的創造性活動,而正是由於這種邏輯本身的神秘性,使得創意和創意勞動本身被賦予了“瘋狂”的表象,被排除在了理性活動的邏輯之外。而創意勞動及其勞動產品之所以能夠被許多人接受、認可甚至喜愛的關鍵原因就在於它是遵循著人們的某種邏輯而進行的活動。所以,從這個意義上來看,創意勞動是一種遵循另一種邏輯的嚴肅的創造性過程。
3、從勞動方式上來看,創意勞動與傳統工業社會的勞動方式有很大不同。
(1)從勞動的場所來看,傳統產業工人的勞動在一個固定的場所中進行,勞動過程以進入工作場所為始,以離開工作場所為終。創意勞動由於是一種以複雜腦力勞動為主的勞動,所以它的工作場所在信息社會發生了延伸,可以是勞動者所在的任何他能夠進行創意活動的地方,工作場所不再固定,勞動者的自由度更大。
(2)從勞動時間來看,傳統產業工人的勞動時間同他所處的場所的變更是同步的。而對於創意勞動來說,由於勞動場所的不固定,它的勞動時間就變得更具靈活性。也就是說,創意勞動的勞動時間隨時處於可以繼起的狀態。而傳統產業勞動只有進入勞動場所,勞動者的勞動時間才能夠持續。
(3)從勞動與自由、閒暇的關係來看,傳統工業勞動中在時間的劃分上,勞動與自由,勞動與閒暇之間的界限是分明的。勞動過程的結束意味著自由時間和閒暇時間的開始;勞動過程的開始,意味著自由時間和閒暇時間的結束。
而在創意勞動這種特殊的勞動方式中,勞動與自由、勞動與閒暇之間的界限就變得不再明顯。甚至這三者之間還存在著一種相互滲透、相互融合的關係。勞動時間在創意勞動過程中變得更具靈活性,而且隨時可以繼起。這樣就會導致勞動時間與非勞動時間之間的劃界不再簡單地按照工作場所和非工作場所的交替而變更。根據馬克思對自由的理解,自由體現在兩種活動之中:一種活動是 “用於消費產品”,另一種是“用於從事自由活動”。第二種自由可以理解為,勞動在勞動者自覺自愿的條件下是自由的、在勞動成為一種創造性活動時是自由的、在作為一種有目的的改造主體的活動時是自由的。所以,從這個意義上講,作為一種按照勞動者自由意志的、創造性活動的創意勞動,它與自由之間的關係不僅不是對立的,而是融合的,是自由勞動的一種實現形態。
結構分層
從創意勞動的勞動對象來看,創意勞動可以分為符號編碼型創意勞動、技術和知識密集型的服務型創意勞動和管理創意勞動,按照這樣的劃分,符號編碼型創意勞動包括了我們通常所說的廣告創意、服裝創意、傳媒創意、圖書出版創意、電影創意、遊戲創意、設計創意、產品創意、工藝品與藝術品創意;技術密集型的服務創意勞動則包括了公關創意、數字產業創意、休閒旅遊創意、體育創意;而管理型創意勞動則包括了品牌創意、行銷創意等。
按照創意勞動在勞動過程中所處的環節和層次來看,創意勞動可以被分為核心層創意勞動、中間層創意勞動和產品推廣層創意勞動。這三個層面之間具有這樣的邏輯聯繫。
從總體上看,這三種類型的創意勞動都是複雜腦力勞動,但是由於這三種創意勞動在勞動過程和生產環節中扮演著不同的角色,發揮著不同的作用,提供著不同的勞動產品,所以這三種創意勞動之間存在著如上圖所示的圈層關係。
從它們的地位和作用來看,處於核心層的原創型創意勞動位於整個生產環節和勞動過程的最高端,代表著一種產品處於設計和研發階段的勞動。這個階段的勞動過程的結束並不是以有形產品的產出作為標誌,而是以符號性設計成果作為這個層面創意勞動結束的標誌。
處於圈層結構中的中間層創意勞動在整個產品由設計一研發一生產成品一產品銷售這樣幾個關鍵環節中起到的是承上啟下和機制設計的作用。就是說, 中間層創意勞動的勞動結果既不是符號性的設計成果,也不是有形產品,而是為產品由設計走向有形產品這個關鍵階段提供制度上的協調和策劃,為產品從無形到有形的轉化提供成本最小一效益最大的機制。中間層創意勞動的實質是管理型創意勞動,而它與普通的管理勞動之間最大的區別在於管理型創意勞動的勞動對象與一般意義上的管理勞動有所不同。在一個完整的創意產品的生產過程中,管理型創意勞動的勞動對象是經過原創型創意勞動階段而形成的具有設計者個人風格和獨創性的符號性創意產品,它除了要完成普通管理勞動的承上啟下、相互協調的任務之外,更重要的是要在這種具有獨創性的設計與有形產品的標準化產出之間建立 某種聯繫的機制,保證這種獨創性設計或全新的編碼方式的價值得以在有形產品中實現。
處於整個圈層結構最外層的產品推廣層創意勞動,其主要任務就是按照中間層創意勞動所提供的新的策劃和機制,將原創型創意勞動所提供的設計藍圖和編碼方式注入到有形的產品中,生產出帶有鮮明特徵的產品。這個過程是最狹義的物質生產過程,是一種標準化的產品生產過程。除此之外,處於產品推廣層的創意勞動還體現在將新產品推向市場,並試圖使消費者接受凝結了全新功能和符號價值的產品。產品推廣層創意勞動的關鍵在於提供產品的解碼機制。在這個意義上的創意勞動包括了廣告創意勞動和行銷策劃創意勞動。
上文中所描述的圈層結構以及創意勞動在每一個層面上的存在方式,既可以用來概括某種有形創意產品的生產過程,也可以被拆分開來,每個層面的創意勞動都可以在目前的創意產業體系中找到它所對應的形式。也就是說,創意勞動既可以通過上圖中的圈層結構組合起來形成一個完整的生產鏈條,也可以各自獨立,每一圈層中存在的創意勞動都可以脫離圈層結構成為一個獨立的經濟體。
存在邏輯
從馬克思關於勞動的概念及其演化路徑來看,創意勞動屬於馬克思關於勞動的概念範疇基於以下幾個原因:
1、勞動是一種對象化的賦形活動。
這是創意勞動之所以從屬於馬克思勞動理論概念範疇的根本原因。馬克思關於勞動的這個認識來自於黑格爾哲學體系。黑格爾將勞動的過程理解為,物質資料通過某一個具體的勞動過程之後,物質存在形態或物質本身的性狀被勞動者按照勞動之前所制定的計畫和方案賦予了新的內容和使用價值。在這個過程中,原有的物質被否定或消滅。這種對象化活動在創意勞動過程中也同樣得到了貫徹和體現。以創意勞動中最具代表性的設計活動為例。所謂設計就是人類通過一個完整的勞動過程,改變事物原有的形態,使其發生“變化、增益、更新、發展的創造性活動”。無論是現代工業設計還是藝術設計, 設計過程的結束都是以形成一種能夠滿足人的某種期望或要求的新的使用價值作為標誌的。雖然現代設計的標準或尺度是隨著時代而不斷改變的,但究其根本,無論哪個時代的設計活動,都是一種對象化的賦形活動。
2、“物質生產勞動”概念的內涵和外延在當代社會發生了延伸。
馬克思在《資本論》第1卷中曾經對物質生產勞動進行過這樣的經典界定:“在勞動過程中……人的活動是一種藉助於勞動工具實現計畫好的有目的的並且事先對世界的改造的物質生產活動。這一過程最終生產出產品也就是後來說的使用價值,自然物質可以按照人的需要改變其形式。勞動已經在其產品中結合,成為具體勞動和抽象勞動的統一體。”。這個關於物質生產勞動的經典界定曾經被認為是馬克思關於物質生產勞動的生產主義構想。由於馬克思在這個定義中明確提出了物質生產活動及其產品的屬性,所以在馬克思身後,許多的批評也針對於此。但近期一些關於馬克思勞動理論的研究中,出現了一種對馬克思關於勞動概念的回歸。通過馬克思關於勞動是一種對象化的賦形活動這個線索,將傳統意義上的物質生產勞動和一些批評家提出的作為馬克思生產主義勞動的補充——非物質生產勞動的實質串接起來,擴大了馬克思關於物質生產勞動的邊界,將馬克思關於勞動概念的理解擴展到當代社會之中。
沿著這樣一種回歸馬克思關於勞動的真正內涵的邏輯來審視創意勞動時,就會發現作為一種“生產觀念、符號、編碼、文本、語言、想像以及其他類似產品的符號性勞動”,一部分創意勞動沒有直接創造傳統意義上的物質產品,而是十分類似於商業勞動、管理勞動以及服務性勞動。但是從當代哲學界以及自然科學界對物質概念的重新劃界來看,馬克思所堅持的勞動就是按照人的計畫對物質進行某種程度的改變活動之中就應當包括創意勞動。因為,這種以符號性產品作為主要勞動結果的勞動形態,在其勞動過程中並不僅僅創造一種純粹主觀的、無形的、與外界毫無聯繫的產品,而是通過藉助於某種勞動工具,例如設計軟體、製圖軟體、圖紙等手段或工具,在圖紙上、磁碟上、電腦中以另一種不能被人們所直接感知,但的確是客觀存在的物質形式(例如設計圖中的數據和記號、聲波、電子脈衝等)被記錄下來。所以,從這個意義上說,創意勞動屬於現代意義上的新物質勞動。
3、創意勞動具有馬克思所構想的“本真勞動”的一些特質。
馬克思在《共產黨宣言》、《1857-1 858經濟學手稿》等著述中對真正的勞動進行過一些構想。馬克思沿著勞動從對象化一異化勞動的演化邏輯,構想出一種本真狀態的勞動形態。他認為這種本真的勞動應至少有以下幾方面的特徵:
(1)馬克思所理解的真正的勞動,不是站在安逸、自由、幸福對立面的活動,而是一個普通的人“在通常的健康、體力、精神、技能、技巧的狀況下”對“停止安逸”的正常需要。真正的勞動不是在外界的強制下或在虛偽的自由假象的掩蓋下進行的活動,而是勞動者個人自我提出的,是勞動者自我實現的過程,是一種“實在的自由”的活動。
(2)馬克思所構想的未來社會的勞動是一種能夠使勞動者在勞動過程中得到享受的勞動,是一種能夠吸引勞動者的勞動。這種勞動與一般意義上的消遣和娛樂活動有著本質的不同。這種勞動過程是一件“非常嚴肅、及其緊張的事情”。它帶給勞動者的緊張感覺絕不亞於產業工人在勞動過程中所感受到的緊張感。
(3)在馬克思所理解的勞動中,勞動者是勞動過程的支配者和主導者。與奴隸、農奴、僱傭工人這些勞動者的歷史角色不同的是,未來社會的勞動者 “不是用一定的方法刻板訓練出來的自然力,而是一個主體,這個主體不是以純粹自然的、自然形成的形式出現在生產過程中,而是作為支配一切自然力的那種活動出現在生產過程中。”
(4)未來社會的勞動是勞動者創造性地、帶有勞動者個性化特徵的、在美學意義上進行的勞動。這裡的美學意義上的勞動包括了兩個方面的內容。首先是在廣義美學的層面上存在的勞動是一種創造性勞動。創造性勞動之所以是一種在廣義美學層面上的勞動,是因為在創造性勞動過程中,勞動者享受創造性的自由。這裡的自由不是虛無的無限自由,而是一種有限自由,是按照人類認識客觀世界的層次改造世界的自由。其次,在狹義美學層面上的勞動是一種創造“美”的勞動,即在勞動產品的使用價值中除了包含了作為產品的基本功能之外,還包括了產品設計者在產品中所融入的審美符號和美學意義上的編碼方式。
(5)自由時間和勞動時間的對立將會在未來社會中消逝,形成一種相互滲透、相互促進的新型關係。勞動在自由時間之中具有了它在勞動時間中所具有的性質和內容。也就是說,當勞動成為了一種具有創造性的、自由自主地勞動時,自由與勞動之間的對立就不再像人類社會所經歷的種種勞動關係那般對立。反而按照馬克思的構想,在未來社會中,當勞動對勞動者來說是自主地和創造性的活動時,勞動就是自由的一種實現方式。正如馬克思所認為的,在必然王國中勞動本真的實現過程中,儘管物質生產活動仍然是維持人類社會存在的必然活動,是一種“有外在目的規定所要做的勞動”,但當這種外在目的的規定性並不純粹的指向勞動產品的“單純外在必然性的外觀”時,勞動對於勞動者來說就不再是一種負擔,而成為了人的生活的第一需要。
分析
(一)商品性創意勞動的生產勞動研究
1.核心層創意勞動的生產勞動與非生產勞動研究在一個完整的商品化創意產品的生產鏈之中,核心層創意勞動位於整個生產環節和勞動過程的最高端。它是一種進行設計和研發的創造性勞動。在這個階段中,勞動者不僅僅創造了一種純粹主觀的、無形的、與外界毫無關聯的產品,而是通過藉助於某種勞動工具,例如設計軟體、製圖軟體、圖紙等手段或工具,在圖紙上、磁碟上、電腦中以另一種不能被人們所直接感知的、但是的確存在的新物質形式存在。通過數據、記號、聲波、電子脈衝等方式被記錄下來。
在當代發達資本主義經濟體和我國目前的市場經濟體系中,創意勞動還以另一種以純粹審美勞動為特徵的形態存在,它的生產勞動屬性令人迷惑。最具代表性的要數藝術家(畫家、音樂家和作家等)的創意勞動。它與其他兩個層面創意勞動之間的關係,是以一種更加依賴於契約的隨機方式結合起來。對於藝術家的創意勞動而言,最初的創意勞動產品(藝術家的作品)在被藝術家創造出來之前,是在一種相對獨立和封閉的狀況下完成的。最初的藝術品可能並不是藝術家為了追求經濟利益和商業價值而創造出來的,而純粹是藝術家藉由作品而進行的自我實現。根據馬克思關於資本主義制度生產勞動特殊的理解 ,問題的關鍵轉向了藝術家究竟是在怎樣的生產關係中進行藝術品生產。由此產生了兩種情況:
其一,藝術作品完成之後並沒有完成與可變資本之間的交換,而是直接與收入進行交換,或者僅僅被藝術家個人束之高閣;
其二,作品完成之後,藝術家與藝術品商人或藝術品銷售機構進行接洽,將自己的作品以資本品的形式推廣出去,通過拍賣或購買的方式被藝術品收藏家或藝廊收藏。在這個過程中,藝術家的作品作為能夠為藝術品經紀人和藝廊帶來剩餘價值的資本品的形態存在。
從生產關係的本質來看,這兩種情況與馬克思在《=資本論》第三卷附冊中所論述的同樣一種勞動在不同的經濟關係中扮演著絕然不同的兩種角色的例子,有著相同的核心,l艮口都體現出資本主義生產勞動特殊的實質。所以,從這個意義上說,當藝術創意勞動者與藝術品商人或藝廊簽約之後,藝術創意勞動就成為帶有資本主義生產勞動特徵的生產勞動,實際上就成為了剩餘價值生產的一部分,與可變資本進行交換。當然,藝術家獨立完成和銷售作品的勞動過程就屬於非生產勞動。
2.中間層創意勞動的生產勞動與非生產勞動的研究處於商品性創意產品生產鏈中間環節的創意勞動,在整個創意產品由設計一研發一產成品一銷售這樣幾個關鍵環節中起承上啟下和機制保障的作用。中間層創意勞動的勞動結果既不是符號性設計,也不是有形產品,而是為創意產品從設計到固化的過程提供制度上的策劃和協調,為創意產品從無形到有形的轉化提供成本最小一收益最大的機制。這種類型的中間層創意勞動的實質是管理勞動。與一般意義上的管理勞動所不同的是,它的勞動對象是經過原創階段創意勞動而形成的具有核心層創意勞動者個人風格和獨創性的符號性創意產品。中間層創意勞動除了具備普通管理勞動的相互協調的職責,更重要的是要這對這種具有獨創性設計向有形產品的標準化產出的轉化提供某種轉化機制,以保證這種獨特的設計或新穎的編碼方式的價值得以在創意產品生產的第三階段完整地呈現出來。管理勞動是伴隨著協作勞動和勞動工具現代化程度的提高,被整合進生產勞動的範疇中,成為凝聚商品價值的一部分。因此,在創意產品生產鏈中起到管理協調和承上啟下作用的管理型創意勞動屬於生產勞動。
對應於獨立的核心層藝術創意勞動,還存在著另一種獨立的中間層創意勞動。在現當代的藝術品市場和創意產業中,中間層藝術創意勞動者主要指的就是經紀人。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工商行政管理總局第14號令,《經紀人管理辦法》第二條中對經紀人的界定,經紀人指的是“在經濟活動中,以收取佣金為目的,為促進他人交易而從事居間、行紀或者代理等經紀業務的自然人、法人和其他經濟組織。”在當代發達資本主義國家和國內的創意產業中,無論是畫商、文學經紀人還是音樂經紀人的中介勞動,都是為核心層藝術創意勞動的勞動產品——創造性勞動產品,尋找適合的銷售途徑,並且在相對獨立的藝術家和作品的經營機構之間建立某種聯繫。處於這個層面的勞動者,通過例如藝術創意勞動者的聲望、個人風格、作品的生命力和創作過程的嚴肅性、藝術品的未來增值潛力等,對大量的核心層藝術創意勞動的勞動產品進行篩選,選擇出符合他們標準的藝術家或作者的作品進行推廣和策劃。可以說,創意產業中經紀人的勞動,“為供求雙方提供居間、代理等中介服務並且收取佣金” ,帶有服務勞動性質的勞動。對於這種服務性勞動的生產勞動屬性判斷,需要分別考慮到它與上一層創意勞動者(核心層創意勞動者)和下一層創意勞動者(拓展層創意勞動者)之間的具體的經濟關係和它在創意產品的創造過程中所扮演的角色。具體分為兩種情況:
情況一,屬於非生產勞動的創意產品經紀人的勞動。對於創意勞動產品已經通過核心層創意勞動完成的產品,例如畫作、音樂作品和文學作品等。處於中間層創意勞動的經紀人的勞動,並不參與創意產品使用價值的創造和創意勞動產品價值的凝結過程。所以,根據馬克思關於資本主義經濟制度中生產勞動特殊的界定:只有同可變資本進行交換的勞動才是生產勞動,這種類型的經紀人的勞動純粹屬於一種中介性質的服務勞動。在這個過程中,經紀人僅僅按照契約的規定取得提供中介服務的佣金。
情況二,具有生產勞動屬性的創意產品經紀人的勞動。這種情況所針對的是不能直接對象化為具體的物品,而只是在動的形態上的勞動,以服務或勞務的形式出現。這種只是在“動的形態”上存在的勞動結果,只要能夠滿足人民民眾的物質文化需要,就應當屬於社會主義生產勞動特殊的範疇之中。針對這種核心層創意勞動,考察與此對應的中間層創意勞動的生產勞動屬性的歸屬問題時,就會發現另一種帶有生產勞動特徵的中間層創意勞動。例如在文學創作領域,作品的創作是一個作家獨自完成的過程。對於還沒有在行業中建立聲望和出名的普通作家來說,面對同業之間激烈的競爭,作家作品的出版更加依賴於文學經紀人。在這個作家和經紀人聯繫日益緊密的過程中,文學經紀人除了幫助作家為其作品挑選合適的出版社之外,還直接參與到作品的創作過程中。比如在已開發國家比較成熟的出版市場中,文學經紀人通常是作品的“第一篩選人”他對作品有時可能還會提出修改意見,以便使作品更加適應於出版社的編輯和市場的要求。因此,這些由於激烈競爭和信息占有的不對稱性所導致的,經紀人直接參與文學作品的創造過程的現象,也應當被納入到中間層創意勞動的生產勞動範疇之中。
3.拓展層創意勞動的生產勞動研究拓展層創意勞動,主要是按照中間層創意勞動所提供的新策劃和生產機制,將核心層創意勞動所提供的設計藍圖和編碼方式注入到有形的產品中,生產出帶有鮮明個性特徵的有形產品。拓展層創意勞動還包括將新產品推向市場,並且試圖使消費者了解和接受凝結了全新功能和符號價值產品的活動。所以,拓展層創意勞動除了包括了傳統意義上的物質產品生產過程之外,還包括產品的行銷策劃和廣告創意勞動。
由此,拓展層創意勞動可以再細分為兩種情況:
情況一,單從勞動的過程來看,拓展層創意勞動與普通工業勞動之間的區別並不大,是標準化的物質產品生產勞動,屬於馬克思所界定的狹義意義上的物質產品生產勞動。其生產勞動的屬性不言自明。即使是在我國社會主義經濟實踐中,提供出版物和服務的文化部門中的勞動也屬於生產勞動。情況二,獨立於創意產品的生產過程之外的拓展層創意勞動,是對創意產品進行銷售和推廣上的廣告行銷活動。再加上隨著專業化分工的深化,針對產品的行銷、策劃和廣告等業務已經逐漸地從生產組織中分化出去,組成了專門針對各種產品行銷和銷售的經濟組織。由於它並不參與產品的使用價值的創造和產品價值的凝結過程。這一類拓展層創意勞動並不屬於生產勞動的範疇。
(二)非商品性創意勞動的生產勞動界定
通過公共支出的手段構建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和公益性文化事業,其勞動形態就是非商品性創意勞動的主體。而按照何煉成教授關於社會主義生產勞動特殊的總體界定,從社會主義生產的目的出發,對社會主義生產勞動特殊的界定,就可以自然推論出,非商品性創意勞動如果能夠直接滿足整個社會的物質和文化需要,就應當是社會主義生產勞動特殊這個概念範疇之中的應有之義;反之,則屬於社會主義非生產勞動的範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