剪髮禮

剪髮禮蒙語稱“敖爾波禮”。在幼兒三周歲時擇日將三年來所蓄“胎毛”從四周剪下(頂發基本保留)而舉行的隆重儀式,是人生的第二大禮儀。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剪髮禮
  • 概述:剪髮禮蒙語稱“敖爾波禮
  • 導讀:剪髮禮是蒙古族人生三大喜事
  • 禮儀過程:擇日 請喇嘛占卜擇定吉日,
導讀,禮儀過程,敬問候酒,

導讀

剪髮禮是蒙古族人生三大喜事之第一大喜事,是蒙古民族生存狀態與生存邏輯的凝聚點而存在的民間習俗,是青海海西蒙古族及青海河南縣蒙古族非常講究的人生禮俗。
海西蒙古族主要分布在柴達木盆地四周的德令哈市、烏蘭縣、都蘭縣、格爾木市、大柴旦及茫崖行委等地區,海西蒙古族人口為2.48萬人。
海西蒙古族是蒙古民族和碩特部的主體,和碩特部是西蒙古四部之一,由於長期群落獨居,因此禮俗風尚獨具特色。海西蒙古族在孩子未長到三歲前,孩子的胎毛不準剪髮、不準染塵、不準洗梳;剪髮禮首先要掐算剪髮吉祥日;儀式首先剪髮貴人開第一剪,其次是家剪,三是客剪;參加剪髮禮的客人要給被剪髮孩兒贈送禮品;一是哈達,象徵吉祥如意;二是年幼母畜,象徵財富,是孩子的第一筆財產,它與孩子一起成長、繁殖;剪髮禮讚詞是對孩子一生的教育珍言。
海西蒙古族剪髮禮體現了具有民族信仰和崇尚觀念的價值趨向,並立足於海西蒙古族人生禮俗之首,所以,它具備了民族習俗、史料價值、學術研究價值、實用價值和藝術價值。海西蒙古族剪髮禮具備了傳承歌曲、贊祝詞的重要作用,使剪髮禮歌曲、讚詞得以保存。海西蒙古族剪髮禮讚詞和歌曲的內容豐富,涉及面廣,反映勞動人民的生產經驗,生活習俗及長輩對晚輩的關心呵護和寄託等,蘊涵著教育、哲理、思想等方面的豐富內涵,使其成為剪髮孩兒的人生第一課。

禮儀過程

分如下階段進行。
擇日 請喇嘛占卜擇定吉日,並通知親朋好友,其中首要的是幼兒父方的叔伯親和母方的姑舅親。
到剪髮之日,主人準備宴席,備好馬奶酒、白酒、奶食、油餅等。尤其要備好“布克勒熟斯”,即煮得半熟的整羊,並事先擺放在蒙古包內正方的桌上。客人到達按禮節入座後,主人宣布儀式開始,有如下程式。
查戈.德吉勒
查戈·德吉勒 即敬獻自食。蒙古族崇尚白色,白色象徵純潔,乳製品是第一的和珍貴的食物。主人雙手捧哈達,上置銀碗。盛滿鮮奶(有的地方盛優酪乳),按老少次序向客人敬獻“查戈”。當德高望重的長者從主人手中接過“杏戈”時,朗誦例行祝詞或即席頌讚,祝福主人家風調雨順、草原豐美、人丁興旺、萬事如意。然後用右手無名指沾奶汁向上彈三次(沾三次彈三次),意在祭天祭地祭祖先,而後在受剪髮幼兒前額用指抹一點奶汁,自己雙手端碗品嘗一日,敬還主人手中。後生晚輩接過“查戈”時,一般不再朗誦祝詞。
敬獻“修木爾”
蒙語稱“修木爾·德吉勒”。“修木爾”是一種被視作最珍貴的禮品,其做法是,在一個圓形木製彩盤內放入炒麵並壓實堆成錐形,四面插四塊長方形酥油塊或奶皮塊,其中一面插一個勺子,頂端置酥油一小塊或紅棗一粒。敬“修木爾”者一般為男主人,衣冠整齊,脫“吾齊”(皮袍)右袖搭肘部,雙手捧“修木爾”,依賓客年歲先老後少依次敬獻。敬者左腿彎曲,右腳點地並躬身點頭。被敬者先用大拇指在自己額頭點一下,伸手在盤中撮一點炒麵,或放入口中或灑向空中,然後抬起雙手,手心向上,點頭表示謝意。敬者左手托盤,右手以大拇指在自己額頭上碰一下,同時再躬身一次,過程即完。賓客依次象徵性地品嘗“修木爾”。作為主人表示恭敬接待,作為客人則表示接受主人感情的心意。

敬問候酒

蒙語稱“孟德音艾日哩”。在酒瓶上縛以哈達,瓶口貼酥油一塊,敬酒人左手持酒瓶、動作與敬“修木爾”相同。受敬者以右手無名指(有些地方用左手無名指)輕觸瓶口酥油,向空中彈指或觸唇,隨之抬雙手點頭表示受禮。賓客依次受禮畢。主人以鑲銀小木碗或小瓷龍碗盛酒敬客人,客人接酒以無名指蘸酒向空中彈拋。如此三次。表示敬天敬佛敬祖先,而後飲之。
剪髮
由大家推請一位在場賓客中年長德高者開第一剪。但這長者的生年屬相不能與受剪孩子的屬相相剋,如果屬相相剋,則另行推請。開剪時,手執綰著的哈達的剪刀,抱過受剪幼兒,並朗誦祝詞,大意是祝孩子像雄獅一樣勇猛,像駿馬一樣驕健,像菩提樹一樣福祿長青,長命百歲,幸福無涯。在祝福聲中,老人剪下一綹頭髮塞在剪刀把上綰著的哈達結中,然後拿出自己所備的禮物和哈達披搭在受剪孩子的脖頸上。接著把孩子遞給第二位客人,一一輪流剪髮、祝福、贈禮。應注意的是客人的贈禮可以相同,但祝詞要有區別。下一位的祝詞如果同前者祝詞雷同,會被人嗤笑。蒙古人在重要場所或慶典中使用祝詞非常講究,不同儀式有不同祝詞,此乃青海蒙古族燦爛文化的組成部分。如果自己確實說不出好祝詞,可以請別人代祝。孩子脖頸上的禮物披搭得多時,主人就只留下哈達,將其餘禮物取下掛在蒙古包東北方預先備好的繩索上。客人所贈禮物一般為綢緞、布匹、茶葉等,而孩子的重要親屬一般送馬、牛、羊,數目不拘。所有賓客輪剪完畢,剪髮儀式結束。
共享“布克勒熟斯”(整羊)
主人拿起羊頭放置盤中(羊額上頭置一小塊酥油),依年齡長幼讓客人品嘗。不是品嘗羊頭肉,而是用右手無名指抹一下羊額頭上的酥油,然後輕觸自己嘴唇,表示受禮。然後主人留下羊頭,把整羊端出去(隆重慶典時鍋灶設在蒙古包外);除羊背至尾的部分以外均切割成小塊,全部下鍋煮熟,再端回到客人面前。首先請人用刀把羊背兩邊的垂肉削下數十條搭成“十”字放在羊背上,主人把羊背放置盤中端起,由老而少每人敬一塊,再放回,客人們才開始隨意用羊肉。而後,主人頻頻敬酒,並猜拳行令,開懷暢飲。在蒙古人生活中,沒有歌聲即沒有快樂,唯有歌聲方能表達主客的一片真情,故不論主客男女老幼,相繼獻上讚歌,一曲歌罷,齊聲歡呼,舉杯同飲。如果為特定的人唱歌敬酒,一般要飲完此杯,否則會被認為對歌唱者不尊重。
告辭詞
經過一番暢飲,有的醉倒,有的倦意,應該散席了。主人端起“修木爾”再次向客人敬獻,客人依次品嘗。然後,在蒙古包外,主人端起酒杯給已經上馬即將離去的客人敬獻“上馬酒”,致告辭詞,祝客人們平安、賢明、聰慧、健康、長壽、幸福、如意,並歡迎再來登門作客。客人們陸續離去,剪髮禮全部結束。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