剪紙(皖南剪紙)

基本介紹

  • 項目名稱:剪紙(皖南剪紙)
  • 主題詞:傳統美術,剪紙,宣州區
  • 認證級別:省級
  • 項目分類:傳統美術
  • 國家:中國
  • 認證時間:2010年
  • 認證批次:第一批
  • 申報地區或單位:中國安徽省宣城市宣州區
簡介,歷史淵源,基本內容,基本特徵,

簡介

皖南剪紙藝術,它堪稱江南一絕,廣受皖南老百姓的喜愛。是集觀賞性、裝飾性和套用廣泛性於一體的精美手工工藝,極具收藏和實用價值。它又是中國人展示自身文化品質的載體,世界認識中華民族文化也必須要看到中國民間剪紙;它作為一種民族文化語言,又常被人們用來教育人和受教育的民俗形式。皖南剪紙藝術的基本特點是精巧、細密、纖柔、恬靜。皖南地區山清水秀,鳥語花香。伴著四季花草,與人朝夕相處,水的溫柔與花的纏綿作用於人的審美情結;南方商品經濟的活躍,“越是工細的工藝品,越能賣上好價錢”,市場商品意識作用於人們的審美模式;還有皖南豐富的歷史文化遺存、人文薈萃的豐厚底蘊等,形成了皖南剪紙在題材、手法、形式習慣等的個性特點。皖南剪紙藝術館展出上百幅的皖南剪紙藝術精品,既傳承了皖南陳派剪紙藝術風格,又能與時俱進,開拓創新,它選材精,構思巧,表現手法精細多樣,其代表作《金陵十二釵》繼承傳統的陳派剪紙手法,人物生動,形神兼備,刀工縝密細膩;《鱷魚的傳說》取材於皖南宣城揚子鱷養殖中心,開創了陳派技法剪鱷魚的先例;《雙塔寺》讓宋代姐妹塔在皖南剪紙作品中展現風采;作品《李白》以精巧的構思,精湛的技藝刻畫了唐代大詩人李白的詩山情懷;剪紙精品《回娘家》則以反映新農村小倆口帶著孩子駕著汽車回娘家的新穎題材而榮獲第三屆中國農民書畫展優秀獎。

歷史淵源

剪紙的歷史,可上朔到南北朝開始流行用紙的時候,也就是說,至從我國古代科學技術的四大發明之一的造紙業的興起,由於紙張(貧不及素,但以紙耳)及原始叫“紙素”的“紙”,價廉物美,加上文化發展的需要,逐漸才普遍使用起來。皖南剪紙,是繼徽商起源於東晉之後,散落在民間的剪紙藝術,促進了皖南剪紙的發展,形成了獨具地方特色的文化流派。
皖南剪紙主要由陳氏家族傳承從明清至今,經過了多少風風雨雨而保存至今,實屬不易,尤其受文革影響作為“四舊”掃進歷史的垃圾堆。改革開放以後,在當地黨委和政府的親切關懷和幫助下,人民民眾文化生活水平日益提高,皖南剪紙藝人陳建民帶領兒子陳曦、孫女彭清將這門藝術重新恢復。

基本內容

皖南剪紙是集書畫與雕刻於一身的綜合藝術,要剪刻好,先要有書畫的基礎,才能“上自籀篆鐘鼎之古,下逮花鳥魚蟲之細,書畫摩科,不爽毫髮”。皖南剪紙大至分為:1、摺疊剪紙;2、陰刻;3、陽刻;4、陰陽刻。取材大多是皖南地方很有代表性的景物:如山水、人物、飛禽走獸等等,民間把這些絢麗多姿的迷人景物或民俗喜慶禮儀之類,以高超的藝術造詣和鬼斧神工之力,在剪紙藝術中充分表現出來,從而顯示了各自的個人與地方風格乃至民族風格。

基本特徵

皖南剪紙富有鮮明的裝飾性,民間藝人從大自然和勞動生活中直接提取他們熟悉的物象和題材,充分展開想像的翅膀,利用物體和景象由三度空間的立體形象變為二度空間的平面形象,通過對表現素材進行大膽取捨,或作誇張變形,或作如實刻畫;藝人們還善於把具體的無定形物象化為人們所熟悉的可視形象,有表現吉祥如意主題的,有表現延年益壽主題的,有表現納福招財主題的,有表現婚戀情愛主題的,有表現祈子繼嗣主題的等等。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