剪子(常用工具)

剪子(常用工具)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2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日常用品,又稱剪刀,是切割布、紙、鋼板、繩、圓鋼等片狀或線狀物體的雙刃工具,兩刃交錯,可以開合。另有卡通人物“剪子"。在中國,因紡織業發展,剪子、剪刀業內有區分。如剪若刀者,稱剪刀,其形狀如一根鐵柱對摺,尖端處作對刃刀,女紅紡織常用。刃苗長者為剪子,用於剪裁紡織成的布。今有的地方稱指甲刀為剪刀,就是因其如剪若刀。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剪子
  • 外文名:scissors
  • 別名:剪刀
常用工具,直剪的用法與作用,

常用工具

據說大約在公元前11世紀後半葉,古希臘已發明了剪,式樣為兩刀相連呈U形。我國現存最早的剪刀實物,是在洛陽發現的。這把從西漢古墓中出土的剪刀,距今已有2100多年了。
剪子
這把銹跡斑斑的西漢青銅剪刀,長約有20厘米,外形上與現代的剪刀不同。它中間沒有軸眼,也沒有支軸,只是把一根鐵條的兩端錘鍊成刀狀,並磨出鋒利的刃,然後把鐵條彎成“S”字形,使兩端的刀刃相對應。這樣剪刀在不用時是自然張開的;使用時,人們把兩端的刀刃一按,就能剪斷要剪的東西。一鬆手,剪刀依靠熟鐵的彈性又復為原狀,就像現代人使用鑷子一樣。
現代剪刀從形狀、材料、工藝、質量、品種、功用等都和古代的剪刀有了很大的改進。但從現存的遺物看,宋代人使用的剪刀已經大體接近於現代的模樣。洛陽古墓博物館還有一把從北宋熙寧五年(公元1072年)的墓葬中出土的剪刀,其外形與現代剪刀已很相似。這說明我國如今剪刀的模式,至少已經沿用1000多年了。

直剪的用法與作用

直剪的使用方法,從不同的作用來分,有平剪、削剪、抓剪、挑剪四種。
①平剪平剪的作用是剪掉過長的頭髮,確定所留髮型式樣的長度,為下道工序打基礎。粗剪時它要採用梳子與剪子相結合操作,從前傾左側開始,向後、向右依次剪去。先用梳子梳出一攝頭髮,將梳子抬高到需要的長度,將梳齒上部長出的發稍剪去,直到將所要求的髮型式樣的整體輪廓剪出。
②削剪 削剪又稱滑剪。粗剪後形成的輪廓,還需要經過削剪,錯開發茬,達到層次均勻。削剪只是去掉較厚部位的多餘頭髮。操作時,將頭髮梳起一股,用左手食指與中指夾住,也可用姆指與食指拎住,撤去旅子,將頭髮拉起與髮根部頭皮垂直,右手握剪子,剪口半開,在頭髮上來回滑動,將過厚的頭髮削剪掉。滑剪時要注意剪刃不可合攏,否則會將整股頭髮剪掉,造成虧空、脫節。削剪過的頭髮,應是參差不齊的,從厚到薄,從長到短,過度要很自然。這樣依次將頭髮一股一股修整過後,整個髮型就基本完成了。
③抓剪 抓剪又稱夾剪。目前剪一些流行髮型時多採用此法。頭髮經過粗剪和削剪後,長短、厚薄基本上達到了所設計的髮型的要求。而抓剪則是在前兩道工序的基礎上對整個髮型再進行一次精加工,對硫漏的地方進行整修。有些式樣,根據頭髮條件,也可以只採用抓剪的方法進行操作。操作方法是,先選定一個標準部位,頂部或後頸部,以這個部位的頭髮的長度為基準,用梳子將這個部位的頭髮與相鄰的頭髮梳起,用食指與中指夾住(注意拎起的頭髮的寬度不要翅或手指的長度),提拉到標準線的頂端(這裡特別要注意不同部位提拉的角度,若角度不一致,剪出的頭髮就是長短不齊的),將超出標準線以上的頭髮剪去,然後依次下移,從後至左,再從後至右,每一個部位都抓到了,剪齊了,整個修剪過程才算完成。
④挑剪挑剪又叫托剪,也是調整層次高低與長短的一種操作方法,尤其適於層次高的式樣。例如頭髮較為稀少的人,為達到蓬鬆,顯得頭髮多一些的效果,最好採用此法修剪。操作方法是:先用梳子將頭髮梳起,用剪子將梳齒上的頭髮剪齊,再用剪子將上一層次的頭髮托起,用梳子梳住,抽出剪子將長出的頭髮剪去。梳子與剪子相互配合,交替上移,注意上移的幅度不宜太大,以免脫節。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