剪不斷的鄉愁

剪不斷的鄉愁

瓊瑤作品集《剪不斷的鄉愁》1988年10月15日寫於台北可園,從別後,盼相逢,幾回魂夢皆相同;滾滾長江東流水,卷我鄉愁幾萬重!山寂寂,水蒙蒙,斷續寒砧斷續風;今宵坐擁長江水,猶恐長江在夢中。

基本介紹

  • 書名:剪不斷的鄉愁
  • 作者瓊瑤
  • ISBN:7535437389
  • 頁數:261
  • 定價:32.00元
  • 出版社:長江文藝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08年08月
  • 裝幀:平裝
  • 開本:32
  • 版本:第1版
內容簡介,作者簡介,目錄,序言,後記,

內容簡介

這不是一篇“遊記”,而是瓊瑤生命中一段“歷程”。
剪不斷的鄉愁
這樣的旅程,像是一群候鳥的飛行。可是,這群候鳥經過了三十九年,才飛第一次。
她把這趟飛行的經歷,細細寫下。其中,有“接觸”,也與“感觸”。她“接觸”的不止是河山和大地,也有親人和友人。“感觸”是隨“接觸”而至,因時因地因人而不同。瓊瑤回大陸,只有短短的四十天。在這四十天中,幾乎天天都情緒激盪。她說自己本來就是個容易感動的人,常常陷在感動的情緒中,無以自拔。
“探親之旅”,總有一天,會變成歷史上一個“過去式”的名詞。但是,在瓊瑤的生命里,這短短四十天,將是她永恆的記憶!
瓊瑤,一位感動了一代又一代人的偉大女性,雖然打拚輝煌在台灣,卻始終眷戀著養育自己的故土。1988年台灣“開放大陸探親”後,她立即提出申請,圓了歸鄉夢。“帶著一份無法言喻的欣喜”,40天跑了十幾個省:遍覽北京名勝古蹟,夜訪長城烽火台,攀石林鑽古洞,眺洱海看蝴蝶……離別時淚珠奪眶而出,起飛後依然戀戀不捨,不禁喟然感嘆:“離恨恰如春草,漸行漸遠還生”,“反而比來大陸前更重了”。 返台後,她就把滿腔鄉情注入盪氣迴腸的散文集——《剪不斷的鄉愁》,以及情真意切的詩篇:“夢裡的長江,濤濤滾滾,卷不走我的鄉愁別緒,憶里的長江,隱隱約約,填不滿我的百斛相思”。
以後,頻頻往返大陸的她,坦誠直言:“中國人愛自己的祖宗,愛自己的土地,愛自己的故鄉,愛自己的家園,有強烈的‘山河之戀,故國之思’”。

作者簡介

瓊瑤,本名陳喆,台灣最著名女作家、影視製作人。著有60多部言情小說,本本暢銷,拍成影視,部部賣座,賺盡海內外華人的愛與淚,人稱“有華人的地方就有瓊瑤”。瓊瑤作品感人至深、可讀性強,讓三代人流盡熱淚,成功囊括在世的幾乎所有年齡層讀者,成為“鑽石級”純愛代言人。其各時期不同風格代表作品均為其擁躉們競相收藏。
瓊瑤原名陳喆,祖籍湖南衡陽。取名為喆,是因出身書香世家的父母,結識相戀於北京兩吉女中。“七七”事變後,年輕的父母離開哺育自己的古帝都,避難遷居四川成都。1938年,瓊瑤在這裡呱呱墜地。1942年,因祖父思兒心切,一家回到湖南老屋,在蘭芝堂度過兩年幸福時光。1944年,戰火燒到衡陽,為躲避戰亂,一家人與祖父“生離死別”,歷盡艱辛逃難到重慶。母親在瀘南中學講授國文時,瓊瑤就跟在身邊旁聽,6歲開始誦讀古典詩詞。1947年,父親應聘同濟大學,全家來到上海。瓊瑤進弄堂國小插班讀書,由於語言不通,備感孤獨無助。在失落和寂寞中,她把興趣轉向閱讀寫作。9歲時,根據自身經歷,寫出第一篇小說《可憐的小青》。父親投寄給《大公報》後,很快在兒童版刊登出來,給她帶來極大的快樂。從此,她痴迷寫作,每天下學回家,就塗塗寫寫,樂此不疲。1949年,時局動盪,人心惶惶,父親攜全家來到寶島,執教台灣師範大學
1996年版封面1996年版封面
第二年,瓊瑤升入台北女中。戰亂中的東遷西從,使她除了國文,其他功課一塌糊塗,為此遭到父母冷眼“放逐”。缺少關愛的瓊瑤,只能對稿紙傾訴鬱悶憂愁。16歲時,第一次以成年人口吻創作小說《雲影》,發表在文藝刊物《晨光》。但她的文學天賦,並沒有得到學校和家長的肯定,只有高中國文老師給予讚賞和鼓勵。於是饑渴著溫暖的她,熱烈地愛上這位來自大陸的儒雅瀟灑的老師。可是“四面八方湧來無數的責備,無數的輕蔑,無數的詆毀”,終於扼殺了這場“驚心動魄”的師生戀情。高中畢業後,兩次高考落榜,23歲時她嫁給了一個同樣熱愛文學的大學生。豈料“貧賤夫妻百事哀”,為掙錢養家餬口,她只得一手抱著幼子,一手趕寫小說。作品陸續在刊物上發表了,丈夫卻感到自尊心受到傷害,經常夜不歸宿,沉迷賭博。失望的瓊瑤,更加瘋狂地埋頭寫作,在美麗的夢幻中逃避痛苦。
1963年,瓊瑤第一部長篇小說《窗外》,大獲成功。這部記錄其轟轟烈烈初戀的自傳體小說,一版再版,被搶購一空。出版社佳音頻傳,家中卻是責罵不斷。翌年,與丈夫婚姻破裂離異後,她在《皇冠》、《聯副》兩大刊物同時連載小說,一口氣出版了《煙雨濛濛》、《六個夢》、《幸運草》、《幾度夕陽紅》4部作品,頓時名聲大噪,終於成為職業作家。而作為她的“出版人”、“經紀人”、“保護神”的平鑫濤,始終扶持她,使其創作源源不斷,發行之處,所向披靡。1979年,這對有情人終成眷屬,瓊瑤尋找到幸福的港灣。

目錄

第一章 鄉愁
第二章 出發前──香港
第三章 北京機場與楊潔
第四章 北京的“小梧桐”
第五章 我們能“夜訪長城”嗎?
第六章 奇人張寶勝
第七章 會親
第八章 圓明園與動物園
第九章 北京的四合院·北京的盧馬
第十章 別了!北京!
剪不斷的鄉愁
第十一章 在火車上
第十二章歸元寺黃鶴樓
第十三章歐陽常林與隆中號
第十四章 隆中號上的第一天
第十五章荊州古城三峽
第十六章 小山峽和ENG小組
第十七章萬縣石寶寨
第十八章 再見!長江!
第十九章 由“大足”到“成都”
第二十章 成都“逛街”與楊潔“歸隊”
第二十一章青城山滑竿
第二十二章 狼狽爬“樂山”驚心游“峨嵋
第二十三章 尋根與茶館
第二十四章 勛姨
第二十五章 初抵昆明,行程皆變
第二十六章 迷人的“昆明
第二十七章 令人驚嘆的“石林”
第二十八章阿廬古洞與石蓮花
第二十九章 人回北京去,客自故鄉來
第三十章 出發去大理
第三十一章 風情萬種的“大理”
第三十二章 最後兩天的“鄉愁”
第三十三章 告別故國,期待來年
後記

序言

寫在2004年
瓊瑤全集”出版前
今年年初,長江文藝出版社,送來一個企劃案,希望能夠再次出版我的“全集”。對於這個企劃,我當時並沒有很大的興趣。因為,若干年來,我的書已經在內地出版得亂七八糟了。自從1989年起,我也曾兩度授權給內地的出版社,出版我的“全集”。隨著歲月的流逝,這些出版品紛紛到期。內地的出版情形,一直是我的“痛”。幾乎每本我的著作,都有盜版。除了盜版之外,還有許多冒牌的“偽書”。儘管我有合法授權,違法的書籍卻照樣出版。於是,在書店中,可以看到我的真書、偽書盜版書……各種版本,大大小小,五花八門,形形色色。其中,讓我“最痛”的是那些偽書,看到它們公然用“瓊瑤”的名字出版,內容卻荒誕不堪,真使我欲哭無淚,投訴無門。
因而,長江文藝出版社提出“全集”計畫時,我不禁懷疑的問:
“盜版書早已充斥在市面,正版書還有人買嗎?”
對方很肯定的告訴我:
“這就是我們要出全集的原因,總要有一家出版社,把你的全部作品,作完整的、有系統的出版,讓正版和盜版優劣立現。而且,有了正式的全集,冒牌書也就無所遁形了。”
長江文藝出版社說服了我,所以,我再次授權給他們,出版這套全集。在出版前夕,我對長江文藝出版社,是充滿了期盼的。期盼這套書能夠印刷精美,設計精良。能夠真正遏止住盜版、偽書的歪風。當然,在市場並不缺乏的情形下,長江文藝出版社還有決心要出版這么龐大的一套書,我也對他們的熱忱和勇氣,充滿了敬意。
寫這篇短文前,我翻開一本舊著,看看原來的“自序”,這一看,不禁心頭一驚。怎么?上次那篇“自序”,居然是1989年寫的。距離現在,已經有15年了。
時間到底是什麼東西,會這樣不知不覺的流逝?忙忙碌碌中,我又送走了許多個朝朝暮暮。日月遷逝,春去秋來。我眼看園中的樹木,葉子由綠變黃,又由黃而綠,周而復始。但是,我的頭髮白了,卻無法變黑。時間對人類是很吝嗇的。人生,能有多少個15年呢?這15年,我到底做了些什麼?檢點書名,發現我又寫了好多書,從當初的43部,到如今的64部。其中的“還珠格格系列”,長達250萬字,可說是我最近的代表作。“梅花烙”、“煙鎖重樓”、“蒼天有淚”都是我自己很喜歡的作品。原來,這15年來,我並沒有休息。雖然,每出版一本新書,都像考試,我是一個完全缺乏自信心的人,對成績常常沒有把握。但是,不管成績單的分數是好是壞,讀者對我是褒是貶,我一路走來,不曾鬆懈。
出版“全集”,總會有些顧慮。曾經有媒體訪問我說:“你出版這套全集,是不是意味著,以後不會再寫作了?”
我想,在許多人心目里,都認為“全集”是“身後事”,只有蓋棺定論,才知道“全集”共有多少部。偏偏我是一個“諸事不忌”的人。我笑著回答:
“15年前,我已經出版全集了,那時是43部書,之後,我又寫21部。如果上蒼對我特別照顧,說不定我還能寫21部呢!”
當然,這完全是在說笑話,我也知道,歲月不饒人,寫作生涯,並不輕鬆,勞心勞力又勞神,我的大好時光,早已消磨在一個個的“故事”里。最近,我深受“坐骨神經炎”的折磨,無法再久坐書桌之前,以後再想完成像“還珠格格”那樣的作品,是根本不可能了。
但是,在這部“全集”中,我依然希望能有一本新書。是有關我的生活、思想、經歷、感覺……的散文集。這本散文集,連書名都有了,腹稿早已打過千千萬萬次,只欠我去一個字一個字寫下來。(你看,寫作就是這樣,有腹稿,有計畫,有書名,都不等於存在,必須真正完成了,它才存在。)
出版社問我,是不是要修正改寫某些作品?
我真的不曾這樣想過,我的作品,在不同的時期和年代,有不同的思想和筆觸,不論它是幼稚的還是錯誤的,它都是我的一部分。我不想改變它,就讓它帶著我的幼稚和缺點,用“本來面目”和讀者們見面吧!只是,在“我的故事”一書中,那篇後記之後,我又添加了後記的後記,補充這15年來的“後續”。
我的作品,一直在敘述一個不變的主題,那就是“愛”字。男女之愛、朋友之愛、手足之愛、父母之愛、國家之愛、民族之愛……寫不盡人生的愛。在這些愛的故事中,我難免有重複的對白,或大同小異的情節,這是我的缺點。有些對白,我雖盡力做到流暢,但是由於我的出身,使我的“語言”很“瓊瑤”化,(其實,是很“瓊瑤家庭”化,在我家裡,成語的運用,是普通之至的事。)再加上兩岸對白有很大的差異,可能有些內地讀者,對我的語言不能適應。這是我無可奈何的事。至於文字,我也有“不夠用”的感覺,常常覺得自己寫得不好,“才盡於此,力不從心”。但願讀者抱著寬容的態度,來看我的作品。
在這漫長的寫作歲月中,我也寫電視連續劇的劇本,在我心裡,劇本的創作和小說的創作是同樣重要的。劇本比小說還難寫,因為劇本只能用動作和對白來交代劇情,不能大篇幅的作“內心描寫”。我的劇本也是我的創作之一,只因為寫得比較倉卒,沒時間再去校對它,因而不想出版。我在“天上人間”最後一場戲後,寫了兩句話:
謹將此劇獻給全天下
相信人間有愛的朋友
電視劇播出之後,很多媒體訪問我,問我為什麼要寫這樣兩句話?我回答說:
“你不覺得現在很多人,都失去了愛人和被愛的能力了?在目前的社會形態上,許多人心狠手辣,才能得到一席之地。為了生存競爭而勾心鬥角,爾虞我詐,更是人之常情。逐漸的,大家都不相信人間有愛了,甚至會嘲笑那些還相信的人,覺得他們是幼稚的,不成熟的,不食人間煙火的,只會作夢說夢話的人。不相信人間有愛的人,如何去愛人和被人愛呢?因此,他們失去好多心靈的饗宴,失去了好多痛楚和狂歡。沒有痛過,沒有愛過。沒有哭過,沒有愛過。沒有笑過,沒有愛過。沒有愛過,等於沒有活過!”
這是我由衷的看法,好希望,人類永遠不會失去愛的能力!那么,生命里才有奇蹟,活著才有意義。
所以,我把這套全集,獻給還相信人間有愛的朋友們!
瓊瑤
寫於2004年6月23日黃昏

後記

這不是一篇“遊記”。是我生命中一段“歷程”。
中國歷史上,應該為這樣大規模的“探親之旅”,記上一筆。(據說已有四十萬人,完成了“探親”。)這樣的旅程,像是一群候鳥的飛行。候鳥一年飛一次,而我們,經過了三十九年,才飛第一次。
我只是一大群候鳥中的一隻。我把這趟飛行的經歷,細細寫下。其中,有我的“接觸”,也與我的“感觸”。“接觸”的不止是河山和大地,也有親人和友人。“感觸”是隨“接觸”而至,因時因地因人而不同。不論是“接觸”和“感觸”,都帶著我的個人色彩,只代表我,不代表其他任何的候鳥。
我的這趟旅程,整個經過,頗具戲劇化。我儘量忠實地記載下所有的一切。其中,不免有疏忽的地方,不免有省略的地方,也不免有錯誤的地方。(我對於年代、距離、大小、考證等與數字有關的東西,一向弄不清楚。)但是,書中所提到的人物,都用的是真名。
我回大陸,只有短短的四十天。這四十天中,幾乎天天都情緒激盪。我本是個容易感動的人,常常陷在感動的情緒中,無以自拔。我知道其他的探親者,曾面對種種困難,我僥倖有各方友人照顧,使我此行中,只有感動,沒有困難。我要在此處,對所有照顧過我的人致謝!
“探親之旅”,總有一天,會變成歷史上一個“過去式”的名詞。但是,在我的生命里,這短短四十天,將是我永恆的記憶!
瓊瑤
一九八八年十月十九日寫於台北可園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