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名稱由來,地理位置,經濟概況,歷史沿革,氣候特徵,民風,經濟來源,文化,輩份,年俗,交通狀況,旅遊,
名稱由來
前筐楊村,因村里主要以楊姓為主,歷史上曾經以編竹筐、柳條筐出名而得名“筐楊”,“前筐楊”是為了區分與此相對的後筐楊,後筐楊位於前筐楊村東北角500米處。
地理位置
前筐楊村隸屬於山東省寧津縣大柳鎮,位於大柳鎮政府駐地北偏東12公里處,S249省道東側,向北十公里即達河北省,交通便利,北通京津冀,南達省會濟南。
山東省寧津縣大柳鎮前筐楊村
經濟概況
村里耕地資源匱乏,促進了手工加工業的崛起,全村截至2014年5月31日,已有木器加工、家具加工企業23家,年銷售額達 7000萬元,主要以附加值較低的彎曲木加工、桌椅配件、沙發扶手這些低端產品為主,需要的勞動力資源多,故也解決了農村剩餘勞動力的就業問題。
前筐楊村的糧食作物主要是冬小麥和玉米,經濟作物主要是棉花。麵食是人們日常生活的主食。
歷史沿革
前筐楊村始建於明朝永樂年間,靖難之役後,因朱棣大軍南下經過此地,連年征戰導致人口數量減少,永樂初年,從山西洪洞地區遷移人口到此,楊姓到此建村,形成了現在的前筐楊村。
氣候特徵
前筐楊村地處華北平原腹地,黃河流域,地形為平原,利於種植業的發展。季風氣候特徵顯著,夏季雨水較多,春、秋、冬降水少,乾旱頻發,種植業灌溉必不可少。
村里自2001年開始,沒有了黃河水供應,灌溉和飲用全部是地下水。
民風
前筐楊村民風淳樸,勤勞樸素。
經濟來源
前筐楊村以種植業和木器加工業為主。
全村有耕地超過1500畝,種植的作物主要是冬小麥、玉米、棉花。作物一年兩熟。
截至2014年5月31日,前筐楊村有各類木器加工企業、個體工商企業23家,年銷售額7000萬元,解決周邊農村剩餘勞動力就業300人。生產的彎曲木、沙發扶手、實木桌椅及配件,銷售到濟南、淄博、河北、廣東地區。
文化
前筐楊村有著深厚的傳統文化底蘊。
輩份
因為前筐楊村楊姓出自一家,所以保留了排字排輩的傳統風俗,按照“吉、關、書、國、金、貴、勇”的輩份排序,無論年齡大小,村里人都以輩份所排“字”的大小優先,體現了尊老敬長的文明傳統。
年俗
前筐楊村有豐富的年俗活動。
每逢春節期間,農曆臘月二十到臘月二十三,家家戶戶都會大掃除,掃除一年的塵垢,迎接新年的到來;
臘月二十五到臘月二十八,家家都會做油炸藕盒子(當地叫做“藕夾子”)、油炸丸子、炸油餅等美食。
在農曆的臘月最後一天早上,在家中正堂掛上家譜、擺上香案,擺上鮮肉果品,由家中長子或長孫手持點燃的香,去村口跪拜請祖先回家過年,之後便是鞭炮齊鳴。
農曆臘月的最後一天晚上,(村里俗稱臘月三十,無論是否有農曆三十號。),通宵守歲,一家人聚在一起,聊天喝茶直到晚上凌晨以後,凌晨時候會放鞭炮,並且徹夜燈火通明不關燈。
農曆的正月初一,凌晨過後,開始準備煮餃子,天明之前,熱氣騰騰的餃子便會煮熟端上桌來。首先要把最先煮熟的水餃擺在家譜前的供桌上,焚香燒紙供奉神明祖先,祈願新的一年平安。
天亮之後,村里便開始熱鬧起來,輩份低的要走街串巷到輩份高的家裡拜年,整整一個上午走遍全村。
農曆正月初一下午或正月初二上午,每家的男人都要去祖墳上墳祭祀,在祖墳燒紙錢、放鞭炮。
正月初三到正月十四,是“走親戚”的時間。晚輩要去遠處的親戚家為長輩拜年。
正月初五,人人都呆在自己家裡,包水餃,中午用水餃上供,迎財神驅煞神,俗稱“破五”。
正月十五,吃元宵,放花燈。
正月十六,收起家譜,撤掉香案。
交通狀況
前筐楊村距離S249省道僅800米,省道有“村村通”公路連線村里,村內主幹道由村
民集資修建的柏油馬路,交通出行方便。半個小時可達寧津縣城,兩個小時可達省會濟南,四個小時可達首都北京。
旅遊
前筐楊村的傳統農業、傳統農村建築、人文風俗資源,每年吸引數百來自城市的鄉村遊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