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名:前汾溪村
- 所屬地區:福建省寧德市屏南縣
- 地理位置:屏南縣南部
- 人口數量:697 人
- 所獲榮譽:2023年被列入中國傳統村落名錄
前汾溪村,福建省寧德市屏南縣屏城鄉下轄村,地處屏南縣南部,距縣城14公里,全村共697人。位置區域前汾溪村位於屏南縣南部,距城關14公里,平均海拔540米。村莊依山面水,坐西朝東,巷道三縱八橫,首窄腹大尾收,如鯉魚之形,...
里汾溪村,隸屬於福建省寧德市屏南縣屏城鄉,位於屏城鄉西部,距縣城所在地19公里。位置區域 里汾溪村位於屏城鄉西部,東與村頭村接壤,西與路下鄉交界,北連大碑村,南鄰前汾溪村。距縣城所在地19公里,海拔530米,平均氣溫17.2 ℃。自然資源 全村村域面積7.28平方公里,耕地總面積約1195.7畝,林地總面積...
村頭村位於福建省寧德市屏南縣西部,距縣城16公里,東距下地村3公里,南鄰後井村2公里,西距前汾溪村三公里,北距大碑村五公里。全村面積,耕地面積790畝,現全村人口467人,112戶。村頭舊屬古田縣橫溪里二十四都二保頭村(今屏城鄉村頭村)。村頭始祖業公於明朝末年由口村遷入村頭。尤其在滿清末期土匪作亂...
後井村,是福建省寧德市屏南縣屏城鄉下轄村,位於屏南縣西南方向,離縣城12公里。位置區域 後井村位於屏南縣西南方向,離縣城12公里,東鄰廈地、陸地村,南與長橋鎮遠邱村相鄰,西靠前汾溪、里汾溪、路下鄉,北與村頭、大碑、坑頭村相接壤,交通便捷,地理位置優越。地理環境 後井村冬無嚴寒,夏無酷暑,全村...
2015年村裡的大企業以工業企業為主,製造雷射切割機和造紙等。村民從事餐飲、裝修、承包土地經營種植花木。村民主要收入來源為商業經營、工資性收入、村集體經濟分紅、房屋出租。特色傳統節慶食品有年糕(春節)、糖環(春節)、炒米餅(春節)、鹹粽(端午節)、開粽(端午節)。縣道環城路、鄉道汾溪路從村中經過...
沿河路穿村而過。1980年通自來水、通電,1990年通電話,2000年通網際網路及全村村道實現水泥硬底化。村中有萬江第一國小,2015年,在校學生1323人,教職工81人;大汾幼稚園,在園幼兒50人,教職工10人。歷史文化 1937年,村民參與編修《東莞大汾何萃渙堂族譜》。村里每年農曆五月初四參加汾溪景,即由大汾主辦的扒...
土地廟,主要供奉土地公,每逢傳統節日都有村民前來祭拜,祈望能庇佑全家大小平安。村里每年農曆五月初四參加汾溪景,即由大汾主辦的扒龍舟。該民俗始於清朝。龍舟長約33米,可乘坐70—80人。每村選出年輕力壯和富有比賽經驗的男丁作“扒手”,鼓聲一響,大家齊心協力划船前進。龍船劃得快可獲勝,而且也意味著好...
爐鋪村,位於萬江街道西北部,距街道辦事處5千米。與青雲橋村接壤,南與汾溪河相連,北與流涌尾社區相望。於南宋紹興三十一年(1161年)立村。因當地許多村民以燒爐造爐為生,有多家製造爐具的鋪面而得名爐鋪村。宋、元朝,屬東莞縣。明朝至清初,屬延福鄉;清末,屬東莞縣中堂司。1948年,屬第六區汾涌鄉。
村內有三級古樹細葉榕1棵。沿河路穿村而過。1980年通自來水、通電,1990年通電話,2000年通網際網路及全村村道實現水泥硬底化。歷史文化 村有1937年編修的《東莞大汾何萃渙堂族譜》。村里每年農曆五月初四參加汾溪景,即由大汾主辦的扒龍舟,形成於清朝。龍舟長約33米,可乘坐70—80人。每村選出年輕力壯和富有...
廈地村位於福建省屏南縣屏城鄉東南部,距屏城鄉8公里,東臨甘棠鄉洋頭寨材,南同後井、材頭村接壤,西臨南灣村,北與上鳳溪村交界。歷史沿革 廈地村,古稱二十二都八保華地境,村民純為鄭姓,始祖鄭宗安是浙入閩始祖鄭昭後裔,在後周任相位,自河南入閩定居汾陽,是前汾溪村鄭氏的開宗始祖,繁衍三支,第...
遠丘村是福建省寧德市屏南縣下轄行政村。地處位置 遠丘村位於福建省寧德市屏南縣西南部,東與屏城鄉陸地村交界,西與後圪村、羅沙洋交界,現與里高溪村接壤距鎮所在地七公里,北與屏城鄉前汾溪交界距縣城20公里,縣道由村邊通過,交通方便。居住人口 村落面積1.6平方公里,現全村176戶,人口930多人,六個村民...
羅沙洋村系福建省寧德市屏南縣路下鄉的一個行政村,北與鳳林村交界,南與長橋鎮遠丘村接壤,東至屏城鄉里汾溪村,西至長橋鎮前里坪村,三鄉四村接壤。距縣城24公里是路下鄉通往屏南的必經之路。2018年12月,住房城鄉建設部擬將羅沙洋村列入第五批中國傳統村落名錄。2019年6月6日,列入第五批中國傳統村落名錄。
鄉道汾溪路穿村而過。20世紀60年代末通電,80年代末通自來水、通電話,90年代末通網際網路,2000年全村村道實現水泥硬底化。歷史文化 村內傳統民居為廣府民居,僅存5座,為青磚瓦房,建於1937年,每座占地面積60平方米。房屋正面的門邊以及底下兩層為紅磚裝飾,門上有與門相呼應的兩扇外開的窗戶,屋子側面的窗戶...
嚴屋村,位於廣東省東莞市萬江區中西部,東江下游南支流,位於萬江區汾溪頭。是廣州往深圳東莞五環路的入口處。東與拔蛟窩相連,南靠上甲,與小享一河相對,北與蜆涌為鄰。距莞城4公里。嚴屋社區簡介 嚴屋社區占地面積0.95平方公里。由四條自然村組成,分別是嚴屋村、高基村、西汴頭村、羅浮尾村。1950年前...
德茂坊村,廣東省東莞市萬江街道下轄村,位於萬江街道西北部,距街道辦事處5千米。相鄰自然村有沙滘村、種德橋村、長門樓村、馮屋村,南與汾溪河相連,北與大汾工業區相接。於南宋紹興三十一年(1161年)立村。宋、元朝,屬東莞縣。明朝至清初,屬延福鄉;清末,屬東莞縣中堂司。1948年,屬第六區汾涌鄉。195...
清代光緒廿年(1894年),漈頭庠生例贈雍進士張傳陛為首募捐重建,總理為張傳陛,里汾溪村貢生徐居盛,棠口村監生周林耀,降龍村附貢韓啟登;主繩為寧邑秀坑村張茂鈺、張茂秀、張茂春;石匠為棠口村周奕谷、周奕長;瓦匠為睢溪徐居寶。2002年6月,漈頭張書巡牽頭修繕百祥橋,主修為周寧縣秀坑村張昌泰,同年...
傳統生產經營以種植水稻為主。有蒲桃、石榴、杧果、龍眼等果樹。改革開放前建有磚窯,煙花、爆竹、藥引加工廠和造船廠等。2015年,社區村組兩級經濟收入575萬元。村民主要收入來源為工業生產、商業經營、工資性收入等。特色傳統(節慶)食品有春節的年糕、糖環、炒米餅,端午節的鹹粽和開粽。鄉道汾溪路穿村而過。
國道G4線、國道G107線、縣道汾溪路、鄉道沿河路穿村而過。1980年通自來水,1990年通電話、通電,2000年全村村道實現水泥硬底化、通網際網路。傳統民居為廣府民居,存30座。建於清朝,每座占地面積約50平方米。三將廟,始建年代不詳,重修於2015年,供奉霍去病、衛青、李廣等。每年農曆三月十五民眾前去燒香祭拜。...
上蓬廟村,位於廣東省東莞市萬江街道東南部,距街道辦事處2千米。東鄰濱江公館,南接汾溪路,相鄰自然村有鸕鶿窩村、萬紅村、下蓬廟村、牌樓基村,鄰國道G107線。歷史沿革 明萬曆四十六年(1618年)立村。相傳當時有一位名叫振溪的文人赴京考試,經此地進入蓬雷佛祖廟參拜,望保佑他考上狀元。後他中了狀元,...
連步橋村,位於廣東省東莞市萬江街道西北部,距街道辦事處5千米。與八甲村相鄰。南與汾溪河相連,北與大汾工業區連線。南宋紹興三十一年(1161年)立村。因附近有一座古橋連步橋而得名。歷史沿革 宋、元明,屬東莞縣。明朝至清初,屬延福鄉;清末,屬東莞縣中堂司。1948年,屬第六區汾涌鄉。1958年,屬新村...
洋坪壋村 洋坪壋村是1950年以前,該村祖先在田洋中一塊坪上立村建房居住的地名。地名含義 位於田洋中一塊坪上,故名。歷史沿革 1950年屬棠口區里汾溪鄉,1960年屬屏城公社裡汾溪大隊;1980年村民搬遷到里汾溪自然村居住多時,已成廢村。
塔坊鄉塔坊村位於祁門南部,系塔坊鄉政府所在地一個行政村,距離祁門縣城12公里,是前往祁紅、平里、蘆溪、容口必經之地,交通便捷、信息暢通十分方便。該村所轄塔坊、金塔、龍源、全心、新建、汾溪、新潭7個村民組,總計319戶、1168人。該村共有黨員37名.全村耕地面積834畝,山林面積2996畝,村民經濟收入來源...
“東莞龍舟第一景”之後,各地互相約定,定出自已的龍舟景日子如五月初四“汾溪景”、五月初十“新城景”、五月十四“新村景”,萬江區內各村舉辦龍舟競渡,各具特色、全民參與,直至月底,萬江人民即以“東莞龍舟第一景”為榮,保持至今,定為傳統日。龍舟比賽 龍舟簡介 龍舟大小不一,橈手人數不一。一般是狹長、...
運城市永濟市蒲州鎮西廂村 忻州市寧武縣涔山鄉王化溝村 忻州市繁峙縣神堂堡鄉茨溝營村 忻州市繁峙縣杏園鄉公主村 忻州市繁峙縣橫澗鄉平型關村 忻州市河曲縣舊縣鄉舊縣村 忻州市岢嵐縣大澗鄉寺溝會村 忻州市岢嵐縣宋家溝鄉北方溝村 忻州市偏關縣萬家寨鎮萬家寨村 臨汾市襄汾縣新城鎮丁村 臨汾市襄汾縣汾城鎮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