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所村委

前所村委會,屬於半山區。距離村委會0.00公里,距離鎮6.00公里, 國土面積10.78平方公里,海拔1980.00米,年平均氣溫16.00℃,年降水量500.00毫米,適宜種植水稻\烤菸等農作物。有耕地2565.00畝,其中人均耕地0.86畝;有林地9977.00畝。全村轄4個村民小組,有農戶904戶,有鄉村人口3061人,其中農業人口2992人,勞動力1768人,其中從事第一產業人數1315人。2010年全村經濟總收入5726.00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3963.00元。 農民收入主要以種植業為主。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前所村委
  • 行政區類別:村
  • 面積:10.78平方公里
  • 氣候條件:年平均氣溫16.00℃,年降水量500.00毫米
自然資源,基礎設施,農村經濟,人口衛生,村務公開,特色產業,基層組織,發展重點,

自然資源

全村有耕地總面積2565.00畝(其中:田1865.00畝,地700.00畝),人均耕地0.86畝,主要種植水稻\烤菸等作物;擁有林地9977.00畝,其中經濟林果地700.00畝,人均經濟林果地0.23畝,主要種植梨等經濟林果; 其他面積3528.00畝。

基礎設施

該村截止2010年底,全村有0戶通自來水,有785戶飲用井水, 有904戶通電,有752戶通有線電視,擁有電視機農戶752戶 ,安裝固定電話或擁有行動電話的農戶數860戶,其中擁有行動電話農戶數635戶。 該進村道路為屬於柏油、水泥路面 ;距離最近的車站(碼頭)6.00公里,距離最近的集貿市場6.00公里。  全村有效灌溉面積為1650.00畝,其中有高穩產農田地面積1030.00畝,人均高穩產農田地面積0.34畝。 該村到2010年底,有26戶居住磚木結構住房;有302戶居住於土木結構住房。

農村經濟

該村2010年農村經濟總收入5726.00萬元,其中:種植業收入715.00萬元,畜牧業收入165.00萬元(其中,年內出欄肉豬1700頭,肉牛49頭,肉羊55頭); 林業收入0.00萬元, 第二、三產業收入3965.00萬元, 工資性收入661.00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3963.00元,農民收入以種植業等為主。全村外出務工收入280.00萬元,其中,常年外出務工人數1110人 ,在省內務工1102人,到省外務工8人。
特色產業
該村的主要產業為種植業,主要銷售往省內。2010年 主產業全村銷售總收入107.00萬元, 該村目前正在發展梨特色產業,計畫大力發展種植業產業。

人口衛生

該村現有農戶904戶,共鄉村人口3061人,其中男性1562人,女性1499人。其中農業人口2992人,勞動力1768人。  到2010年底,全村參加農村社會養老保險1515;參加農村合作醫療2992人, 村民的醫療主要依靠鄉(鎮)衛生院, 距離村委會衛生所0.00公里,距離鎮衛生院6.00公里。 人畜混居的農戶503戶。

村務公開

該村到2010年底,該村已簽定農業承包契約648份,農村土地承包面積2565.00畝,其中土地流轉面積2090.00畝。是建立了農村公益事業建設“一事一議”制度,其中,一事一議籌資額 0.00 元(人均 元),一事一議籌勞0個(勞均0個)。年末集體總收入24.00萬元,有固定資產291.00萬元,年末集體有收益24.00萬元,農村財務管理實行委託管理,定期開展村務公開,是成立了民主理財小組,主要以貼上公告、黑板報、會議等方式公開。
文化教育
該村小學生就讀到前所完小,中學生就讀到白邑中學。該村距離國小校1.00公里,距離中學6.00公里。目前該村義務教育在校學生中,小學生210人,中學生186人。

特色產業

該村的主要產業為種植業、養殖業,主要銷往省內。2010年全村主產業銷售總收入859萬元,占農村經濟總收入的15%。擁有企業2個。

基層組織

該村建有黨支部4個,黨員總數106人,其中少數民族黨員8人,黨員總數中男黨員87人、女黨員19人。建有團支部3個,共有團員132人。2010年該村黨支部被評為優秀支部,該村委會由支書、主任、副主任等組成,下設腰站、前所、大營、小白龍4個村民小組。有村幹部人數17人,其中女幹部人數4人,村小組幹部人數8人,其中女幹部人數2人。農村基層組織建設是黨的全部工作和戰鬥力的基礎。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必須大力加強農村基層黨組織建設,不斷增強農村基層黨組織的創造力、凝聚力和戰鬥力,為推進新農村建設提供堅強的組織保障。黨的領導是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根本保證,以黨組織為核心的農村基層組織是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基礎和關鍵。大力推進農村基層組織建設,為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提供堅強組織保證,對於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具有重要作用。緊緊圍繞黨的中心任務加強農村基層組織建設,不斷夯實黨在農村的執政基礎

發展重點

該村目前存在的主要困難和問題是:1、集體經濟薄弱無法改善生產、生活條件。 2、村民科技意識落後,農民缺少資金、缺技術。 3、水利條件差,產業結構調整無法展開。。該村今後的發展思路和重點是:1、加強對農民的各種科技培訓及技能培訓。 2、完善水利設施及道路硬化。 3、加強環境衛生的整治工作。 4、積極探索新的路子,發展本地經濟。。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