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倉村位於浙江省永康市南部邊陲。南溪與南大迪溪在此匯合,距城區14公里。是古代驛道的必經之地。前倉原屬武平鄉,民國時曾改屬官南鄉和武中鄉,1950年10月始屬前倉鄉,1988年12月改屬前倉鎮。是鎮人民政府所在地。1992年有340戶人家,共1221人。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前倉村
- 所屬地區:浙江省永康市
- 地理位置:浙江省永康市南部邊陲
- 人口:1221人
- 著名景點:麥磨山
歷史沿革,經濟概況,交通資源,人文景觀,
歷史沿革
前倉村姓氏較多,章、朱、張三姓占有一定比例,主姓李氏。先祖李景信(元孚)於宋紹熙年間自青田遷來永康。據《華溪李氏宗譜》記載:“公始至時,大旱者再,赤地可焚,公愀然動色。乃傾己囊易粟以貸同里,勿取息,賴濟者百家。一夕天大雨,枯禾旁穗,歲轉稔。有前倉後倉之富,至今地以是名。”
前倉村有耕地891 畝,村民珍惜祖先留下的這片土地,545個勞力,勤耕儉作,1992年糧食總產量達691.9噸。
經濟概況
前倉村早期工業只有1家碾米廠。現代工業,創辦遲緩,但發展迅速。1992年村內有鎮辦企業9家,村辦和私營企業30家,家庭手工業作坊40家。村東的黃宅山已開闢為新的工業區。
前倉村形成以化工、標牌、印刷和火腿為主體的工業體系。主要廠家有:永康市橡膠廠、前倉機電膠木廠、前倉農機廠、前倉腈綸化纖廠、華美標牌廠、前倉電子廠、前倉包箱革廠、前倉輪胎翻修廠、前倉磚瓦廠、前倉火腿廠、前倉第一火腿廠等。
永康市橡膠廠,又名為永康市輪胎翻新廠,創辦於1984年,廠址在百丈山,占地面積16500平方米。有固定資產76.24萬元。主要生產各種型號三角皮帶和輪胎翻新等。產品銷往中國各地。1992年產值105萬元。
前倉機電膠木廠,前身為農機廠膠木車間,創辦於1975年5月,廠址在金溫公路西側的花園山背,占地面積520平方米。生產機電膠木和角向磨光機配件。1992年產值50萬元。
前倉村不少家庭手工業作坊專事時裝、古裝、戲裝生產。還有的從事刺繡用線的製作。產品銷往中國各地。由於服裝機繡行業的迅速發展,帶動了皮革行業。前倉包箱革廠,創辦於1985年,生產再生革,質量好,很暢銷。1992年實現產值20餘萬元。
據《永康縣誌》記載,前倉村在明代就有集市,開市時間為農曆每旬的四九兩天。前倉的街道現有三條。老街南北走向,長達300米左右。街道兩旁店鋪林立,其間有百貨、棉布、副食、飲食、文化用品、中西藥、油漆、五金交電等商店數十家。只是街面比較狹窄。最惹人注目的是,這裡有10多家專門經營紅布製品(國旗、黨旗、團旗、隊旗、三角旗、紅領巾等)的店家,生意十分興隆。80年代前倉村開始開闢村西新街和村東新街,街面較為寬敞。村西新街,主要匯集附近各村家庭工廠產品,經營塑膠印刷製品、標牌製品和五金製品。村東新街,從老街南端至溪坦村方向,半公里長的公路沿線,主要經營禽畜飼料、裝潢工藝。在村南建有規模較大的前倉商場,門市部有職工47人。此外,村內還有畜禽市場、山地貨市場和米市場。
每逢集市,農副產品、山地貨和家畜家禽的上市量很大。當地農民畜禽業,以飼養生豬和灰鵝為大宗。生豬除解決民食之外,還是金華火腿的主要腿料供給地。由於這樣,生豬的銷量很大。1949年以前,縉雲邊境離前倉不遠的小溪村有個繁榮的豬市,永康中西部的許多農民習慣到那裡採購仔豬。前倉的交通事業發展後,前倉的畜禽市場興旺起來。豬源除來自本地外,還有來自義烏以及衢州的龍游、麗水的縉雲和青田。永康民間喜養灰鵝,不少專業戶還善養棒鴨和長毛兔,市場上灰鵝不少,溫州人常常驅車到前倉購買灰鵝和鴨子。永康西部山區和縉雲西鄉的山區農民趕集時,習慣肩挑車運帶些山地貨,或者農副產品上市,把帶來的貨物銷售出去以後,又習慣在集上買些糧食或日常用品回去。上市的農副產品和山地貨主要有大米、大豆、番薯、毛芋、毛竹、毛竹製品、木材、木料、樹種等等。前倉米市上市的大米,主要銷往縉雲、遂昌、青田和龍泉。前倉年產毛芋2萬餘擔,有些客商上市採購後,還轉銷慈谿和寧波等地。
交通資源
前倉村位於浙江省永康市南部邊陲。南溪與南大迪溪在此匯合,距城區14公里。是古代驛道的必經之地。明清時北去5公里有鉳木急遞鋪,南去半里有館頭急遞鋪。今公路330國道南北穿貫村境,金溫鐵路與330國道並列通貫村東,交通稱便。
人文景觀
前倉村背枕花園山背,村東和村西南有南溪、南大迪溪傍村繞流,山川秀麗。溪旁有一奇山,名金雞山,是當地的一個天然公園。
相傳在很早以前,有一隻金雞自西向東飛翔,至大迪溪與南溪匯合處,只見溪水清澈長流,俯瞰四周又有五馬歸槽之勢,一展平川,土地肥沃,實可豐衣足食,金雞就在此處棲生。故名金雞山。南溪繞山南而過,形成一潭,稱“四沿潭”。潭中有一雞籠洞,矗立於潭中,四面環水只露籠頂。是人們玩游的好去處。山上異石奇峰,石洞隱沒,樹木旺盛,登臨山巔,前倉全貌盡收眼底。
村北的麥磨山(屬世彰村),離村僅1公里,山上建有張鼎祥等25位烈士墓。墓中安厝的是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二野戰軍34師100團2營6連(6436部隊)的指戰員。
1949年5月8日在追擊沿金溫公路向南逃竄的國民黨一○二師殘部的途中,不幸在蓮花井附近遭到伏擊,陷於重圍,浴血奮戰。當後續部隊趕到時,副排長張鼎祥等25位指戰員已為祖國的解放事業英勇獻身。
1966年3月建墓,1982年5月被公布為市級(縣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