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刻,又稱漆皮雕。是以多種刀具刮刻漆坯上漆皮形成畫面,多仿文人書畫製成案頭小玩。晚清時曾風靡一時。民國時期,淺刻一度失傳。1953年由揚州漆器廠潘逸民恢復了紫漆淺刻,惜銷售不暢,未能得到發展。
深刻,是在漆器灰坯上進行雕刻花紋,以大型家具、屏風等為主。清代揚州深刻作品常以“揚州八怪”書畫為題材,灑螺鈿屑鋪地,格調高雅;或以水色暈染,熏煙做舊。品種有屏風、掛屏、櫃、櫥、案、桌等家具以及盤盒小件等。《廣寒宮》. 《吞吐江河》刻漆掛屏參加全國工藝美術品展覽會展出。《吞吐江河》掛屏,以浮雕貼金手法表現江都水利樞紐工程在金秋夕陽映照下抽水時的情景,氣勢磅礴,《人民日報》、《新華日報》、《江蘇畫刊》刊登了作品的照片,並被輕工業部輯錄於《全國工藝美術資料選編》。《廣寒宮》深刻掛屏被選送加拿大多倫多展出。
屏風漆畫(漆畫內容部分與漆畫製作一樣,區別在於漆畫木板)
漆畫屏風木胚
木胚由夾板和木櫳、夾板定製而成,中間木櫳,外面三夾板,乳膠粘合,釘子加固。木胚一般要機器壓制8天時間。屏風腳一般高6-8厘米,寬5厘米,屏風腳用銅皮包裹,銅皮高度為4厘米。
底灰
木胚壓好後,如果是大畫,面積超過一張夾板規格的時候,木胚就有夾板的接縫,這樣的木胚在接縫處一定要用夏布裝裱,保證以後不會開裂。開始做灰,一般灰做三次,第一次灰批好後,等乾燥,不能曬,只能陰乾。乾後打磨平整再做下一遍灰,反覆3次,一般時間7天。
灰做好後
要對灰面進行打磨,打磨平整後,用腰果漆做漆面,第一遍腰果漆最好乾後,進行打磨,打磨後刮漿(豬血自調),再做腰果漆,反覆做3次,漆胚製作完成。一般時間在5天
雕刻
根據客戶提供的畫面線條,進行雕刻,先刻工勾線,根據畫面需要採用陰刻或者陽刻線條,再由鏟工鏟去印刻部分。剷平整。時間一般根據畫面大小。
批膩子
,將鏟去部分不平整處進行打磨,再用膩子批平。等乾後再用細砂紙打磨。打磨平整後,用自製漆將陰刻部分刷漆。
乾後
用清漆在陰刻部分填漆,等漆乾的程度比較適宜貼金箔時開始貼金。
貼金
按畫面要求工藝進行貼金。
上色
在需要上色的部分,根據畫面進行上色。金箔上要上色的話還需要做漆面。
漆面保護
漆畫製作完成後,做漆面保護。漆畫作品基本完成了,一幅漆畫的製作工期在40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