刻度尺

刻度尺是以長度單位為標準作刻度記號,測量物體長度的工具,刻度尺的分度值一般為1mm,一般規格的學生量程為10cm、15cm、20cm 。刻度尺測量長度是物理實驗的基本技能,也是其他測量儀器正確讀數的基礎。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刻度尺
  • 外文名:Scale
  • 簡介:以長度單位為標準作刻度記號
  • 功能:測量物體長度的工具
  • 量程:10cm、15cm、20cm
  • 種類:常用直尺,捲尺,米尺
使用方法,使用前,使用時,讀取結果,記錄結果,長度單位,誤差,

使用方法

使用前

做到三看,即首先看刻度尺的零刻度是否磨損,如已磨損則應重選一個刻度值作為測量的起點。
正確使用刻度尺正確使用刻度尺
其次看刻度尺的測量範圍(即量程)。原則上測長度要求一次測量,如果測量範圍小於實際長度,勢必要移動刻度尺測量若干次,則會產生較大的誤差。
最後應看刻度尺的最小刻度值。最小刻度代表的長度值不僅反映了刻度尺不同的準確程度,而且還涉及到測量結果的有效性。量程和最小刻度值應從實際測量要求出發兼顧選擇。

使用時

使用時應注意正確放置和正確觀察。
正確使用刻度尺正確使用刻度尺
正確放置的關鍵是做到:尺邊對齊被測對象,必須放正重合,不能歪斜;尺的刻面必須緊貼被測對象,不能“懸空”。
正確觀察的關鍵是視線在終端刻度線的正前方,視線與刻面垂直,看清大格及小格數。

讀取結果

一般情況下應估讀到最小刻度值的下一位。如學生用三角尺最小刻度是mm,用它測量長2cm的長度,若正好對準在刻度線上時,正確記錄應為2.00cm,其中2.0cm是尺面準確讀出的數,由於無估讀數,需在毫米的10分位上加“0”。
注意:記錄測量結果時必須寫上相應的單位。

記錄結果

注意:記錄測量結果時必須寫上相應的單位。

長度單位

長度單位有光年(l.y.)、拍米(Pm)、兆米(Mm)、公里{千米} (k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絲米(dmm)、忽米(cmm)、微米(μm)、納米(nm)、皮米(pm)、費米(fm)、阿米(am)等。
他們同米的換算關係如下:
1光年= 9.46PM(約)
1PM=10×10^15m
1Mm=1×10^6m
1km=1×10^3m
1dm=1×10^(-1)m
1cm=1×10^(-2)m
1mm=1×10^(-3)m
1dmm=1×10^(-4)m
1cmm=1×10^(-5)m
1μm=1×10^(-6)m
1nm=1×10^(-9)m
1pm=1×10^(-12)m
1fm=1×10^(-15)m
1am=1×10^(-18)m

誤差

①誤差產生的原因來自於測量儀器的準確程度、實驗原理的局限性、環境與人為的客觀因素等。因此,任何測量中的誤差是不可避免的。
②只能努力設法減小誤差,不可能消除誤差。
③誤差與錯誤不同,錯誤是由於方法不當、人為主觀因素(讀錯、記錯等)造成的,因此在實驗中錯誤應該避免也能夠避免。
④減小誤差的途徑:選用準確度較高的測量儀器,改進實驗方法,熟練實驗技能等。在一般實驗中,減小誤差的有效途徑是取多次測量的平均值(這種方法對偶然誤差的減小有效)。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