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名:估讀
- 外文名:estimate observing
- 通過:測量儀器
- 刻度尺:1cm間劃分為10個分度
- 分度值:1mm
測量儀器,中學實驗教學,在物理中,在化學中,
測量儀器
通過用的測量儀器,十進制的如刻度尺每1cm間劃分為10個分度,每個分度值為1mm;千分尺的可動刻度部分,每十個刻度標記一個數字,每個小分度為0.01mm;是否估讀與最小分度值是多少沒有關係,估讀在習慣上以最小分度值的十分之一為單位進行估讀,如最小分度值為2,則估讀時,先把最小分度劃分為十份,估測待測部分占幾份,再乘以最小分度值,即為估讀部分。當測量時,大部分要估讀,計算時也要考慮估讀。
中學實驗教學
在中學物理實驗教學中,人們常將“測量中的有效數字保留至儀器精度的下一位”作為公理來使用.正因為這一點,導致我們在估讀數時,常感到無所適從.有些情況我們要估讀幾位.例如,最小刻度是0.5cm的刻度尺測量物體長度時,根據“測量中的有效數字保留至儀器精度的下一位”.那么我們對圖1中刻度尺的讀數是4.72cm,實際上這是不正確的,因為在讀數中我們估讀了兩位,0.7cm是估讀的,0.02cm也是估讀的.我們知道,估讀值是不可靠的,第一位數字(0.7cm)本身就不可靠,如果再估讀第二位(0.02cm)它將更不可靠。所以不需要估讀這么多數字。
中學物理教學中把“測量中有效數字保留至儀器精度的下一位”作為公理來使用,這顯然是片面的.那么我們究竟怎樣確定這個估讀位呢?根據有效數字的含義,有效數字的最後一位(是估讀的)是有誤差的,有效數字的最後一位一定要同誤差所在的一位取齊,這就是說,有效數字的位數取決於絕對誤差.同時,由差示法原理可知,測量值的最大絕對誤差應為該儀器精度的一半.上例中,最大絕對誤差為0.5cm×4.7cm.
這樣,只要讀數方法正確,“估讀數位應由測量的誤差來決定”.同時“測量值的最大絕對誤差應為儀器精度的一半”.這一結論顯然成立,它適用於長度測量、質量測量、彈簧秤、伏特表、安培表等的讀數.這樣就便於將估讀數位的確定正確地統一起來.
實驗室常用的2.5級安培表的錶盤.當安培表的使用量程為0.6A擋,此時安培表的精度即為每小格所表示的電流強度值0.02A,最位由測量的絕對誤差來決定,安培表的讀數應該是0.34安,而不能讀作0.341A.如使用3A的量程,此時每小格所表示的電流強度值(0.1A),也即為安培表此量程的精度,最大絕對誤差(0.1A )
在物理中
刻度尺、螺旋測微器、電流表、電壓表、天平、彈簧秤等讀數時都需要估讀。因為最終的讀數要以有效數字的形式給出,而有效數字的最後一位數字為估計數字,應和誤差所在位置一致,在實際操作中,究竟估讀到哪一位數字,應由測量儀器的精度(即最小分度值)和實驗誤差要兩個因素共同決定。
根據儀器的最小分度可以分別採用1/2、1/5、1/10的估讀方法,一般:
最小分度是2的,(包括0.2、0.02等),採用1/2估讀,如安培表0~0.6A檔;
最小分度是5的,(包括0.5、0.05等),採用1/5估讀,如伏特表0~15V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