刺絲胞動物

刺絲胞動物

刺細胞動物指腔腸動物中有帶有一種捕食、攻擊及防衛性細胞的動物;在水螅類分布於表皮層中,特別是在口區、觸手等部位,在缽水母及珊瑚類除了分布於體表及觸手外,消化腔地胃絲、隔膜絲上也有大量的分布以幫助捕食。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刺絲胞動物
  • 外文名:Cnidaria
  • 含義:一種特化了的上皮肌肉細胞
  • 地方:核位於基部
  • 食性:肉食
名稱,特徵,捕食原理,典型生物,形態,命名由來,分類,

名稱

刺細胞是一種特化了的上皮肌肉細胞,核位於基部,細胞頂端具一個刺(cnidocil),伸出體表,其超微結構相似於鞭毛;刺的基部也有基粒。

特徵

個體呈輻射對稱。體內只有一個腔,一個開口。皆為肉食。他們的共同特徵是觸手上的刺絲細胞。刺絲細胞內有充滿毒素的捲曲刺絲(用來捕捉獵物及防衛)。

捕食原理

當刺胞動物受到襲擊或在捕食時,刺絲會如魚叉般放射出來,纏著侵襲者或獵物,而毒素會由刺絲末的尖鏢注入對方體內。

典型生物

常見的刺絲胞動物:1.水螅2.海葵3.水母4珊瑚。

形態

刺絲胞動物有兩個形態 1. 水螅體2. 水母體。水螅形是固著的,有柔軟的圓柱形身體,向上的口部周圍布滿觸手。水母形是遊動的,有圍著觸鬚的穹頂形身體,口部向下。刺胞動物可以是水螅形或水母形。有些品種甚至可以由一種形態變作另一種形態。
生活型態:有的刺絲胞動物如石珊瑚體內有藻類共生,使石珊瑚呈現五彩繽紛的顏色。
藻類行光合作用,製造出的養分,部分為石珊瑚所用,石珊瑚提供了藻類成長需要的棲所及營養。當環境不良,共生的藻類會離開石珊瑚,而使得石珊瑚呈現白色。

命名由來

刺絲胞動物,以往稱為腔腸動物 (Coelenterata)。當前因為動物學家認為刺絲胞是這一門動物最特有的特徵,比腔腸更為明確,所以用這個特徵來改稱之。

分類

(1)水螅綱(Hydrozoa): 本綱動物絕大多數生活在淡水。生活史中大部分有水螅型和水母型,即有世代交替現象,如藪枝蟲Obelia
(2)缽水母剛(Scyphozoa):本綱動物全部生活在海水中,大多數為大型的水母類(如有一種霞水母Cyanea arctica 傘部直徑大的有2m多,觸手長30多m)。水母型發達,
水螅型非常退化,常常以幼蟲的形式出現,而且水母型的構造比水螅水母複雜,如海月水母(Aureliaaurita Tamarck)
(3)珊瑚綱(Anthozoa):這兩綱與前兩綱不同,只有水螅型,沒有水母型,且水螅
水母是刺絲胞動物 遍布全球水母是刺絲胞動物 遍布全球
體的結構較水螅綱的螅體複雜。全為海產,多生活在暖海、淺海的海底。構成“海底花園”的主要為珊瑚蟲。一般所見到的珊瑚為其骨骼。沿海常見的為海葵。
腔腸動物又稱刺絲胞動物腔腸動物又稱刺絲胞動物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