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度與社會衝突》是美國作家傑克·奈特編寫,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的一部圖書;講述了:世界上任何地方,人們只要想在一起生活和工作,社會制度就必然存在。成為一個群體或者社會的一員,也就必定要生活在一系列社會制度之中。社會生活中的很多基礎性問題都會促使我們去研究這些制度所起的作用。
基本介紹
- 書名:制度與社會衝突
- 作者:(美)傑克·奈特
- ISBN:9787208086586
- 出版社:上海人民出版社
圖書信息,內容簡介,作者簡介,目錄,序言,後記,
圖書信息
作者:(美)傑克·奈特 著 周偉林 譯 叢 書名:現代政治經濟學前沿譯叢
出版社:上海人民出版社
ISBN:9787208086586
出版時間:2009-06-01
版次:1
頁數:251
裝幀:平裝
開本:16開
內容簡介
為什麼我們會有這么多社會制度,為什麼它們在某個社會中以一種形式存在,而在另一個社會中卻呈現出另一種截然不同的形式,它們是怎樣發展演變的,制度的形式為何變遷以及它們是何時改變的?在《制度與社會衝突》中,作者傑克·奈特從兩個方面闡述了這些問題。首先,他對很多制度變遷理論,從亞當·斯密、休謨、馬克思及韋伯的古典學說,到當代的進化論方法、社會習俗理論以及新制度經濟學,進行了全面的評論。其次,他創建了一種關於制度變遷的新理論,強調了社會制度的分配效應。他的首要重點在於構成社會基礎的非正式習俗和準則的自發形成。這種自發形成被解釋為分配;中突的一個副產品,即為了解決分配;中突問題,社會中不對等的力量導致了各種制度解決方案。其次要的研究重點,在於這些非正式規則的穩定性,以及在關於正式制度的討價還價過程中引入“國家”這個行為人所產生的效應。奈特援引的例子來自各種不同種類的社會制度:時空度量,產權,家庭、性別和種族關係,經濟組織形式,社會團體,政治制度,以及國際組織和條約。《制度與社會衝突》對於社會科學家、政治學和社會學學者、哲學家、法律學家以及任何對制度變遷抱有興趣的讀者都會有所助益。
作者簡介
作者:(美國) 傑克·奈特(Knight.J.) 譯者:周偉林
傑克·奈特研究政治經濟制度的一流學者,曾任華盛頓大學政治學系教授。他以其獨特的跨學科研究方法,涉及哲學、經濟學、政治學和法律等學科領域,發表了許多有關民主理論、法治、司法決策以及制度形成與變遷理論的論文,學術成果具有開創性。主要著作包括《制度與社會衝突》、《解釋社會制度》(與伊塔·塞尼德合著)和《正義的選擇》(與李·愛潑斯坦合著)等。
目錄
前言
第一章 導言
制度變遷的經典學說
制度變遷的當代理論
理性與社會制度
本書提綱
第二章 分配衝突的至關重要性
社會制度的利益
理性與制度利益
社會制度的分配概念
第三章 制度和策略選擇:信息、制裁和社會預期
策略決策的複雜性
制度和社會預期
社會制度理論的含義
最後的說明
第四章 社會制度的自發形成:當代制度變遷理論
進化論的解釋邏輯
制度變遷的演化理論
結論
第五章 社會制度的自發形成:形成和變遷的協定理論
制度的形成:協定與力量的不對等
一個比較分析:財產分配規則的出現
第六章 穩定與變遷:關於正式制度的衝突
非正式制度的穩定性
國家以及正式制度的衝突
制度的策略性選擇:結果的比較
第七章 結論
解釋的問題
論證的問題
進一步研究的問題
參考文獻
譯後記
序言
研究制度問題始於我撰寫研究生學位論文之時,相關內容也構成了本書的基礎。但是,制度的重要性及其意義究竟如何,在當時卻並非我的研究能力所及。我一直對社會科學之哲學的微觀一巨觀兩方爭論頗感不滿並為之所激勵。事實上,社會結果是一種個人行動與社會結構這兩者的產物,這一點似乎不言自明。所有僅僅專注於這一問題的一方面或另一方面的討論,似乎都是有失偏頗的。
所以,我開始學習社會科學領域中探討社會制度問題的各種不同方法。隨著時間的推移,我得出結論,解釋制度影響社會生活的方法應是集中在理性行為和制度約束兩者的關係之上。儘管我認為,理性選擇理論提供了一個關於行為和結構之間關係的答案,但是我認為其對集體利益的強調是狹隘(和乖僻)的,故我並不願意接受。這種強調,未能抓住許多我認為與制度有關的原因,它忽略了社會生活中固有的政治因素,並且限制了解釋制度的發展與變遷的方法。
後記
學界關於制度的話題,即便不歸入老調重彈,恐怕確也難發新鮮之語。不過,傑克·奈特所著的《制度與社會衝突》一書則依然帶給我們許多清新的啟示。實在地說,這是一本既具有開闊視野和嚴謹思維而又不乏洞見的佳作。書中引人矚目的跨學科研究方法,反映出作者對制度變遷的有關理論稔熟於胸。不僅如此,作者通過強調社會制度的分配效應,進而提出了一種制度形成及其維持的新理論,並將其運用於大量的文獻梳理和分析,極大地豐富了這一領域的研究視角,對經濟學、社會學、法學等學科的研究無疑都有著重要的價值。
作者認為,社會制度是由約束個人行為的非正式規則和正式規則所組成,而若要對制度作出理性的選擇,必須要求個人形成關於自己和他人未來偏好的預期。制度本身有助於確保各人預期的一致性,個人由於預期而採取行動,以確保那些建立起“最佳”約束條件的制度。作者特別指出,使得一些被選擇的規則或制度安排成為“最佳”的是它們的分配結果,而非它們所預期的總體產出。因而,對作者來說,制度全然未必有有效和無效之分,只是社會結果需要不同的分配而已。
如果一本書本身包含了智慧,那么,閱讀和翻譯的過程便會帶來無窮的收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