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動間隙自動調整臂

制動車間隙自動調整臂,俗稱剎車間隙自動調整臂,簡稱自動調整臂,能自動、及時地調整由磨損而增大的間隙,使制動間隙始終保持在設計範圍內。對於制動蹄與制動鼓接觸後由於傳力零件的彈性變形而出現的調整臂角行程,則不予以調整。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制動間隙自動調整臂
  • 簡稱:自動調整臂
分類,結構,工作原理,常見失效模式,

分類

自動調整臂按控制臂形式的不同分為以下四種:
(1)直臂式
(2)雙彎臂式
(3)單彎臂式
(4)馬鞍式

結構

自動調整臂一般由外殼(殼體、襯套)、傳動部分(蝸桿蝸輪)、單向離合器(齒輪、離合彈簧、離合環)、控制裝置(控制盤、控制臂、蓋板、齒條、回位彈簧)和蝸桿壓緊部分(蝸桿螺旋彈簧、止推墊片、螺旋蓋、滾針軸承、蝸桿軸承等)等組成。
其中控制臂是自動調整臂區別於手動調整臂的關鍵部件之一。它被固定在底盤上,使剎車間隙自動調整臂間隙調整時以此作為參考點,手動調整臂無此部件。控制臂組件的缺口對應於間隙角度,,即摩擦襯片和制動鼓間正常間隙。
單向離合器由齒輪、離合彈簧和離合環三者組成。在剎車過程中,齒條帶動齒輪順時針轉動,由於齒輪運動方向與離合彈簧旋向相同,離合彈簧有徑向收縮的趨勢,使離合環、齒輪內表面與彈簧矩形面的摩擦力減小,故齒輪可相對離合環旋轉,從而記錄下剎車產生的磨損。稱單向離合器此工作狀態為分離打滑狀態。剎車回程時,齒輪在齒條帶動下逆時針轉動,因轉向與離合彈簧旋向相反,離合彈簧有徑向增大的趨勢,使離合器、齒輪內表面與彈簧矩形面的摩擦力增加,故齒輪無法相對離合環運動,導致齒條轉動整個單向離合器總成。則稱此時單向離合器呈結合狀態。
單向離合器的作用是:①剎車時,單向離合器將齒條的線性運動轉換為軸向轉動。精確記錄由於摩擦襯片磨損產生的超量間隙。②剎車時,單向離合器分離打滑;剎車回程時,單向離合器結合,保證調整臂在剎車即將結束時調整。
錐形離合器由蝸桿端部和離合環組成,蝸桿錐形部位和離合環內側皆有齒,二者嚙合時,稱錐形離合器結合。當蝸桿軸向移動,蝸桿錐形部位與離合環脫開時,稱錐形離合器分離。在摩擦襯片壓住制動鼓,S凸輪軸角行程進入彈性區時,制動力矩迅速上升,使蝸桿軸向移動,克服螺旋彈簧壓力,導致錐形離合器分離。此時單向離合器不記錄角行程中的彈性角度(E)。剎車回程時,制動力矩下降,螺旋彈簧恢復原狀,將蝸桿推回原處,使錐形離合器結合,此時S凸輪軸角行程回到間隙區。齒條根據單向離合器所記錄的超量間隙帶動蝸桿,轉動蝸輪,完成1次調整。故螺旋彈簧和錐形離合器的作用是保證調整臂在記錄和調整超量間隙時不產生因彈性引起的誤差。

工作原理

汽車制動時,單向離合器轉動,不帶動蝸桿轉動,調整臂不調整間隙。
鬆開制動,當齒條與控制滑環單調超過設定值時,調整臂返程時控制滑環帶動齒條、驅動齒輪,轉動蝸桿轉動,從而使蝸輪及凸輪軸轉動一個角度,使因摩擦片磨損增大的間隙得到自動調整。
當蹄片與制動鼓之間存在超量間隙時,則凸輪軸在制動過程中增加了超量間隙“B”角,此時的調整臂迴轉行程可劃分為三個部分:正常間隙角“A”、超量間隙角“B”及彈性角“C”。自動調整臂在制動過程中,能夠自動識別這三個行程,並只對超量間隙進行調整。

常見失效模式

制動間隙自動調整臂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