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法爾(Serge Lifar,1905年4月2日~1986年12月15日 ),法國著名芭蕾演員、編導、舞蹈教學者。他的作品常常採用抽象隱喻的手法,注重舞蹈的造型性,是20世紀30年代主要的芭蕾舞演員。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利法爾
- 出生日期:1905年4月2日
- 逝世日期:1986年12月15日
- 職業:芭蕾舞演員
人物生平,成就與榮譽,代表作,生活年表,
人物生平
在C.П. 佳吉列夫 芭蕾舞團時期,曾主演《火鳥》、《牧神的午後》、《彼得·魯什卡》等舞劇。他的表演屬古典風格,技藝高超,表演細膩,擅長抒情。1929年 主演《浪子》(G·巴蘭欽 編導)博得很大聲譽。同年自己編出第一部舞劇《列那狐的故事》。
1930~1944年,1947~1959年,在巴黎歌劇院芭蕾舞團任主要演員、編導和教師。1932年,獲教授稱號。1947年創辦巴黎舞蹈研究所。1955年起在巴黎索爾邦大學講授舞蹈史和舞蹈理論。1959年退出舞台,開始全心致力於舞蹈理論和舞蹈歷史的研究。
成就與榮譽
利法爾對法國芭蕾復興貢獻巨大,多次對引領了法國芭蕾舞的改革,在他的主持下巴黎歌劇院芭蕾舞團成為劇目豐富、實力雄厚的歐洲舞蹈團體之一。他一生排演過200多部舞劇和歌劇插舞,其中包括《普羅米修斯的創造物》(1929)、《夜》(1930)、《牧神的午後》(1 935)、《火鳥》(1953)、《黑桃皇后》(1960)。他稱自己的作品是“新古典主義芭蕾”。他的作品大都取材於《聖經》、古典文學名著和詩歌,常常採用抽象隱喻的表現手法,舞蹈設計注重造型性。他提高了男子舞蹈在芭蕾中的地位,要求演員掌握啞劇表演技巧,並用音樂聯繫起來。
此外,利法爾出版了許多關於芭蕾舞理論以及舞蹈史的書籍。如:《舞蹈宣言》(1935)、《論舞蹈》(1952)、《古典舞蹈與編舞藝術》(1965)和《芭蕾史》(1966)。
1986年12月15日卒於瑞士的洛桑,並葬於俄國公墓的Sainte-Geneviève-des-Bois。
另外值得敬佩的是,利法爾在二戰期間收留了許多猶太舞蹈家,以及一些囚於納粹集中營的青少年,為和平事業做出了不朽的貢獻。
代表作
《普羅米修斯的創造物》
《夜》
《牧神的午後》(1935)
《火鳥》
《黑桃皇后》
生活年表
1905年 4月2日生於烏蘭克的基輔
1921年 開始學習舞蹈
1923年 俄國芭蕾舞團的首席舞蹈員
1923年 移居法國
1929年 主演《浪子》(G. 巴蘭欽 編導)
1929年 主編自己第一部舞劇《 列那狐的故事》
1929年 排演《普羅米修斯的創造物》
1930年 排演《夜》
1932年 獲教授稱號
1935年 排演《牧神的午後》
1935年 出版《舞蹈宣言》
1947年 創辦巴黎舞蹈研究所
1952年 出版《論舞蹈》
1953年 排演《火鳥》
1955年 在巴黎索爾邦大學講授舞蹈史和舞蹈理論
1959年 退出芭蕾舞台
1960年 編導《黑桃皇后》
1965年 出版《古典舞蹈與編舞藝術》
1966年 出版《芭蕾史》
1986年 12月15日卒於瑞士的洛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