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歷史,經濟,行政區劃,
歷史
曾幾何時,卡扎菲領導下的利比亞跟敘利亞等國一道,是阿拉伯世界中對美國態度強硬的國家。尤其是在上世紀80年代,利比亞不斷對美國採取挑釁行為,而它所倚仗的就是在非洲國家中埋藏量最大的原油。饒有意味的是,最終使利比亞政府改變態度的一個重要原因恰恰也是石油。
1986年,美國對利比亞啟動了經濟制裁,阻止美國公司在當地做生意,1992年利比亞又因洛克比空難問題受到聯合國的制裁。由於制裁,在支撐利比亞經濟的原油生產方面,歐美國家不再進行追加投資,利比亞的日產原油產量也從70年代的330萬桶減少到2001年的140萬桶,僅1991年到1999年的8年間,利比亞的財政損失就達到了330.6億美元,貨幣大幅貶值,社會和經濟問題也層出不窮。利比亞政府逐漸意識到,總被美國政府盯住,石油生產就無法振興,經濟成長也將沒有希望。
經濟
對此,外交官們很坦率地說,石油是利比亞採取行動跟西方修好的主要原因。作為非洲第二大產油國,利比亞石油探明儲量為450億-500億桶,但迄今為止,利比亞的領土只有四分之一做過石油勘探,它的石油工業迫切需要美國的技術,以便找到更多的石油蘊藏,並把石油開採出來。據估算,美國大石油公司的技術和設備能夠幫助利比亞每天多開採100萬桶的原油。
回歸利比亞顯然也符合美國石油公司的利益。在1986年實施制裁前,至少有5家大型美國石油公司在利比亞從事石油的勘探、生產和銷售,當年的日採油量達100萬桶,差不多相當於利比亞當前日產原油的總量。制裁後,美國石油公司被迫撤出利比亞,19年來蒙受了巨大的經濟損失,早就對重新占領利比亞石油市場抱有著濃厚的興趣。
行政區劃
能源集團的所思所想與布希不謀而合,但布希顯然比石油公司和利益集團們想得更遠。做過石油公司老闆的小布希十分清楚,石油供應的穩定性和油價的起伏對一個國家意味著什麼,這使得他從上台伊始就把石油定義為符合美國國家利益的戰略產品,而他的全球戰略的一個重要的“副產品”就是加強對世界各大產油區和產油國的控制。
僅就非洲而言,布希政府的非洲政策的真正目標就是石油和戰略軍事關係。美國對非洲的石油資源越來越感興趣,並想以非洲取代中東,這種對“能源安全”的全力關注使得某些非洲國家———如奈及利亞、安哥拉和加彭,現今還要加上利比亞——成為美國的重要石油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