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他主義的可能性》一書由[美] 托馬斯·內格爾所著,上海譯文出版社出版發行。
《利他主義的可能性》一書由[美] 托馬斯·內格爾所著,上海譯文出版社出版發行。
《利他主義的可能性》一書由[美] 托馬斯·內格爾所著,上海譯文出版社出版發行。內容簡介本書捍衛了這樣一個主張:只有客觀理由是可以接受的,而主觀理由只有當它們能夠從客觀理由中推衍出來時才是正當的。作者認為,這種論證實際上確...
通常的利他行為既包含利他的因素。也含有利己的因素。當一個慈善家大量捐款幫助窮人的時候,他可能也會期望在社會上獲得聲譽的回報。如此說來,利他行為可能有不同的動機,其中有些行為是以利他為手段、以利己為目的,有些行為有微妙...
利他主義行為,不預期報答的幫助他人的行為。美國索羅金在其社會學理論中提出自已的利他主義行為概念。認為利他主義的愛、真和美是人類三種具有最高價值的能力。愛的本質在於愛的宇宙本性、生物的利他性和人類世界的利他性的愛,具備這種...
(2)社會情境:他人在場對利他行為往往有負面的影響,在場人數越多,利他越少,獨自一個時個體利他的可能性反而增加。這是由於他人在場,導致去個性化,使個體責任意識喪失;或者導致責任擴散。如果情境中出現助人行為的榜樣,會產生示範...
一方面,人類不可能脫離自然屬性,所以,人類社會中存在的利他主義,並不排除來自本能和遺傳的可能性。另一方面,人類又是社會性動物,所以,人類社會的利他主義,又帶有強烈的社會屬性。由於人的本質是人的社會性,所以,人類利他主義的...
這種採食式的利他行為使許多個體降低了因偶然缺食而餓死的可能性,這就給整個種群帶來了好處,因為它們都很弱小,面臨著各種各樣的危險,需要依靠集體的力量共渡難關。但是,隨著小雞的長大,這種食物召喚的利他行為逐漸消失殆盡,取而代...
一個個體之所以冒著降低自己適合度的風險幫助另一個與己無血緣關係的個體,是因為其可以在日後與受惠者再次相遇時有可能得到回報,以便獲益更大。回報才是相互利他主義者的真正目的,這次利他是想在下次更益於自己。需要明確的是個體並非...
親社會行為完全是由助人動機驅使的假設。術語簡介 可能對親社會行為最不自私的解釋是那些具有移情能力的人幫助別人會“使自己感覺良好”。在這個基本假設的基礎上,Batson和他的同事(1981)提出了移情一利他主義假設。他們提出,至少有一些...
這是一部有關道德哲學方面的圖書,本書分如下六章:(1)利他主義發展史概要;(2)利他主義、動機和道德;(3)利他主義與進化論;(4)利他主義的人格;(5)利他主義、贈予和福利;(6)利他主義:人類未來的基礎。通過這六...
第三節 文化形態對利他主義產生性質的作用:道德優位與理性優位 第三章 儒家的“人性善”與基督教的“人性惡”第一節 維系統治與拯救心靈——兩種利他主義的不同指向 第二節 人性之善與人性之惡——兩種利他主義的不同依據 第...
孤獨症譜系障礙(ASD)“社會腦”功能損害是否罹及其利他行為,ASD是否存在利他意識迄今仍不明確。據前研究,假設ASD 社交孤立可能源於利他意識及利他行為異常,並存在相應的神經機制。擬根據經典神經經濟學(neuroeconomics)遊戲理論,設計...
另外,從群體心理的角度,分析了懲罰成本對個體利他懲罰意願的影響。 本課題以情境啟動技術和獨裁者博弈為主要範式,從三個方面對災難-利他行為發展的心理機制進行探討:(1)初步分離出災難的負性經驗和積極經驗對兒童利他行為的長期影響...
從可能性上講,利他主義行為,即便是無限“硬”利他行為,只要是理性的,經濟學也可以分析。在思想史上,曾經有過由沙夫茨伯里三世伯爵(1671-1713)提出並由哈奇森(1694-1746)系統闡述的心理狀態的利他主義假說。也有少數經濟學家...
第一個啟示可能產生這樣一個問題,給定企業家的利他主義員工可能並不一定是利他的。這就涉及到一個信念問題。為得出貝克爾的“壞小孩定理”,小孩不但必須首先行動,而且必須能正確地預期父親的反應。例如,如果小孩低估了父親利他主義的...
賈可春 托馬斯·內格爾(Thomas Nagel),紐約大學哲學與法學教授,著有《利他主義的可能性》、《人的問題》、《它究竟意味著什麼——一篇很短的哲學導論》、《平等與不公》、《他人心靈:1969-1994年批評文集》以及《最後的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