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錄》,即名醫別錄,藥學著作,輯者佚名(一作陶氏)。約成書於漢末。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別錄
- 作品別名:醫別錄
- 作者:藥學
- 類別:藥學
《別錄》,即名醫別錄,藥學著作,輯者佚名(一作陶氏)。約成書於漢末。
《別錄》,即名醫別錄,藥學著作,輯者佚名(一作陶氏)。約成書於漢末。簡稱《別錄》是秦漢醫家在《神農本草經》一書藥物的藥性功用主治等內容有所補充之外,又補記365種新藥物,分別記述其性味、有毒無毒、功效主治、七情忌宜、產地...
《別錄》是中國綜合性官修書目,作者是西漢劉向,屬於分類目錄書。內容簡介 漢成帝時,劉向受命參與校理宮廷藏書,校完書後寫一篇簡明的內容提要,後彙編成《別錄》。著錄圖書六百零三家,計一萬三千二百一十九卷,分為六大部類、三十八...
劉向死後,其子劉歆以《別錄》為基礎,刪除各書的內容提要部分,分門別類,編成《七略》。內容簡介 其中的《輯略》,是寫在六略之前的一篇概括性的學術簡史。所以《七略》實際上共分6個大類。“略”下又分為若干“家”。每一“...
不同的是《別錄》水蛭(P.301)附有魚支魚皮及珂,蒜(P.312)附芸台,而《集注》各同條(P.459,497)不附。《集注》丹雄雞(P.402)附肪等,羚羊角(P.411)附羊髓,而《別錄》各同條(P.79,172)不附。又《別錄》有灌草(...
《江南別錄》是北宋陳彭年撰古籍。史部,載記類,全文,安徽巡撫采進本。篇幅:一卷 宋陳彭年撰。彭年字永年,撫州南城人。太平興國中進士,官至兵部侍郎、參知政事,謚曰文。事跡具《宋史》本傳。此書所紀為南唐義祖、烈祖、元宗、...
《毅齋詩集別錄》是明正德6年(1511)開始刻錄(宋)徐僑所寫的版本。責任者 (宋)徐僑撰 版本類型 刻本 版本信息 明正德6年(1511)載體形態 1冊 行款題跋 周叔弢跋。11行20字,細黑口,四周雙邊。四部分類 集 別集 宋 文獻...
《易義別錄》是清張惠言撰易學雜著。十四卷。內容簡介 以為古代《易》學,無不依經附傳,承師論法。而王弼《易》注流行,古師之說廢;孔穎達《正義》頒行,古代《易》書遂亡。唐代以前,《易》學有二家, 李鼎祚 《周易集解》...
《韓魏公別錄》是宋王岩叟著。宋王岩叟撰。岩叟字彥霖,清平人,鄉舉、省試、廷對皆第一,調欒城簿,歷樞密直學士,簽書院事,事跡具《宋史》本傳。古籍簡介 《韓魏公別錄》·三卷(浙江范懋柱家天一閣藏本)四庫提要 岩叟嘗...
《清人文集別錄》,張舜徽著,中華書局於1963年初版。該書錄存清人文集六百家,每篇之前均有作者生平的內容,在所撰作者行事中,注重其家學、師承或交友,注重反映作者學術成長發展的脈絡。該書是清代文獻研究的重要著作,也是清代學術史...
《眾經別錄》,佛教經錄。作者不詳。原著二卷。敦煌遺書藏本。出處解釋 最早見錄於隋費長房的《歷代三寶記》,謂“似劉宋時撰”。但據近人研究,可能撰於齊末梁初。本目錄在中國經錄史上首創大小乘分科,並以“五時判教”的理論...
《七略》是西漢劉歆匯錄的中國第一部官修目錄和第一部目錄學著作。作品分為輯略、六藝略、諸子略、詩賦略、兵書略、數術略、方技略等七部。西漢經學家、天文學家、目錄學家劉歆在公元前6年-公元前5年間輯錄完成,為政府新校本圖書...
《(增訂)驗方別錄》是清代鄭奮揚編、徐友成增訂的一部方書類中醫文獻,成書於清光緒十年(1884)。內容簡介 該書卷一、二各分二十四門,門類相同,內容相關。卷一記載單方和外用方;卷二記載驗方或丸散膏丹方;卷三僅記要目,為...
《文襄公別錄》是清朝李之芳撰寫的一部書籍,共六卷。四庫提要 清朝李之芳撰。之芳有《文襄奏疏》,已著錄。是書首《行間紀略》二卷,次《軍旅紀略》二卷,皆討耿精忠時文移,次《文告紀事》二卷,皆居官時告諭之文。
《中共黨史人物別錄(字號、筆名、化名)》是現代陳王堂編著的工具書,1985年由紅旗出版杜出版。內容簡介 本書以收錄中共黨史人物的字號、筆名、化名為主,並作人物簡介。為了參考的需要,亦兼收幾名與黨史有關的共產國際代表,並酌收...
珠叢別錄 叢書名。清代錢熙祚輯。28種。錢氏曾以《墨海金壺》殘版增輯《守山閣叢書》,又以其餘部分輯成此書,所收多為醫家、農家、道家、藝術類書。
《方解別錄》是清·余橋(字嘯松)編著的一部方書類中醫著作。內容簡介 全書共列常用方劑五十餘首,均為臨床常用之方尤以內科為多,引錄各家學說闡明方義,結合作者觀點編撰而成。出版信息 成書並刊於清光緒十三年(1887)。
《校讎學校讎別錄》是2007年中華書局出版的圖書,作者是王叔岷。內容簡介 斟讎之業,盛於乾、嘉,高郵王氏,允推巨擘。後之學者,惟在材料上求勝而已,工力迄未能逮也。岷之留意整理故籍也,自讀王氏讀書雜誌、經義述聞始。十八...
《珠叢別錄(醫書)》是清代錢熙祚編撰的一本綜合性著作,十二卷,成書於清道光二十五年(1845)。內容簡介 本書匯集宋代醫家四部著名方書,即:韓祗和撰《傷寒微旨論》二卷、董汲撰《旅舍備要方》一卷、王貺撰《全生指迷方》四...
《問學談史別錄》是2016年河南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鄭永福,呂美頤,本書收錄了作者在海內外學術會議上提交的論文或演講稿,也有讀史的隨筆和札記,更有與名家的談話回憶。內容簡介 《問學談史別錄》第1部分系“師友問學篇”。...
《禮記別錄考》是魏源所著作品,出自於《魏源卷(中國近代思想家文庫)》。作品原文 《隋書·經籍志》曰:“漢初,河間獻王得仲尼弟子及後學者所記百三十一篇獻之,時無傳者。至劉向考校經籍,檢得百三十篇,第而敘之,又得《明堂...
始於漢劉向。建始中,朝廷徵集圖書文獻,命劉向等校勘整理。每校一書,由劉向加以編次,寫出提要,抄錄上報,因成《七略別錄》。參閱《隋書·經籍志》。張舜徽《自序》:“別録之體,猶提要也……蓋即後世目録解題之始。名曰別録,謂...
【植物形態】裸麥,又名:穬麥(《別錄》),草麥(《山西通志》)。簡介 一年生草本,高100~120厘米。稈直立,光滑,具4~5節。葉鞘光滑,大部短於節間或最基部者長於節間,先端兩側具有葉耳;葉舌膜質,長1~2毫米;葉片長9~...
葎草,中藥材名。本品為桑科植物葎草的全草。夏、秋採收,曬乾。功能主治為:清熱,利尿,消淤,解毒。治淋病,小便不利,瘧疾,腹瀉,痢疾,肺結核,肺膿瘍,肺炎,癩瘡,痔瘡,癰毒,瘰癧。①《別錄》:主瘀血,止精溢盛氣。②...
黃柏出自《本草綱目》、《別錄》:黃檗,生漢中山谷及永昌。陶弘景:(黃檗),今出邵陵者,輕薄色深為勝。 出東山者,厚而色淺,其根於道家入木芝品,今人不知取服之。又有一種小樹,狀如石榴,其皮黃而苦,俗呼為子檗,亦主...
②《別錄》:女子崩中赤白,產後余痛,滅諸瘡瘢痕。未之,封疔腫,根當自出。③《藥性論》:治口噤,發汗,主婦人崩中下血不止。④《日華子本草》:治中風失音,並一切風疾,小兒客忤,男子陰癢痛,女子帶下。⑤《本草圖經》:...
②《別錄》:主煩心不得眠,臍上下痛,血轉久泄,虛汗煩渴,補中,益肝氣,堅筋骨,助陰氣,令人肥健。③《藥性論》:主筋骨風,炒末作湯服之。④《本草拾遺》:睡多生使,不得睡炒熟。⑤王好古:治膽虛不眠,寒也,炒服;治...
②《別錄》:“鹹,無毒。”③《藥性論》:“味苦。” ④《醫學啟源》:“氣平,味甘。”⑤《本草蒙筌》:“甘酸,氣寒。”入腎、膀胱經。【用法用量】:內服:煎湯,2~4錢:或入丸、散。【用藥忌宜】:腎虛精滑者忌服。
②《別錄》:主腳中酸痛,不欲踐地。③《藥性論》:治腎冷臀腰痛,腰病人虛而身強直,風也。腰不利加而用之。④《日華子本草》:治腎勞,腰脊攣。入藥炙用。⑤王好古:潤肝燥,補肝經風虛。⑥《本草正》:止小水夢遺,暖...
①《別錄》:味甘,溫,無毒。②《千金食治》:味甘澀,溫,無毒。③《日用本草》:味辛甘,涼平。①《得配本草》:入足厥陰經。②《本草撮要》:入手少陰、太陰,足厥陰經。功能主治 和脾,利水,止血,明目。治痢疾,水腫,淋病...
②《別錄》:除膀胱邪氣,腰痛,止痢。③《藥性論》:益髓,悅顏色,延年,治女人血崩,壯陽,大補益,主亦白下。④《日華子本草》:治男絕陽不興,女絕陰不產,潤五臟,長肌肉,暖腰膝,男子泄精,尿血,遺瀝,帶下陰痛。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