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西巴斯套組

別西巴斯套組,王景斌等1982年命名,1985年正式發表。主要為灰色塊狀冰磧岩(雜礫岩)及灰白色含礫冰磧紋泥岩及含礫砂質白雲岩。分布較少,僅於精河西南科古爾琴山的塔爾恰特一帶出露。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別西巴斯套組
  • 外文名:Biexibastao   Fm
  • 階代碼:Z1
  • 地區代碼:1
命名,沿革,特徵,分布,備考,

命名

王景斌、李永安等,1982年手稿命名,王景斌1985年正式發表。命名剖面位於新疆精河縣大河沿鎮以南科古爾琴山、別西巴斯套地區。

沿革

1977年以前本組被劃分為志留紀奧陶紀。經林寶玉成守德、王景斌等(1977)調查,建立了凱拉克提群,時代歸於震旦系。1978年新疆地質局科研所震旦系專題組,李永安、朱誠順等首次指出了本區有三套冰磧層的存在並修改了凱拉克提群的含義。本組相當於該專題組所劃分出的中冰磧層,至1985年王景斌等將其命名為別西巴斯套組(冰磧層),並與庫魯克塔格地區特瑞愛肯組及揚子地台區南沱組相對比,時代歸屬於早震旦世晚期。

特徵

主要為灰色塊狀冰磧岩(雜礫岩)及灰白色含礫冰磧紋泥岩及含礫砂質白雲岩,後者沿走向常為塊狀冰磧岩所代替,一些地區其底部局部含礫砂質白雲岩夾深灰色含礫粉砂質頁岩及含礫泥質細砂岩,微層理髮育。冰磧岩岩相、厚度變化甚大,含礫紋泥岩、含礫粉砂岩等之礫石具墜石特徵,厚9.7—55m 以上。
本組含微古植物:Pterospermopsis aff. Oculatus, Trematosphaeridium sp.等。

分布

本組分布不廣,僅出露在精河西南科古爾琴山的塔爾恰特一帶。與下伏吐拉蘇組為假整合(局部整合)與上覆喀英迪組為整合接觸。

備考

編撰者:高振家
作者1:王景斌
年份1:1982
作者2:王景斌
年份2:1985
系名:新元古界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