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考亭書院》是明代詩人吳與弼創作的一首七言絕句。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別考亭書院
- 作者:吳與弼
- 創作年代:明代
- 作品體裁:七言絕句
《別考亭書院》是明代詩人吳與弼創作的一首七言絕句。
《別考亭書院》是明代詩人吳與弼創作的一首七言絕句。作品原文考亭拜罷賦歸與,昨夜青山夢舊閭。沿道若逢相識問,慇勤細說建陽居。1作者簡介吳與弼, 明江西崇仁人,初名夢祥,字子傅,吳溥子。十九歲即決心專治程朱理學,不應科舉。天...
現只存明嘉靖十年(1531年)所建的書院門口石碑坊一座。辦學歷史 位於福建省南平市建陽區城區西南三公里處。書院背負青山,三面環水,景色清幽。宋紹熙三年(公元1192年)朱熹承父志建"竹林精舍"後更名"滄州精舍"(考亭書院)。在宋代四方學子不遠千里負笈到考亭求學問道,群賢畢至,形成學術史上具有重大影響的"考亭...
考亭書院位於莆田市秀嶼區埭頭鎮大蚶山西北麓的田邊村滴水岩境內,為明代中葉該村民眾創辦。明萬曆十四年(1586年),莆田考中進士四人,即:吳洪績、林璣、蕭奇傑、曾光魯,其中吳洪績是鵝頭人,曾光魯是田邊人,倆人都是考亭書院的書生。一時考亭書院名聞莆田。考中進士的曾光魯、吳洪績曾為滴水岩和考亭書院各寫...
考亭古街位於南平市建陽區考亭村。以再現大宋“清明上河圖”繁華市景,融入非遺文化,整合特色商業,展示古建陽特色民生情景。旅遊產業發展大會期間將在此舉辦首屆大武夷趕山節。建設背景 考亭村是南宋理學家、教育家朱熹晚年著述講學之地,考亭書院是南宋時全國最有影響的書院之一。朱熹在此創立了考亭學派,成為“閩學...
朱子書院牌樓是目前亞洲最大的古磚雕牌樓,正面立體磚雕鐫刻著篆書“朱子書院”,背面刻著篆書“政通人和”。牌樓主體沿承閩北古建風格,採用閩北古磚砌築、雕刻,雕刻面積達99平方米,正背面共鐫刻了9幅隸書、楷書對聯,寓意政通人和、文運昌盛久長。牌樓的主體圖案巧妙地融入了白鹿洞書院、嶽麓書院、考亭書院、紫陽...
第四章 天理:南宋書院大學精神之本原 第一節 南宋書院氣論仁學終究合於理 第二節 南宋書院天命人性教化終合於理 第三節 南宋書院理欲劃界及其相應例證 第四節 南宋書院道統賦予族統政統靈魂 第五節 南宋書院主流理學與事功學派之爭 第五章 道理:南宋書院大學精神之此在 第一節 考亭書院朱熹卓越的教學領導 ...
考亭書院舊址 考亭書院舊址位於廣東省廣州市越秀區流水井35號,是廣州市第一批歷史建築。
位於建陽縣城郊的考亭書院遺址的大石碑坊 一九六一年五月,福建省人民委員會將宋慈墓列為第一批省級文物保護單位並立碑於墓側 目錄 前言 凡例 建陽縣概況 各類地名 一、行政區劃和居民點名稱 潭城鎮概況 童遊人民公社概況 將口人民公社概況 崇雒人民公社概況 徐市人民公社概況 莒口人民公社概況 麻沙人民公社概況 書坊...
根據台灣吳萬居先生研究,朱熹逝世後,滄州考亭書院主要由李燔主持,學子逐步分布為42個書院繼續散播理學,其中以李燔在白鹿洞講學最成功,影響最興盛、廣泛和持久。《宋史》高度評價李燔說:“居家講道,學者宗之”,與黃乾並稱“黃、李”。史臣李心傳讚譽李燔:“當今海內一人而已”。造福百姓 李燔曾經擔任江西運司乾...
轄區內有名的“滴水岩”風景區,始建於明朝中期,重新修建於上世紀九十年代 ,景區內的“考亭書院”歷代以培養讀書人而馳名,明萬曆年(公元1586年)同為“考亭書院”的學子吳洪績、曾光魯雙雙考上進士,二人分別供職於史部侍郎和雲同期知府。現通往山頂的水泥路己鋪通。鐘鼓樓林立,廟定壯觀,四季香火不絕,...
校址設在城內考亭書院舊址考柵(即魁星樓)。光緒三十一年,安溪知縣謝金元改稱安溪縣高等國小堂,校址遷明倫堂,謝自兼堂長。民國2年(1913),學堂更名為縣立第一國小。以後幾年由於民軍戰亂,學校時停時辦。10年續辦後至37年,學校曾十次易名,縣城的私立敦仁國小、大東街吳氏宗祠的私立實驗國小、上西街四落...
李方子從小就在“家學之傳,遠有端緒”的書香門第耳濡目染,尚未成年就與其弟李文子,繼先行在武夷精舍求學的閎祖、相祖、壯祖三位叔父師從朱熹,後至考亭書院續學。熹喜其“端謹純篤,天資近道”樂其弟文子“筆力超拔,似李方子”。兄弟倆先後隨朱熹左右,承接記錄整理朱語之要。特別是李方子,深得朱熹理學...
理學家楊時、游酢、羅從彥、李侗、朱熹、真德秀、熊禾等先後在武夷山各地講學、著述,朱熹還先後創辦了武夷書院、考亭書院,培養大批學生,創立了閩學,武夷山遂成為理學名山。朱子理學成為武夷山文化遺產的重要組成部分。 武夷山脈又是著名的革命老區。“五四”運動後,馬列主義傳播到武夷山脈各縣,一批進步青年知識分子投身...
考亭的半畝方塘與天光雲影亭,歷經修葺與重建。明正統十二年(1447),考亭朱氏八世孫朱詢重建源頭活水坊。天順年間(1457~1460),建陽知縣劉鉞重建天光雲影亭。明末季朱熹十二世孫朱欽刻書“半畝方塘碑”,正面刻《觀書有感》絕句,字方六寸,古樸遒勁,落款朱欽。陰面刻“祟禎乙亥”。亭毀後,碑立於考亭書院...
一世祖淵公,宋經尚書、朱門理學名儒,曾受學於朱熹講學的著名的御賜考亭書院,諸所著述列之《考亭集》中,是考亭學派的骨幹。二世祖東萌公和三世祖熙霽公父子皆誥封太中大夫,四世祖幼可公登宋寶祜丙辰科文天祥榜五甲進士,官中書侍郎,朝廷正奏(乾隆《潮州府志》卷廿六選舉表上)。朝廷加封贈其父如其官。...
他在《考亭書院記》中寫道:“周東遷而夫子出,宋南渡而文公生”,稱朱熹為“百世之師……公之文,如日麗天;公之神,如水行地。”(引自《重建朱文公神道門疏》)還撰聯曰:“宇宙間三十六名山,地未有如武夷之勝;孔孟後千五百餘載,道未有如文公之尊。”在他和其他理學學者不懈地弘揚和創新之下,理學...
不包含七彩滑草項目)。交通情況 可自駕前往,各景點均設有生態停車場。可乘坐6路公車至建盞文創園站下車,考亭古街、環湖棧道、考亭書院可步行到達,遊覽完成後在考亭書院站乘坐考亭(臥龍灣)專線至臥龍灣站下車,可遊覽樹抱佛、花花世界景區。考亭(臥龍灣)專線僅節假日運營。
另外抽查了明萬曆朱吾弼校刻本(與嘉靖本同一源流,雖後出,然刻本錯訛反多)、清康熙戊辰臧眉錫據元本校正重刊《朱子大全集》本(於“胡”、“夷狄”諸字空缺且有擅改之病,簡稱“臧本”)、清李光地編《朱子全書》本(語錄體)、清雍正三年考亭書院刊朱玉重編《朱子文集大全類編》本(編次混亂,且於原本...
陳璸建議禁加耗,蘇民困;禁酷刑,重民命;糶積穀,濟民食;置社倉,從民便;崇節儉,惜民財;禁餽送,隸官箴;隆書院,興文教等,受到康熙帝的讚賞。翌年,調福建巡撫。康熙五十六年(1717年),署閩浙總督,以節約衙門公費銀修理海塘堤岸。康熙五十七年(1718年),陳璸以積勞成疾卒於官,享年63歲。人物生平...
代表建築:永安家塾、小洲村玉虛宮、大嶺村龍蔭坊坊門、廣倫鐘公祠、考亭書院舊址 清末民初(1840-1949年) 94處 11.35% 代表建築:寶源路123號民居、肇昌堂、仁卿李公祠、北亭村陳氏宗祠、沙灣鎮何氏翰林祠 民國時期 488處 58.94% 代表建築:明心書院建築群舊址、奇和堂藥局舊址、太如茶樓舊址、大同酒家 ...
朱瑰墓位於婺源縣博物館院牆旁,過了小橋前行不足一里地,就到了朱熹一世祖墓,這裡葬的是朱熹始祖朱瑰,即婺源茶院朱氏一世祖朱瑰之墓。朱熹生於福建,終在福建,也曾在福建為官,每到一處,他必興辦書院,最有名的兩所書院“武夷精舍”和“考亭書院”分別是福建崇安(今武夷山市)和建陽。而朱熹的祖墓卻...
近者風鶴稍寧,而關中二三君子重理前說,將建考亭書院,以奉先儒,並為老人著述之所。弟亦欲藉此以作菟裘,而北方藏書甚少,購買良難。比來閱覽漸多,頗知揀別,非復向時之雜采矣。今再附書目一紙,求為尋覓。拙著音統已改名音學五書,以鬻產之資,付力臣兄刻之淮上,尚需改定,故未印出,先以序目...
理學家楊時、游酢、羅從彥、李侗、朱熹、真德秀、熊禾等先後在武夷山各地講學、著述,朱熹還先後創辦了武夷書院、考亭書院,培養大批學生,創立了閩學,武夷山遂成為理學名山。朱子理學成為武夷山文化遺產的重要組成部分。 [1] 武夷山脈又是著名的革命老區。“五四”運動後,馬列主義傳播到武夷山脈各縣,一批進步青年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