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周尚書弘正詩》是南北朝著名文學家庾信的代表作品之一。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別周尚書弘正詩
- 創作年代:南北朝
- 文學體裁:詩詞
- 作者:庾信
詩詞正文,作品賞析,作者簡介,
詩詞正文
扶風石橋北,函谷故關前。
此中一分手,相逢知幾年。
黃鵠一反顧,徘徊應愴然。
自知悲不已,徒勞減瑟弦。
作品賞析
此詩開頭二句,寫送別周尚書的地點。扶風,郡名,治所在今鹹陽,此借指長安。石橋北,當指分手之處。函谷故關即今河南靈寶境內的故秦函谷關。兩者之間,大致就是關中之地。這裡將這兩個地名說得如此確切,再加上下句一個重重的“此中”,令人感到詩人被羈留的沉悶與苦痛——他是被劃定在這個範圍里,不得不在“此中”與友人作別的!兩個普通的地名,一到詩人筆下,卻產生了牢籠一般的感覺,這真是化腐朽為神奇了!
分手在即,而下次相逢誰知要等上多少年?平時難得相見的友人,分手時分都會提出這類問題,但他出自庾信之口,卻不是一般的感傷。其時儘管周、陳已經通好,而庾信卻一則被北朝留住不譴,二則陳超也尚未提出要他回去,加上詩人對陳朝也並無好感,因此他重返江南是完全無望的,而周弘正再度來周的可能,亦同樣微乎其微。因而詩人問“相逢知幾年”,其實是為了掩飾絕望之情的無話找話、徒自排遣。所以,這兩句離人預約會期的問話,也和前二句一樣,看似平常,細細品味,卻含意深沉——這實在是詩人的訣別之詞啊!
上四句是合說送者與去者,再下二句則是單說去者。古詩《步出城東門》云:“步出城東門,遙望江南路。前日風雪中,故人從此去。我欲渡河水,河水深無梁。願為雙黃鵠,高飛還故鄉。”寫的是流落北方的遊子不能隨友人同返故鄉的悲哀。但詩人這裡借用其意,卻別有翻新,他是從友人一方著想,揣想他雖然能夠南歸,但心中絕不會忘卻不得偕飛的同輩,當其返顧徘徊之際,也應愴然淚下。這兩句化用古詩,手法精巧,而情味則如古詩一般淳厚雋永,去者與詩人的交情之深,盡可在此中體味了。
作者簡介
庾信(513-581年)字子山,小字蘭成,南陽新野(今屬河南)人,南北朝時期詩人、文學家。其家"七世舉秀才","五代有文集",父親庾肩吾就是當時大官之一,亦是著名的文學家。據《周書·庾信傳》記載說:庾信"幼而俊邁,聰敏絕倫",他自幼隨父親庾肩吾出入於蕭綱的宮廷,後來又與徐陵一起任蕭綱的東宮學士,成為宮體文學的代表作家;他們的文學風格,也被稱為"徐庾體"。侯景叛亂時,庾信逃往江陵,輔佐梁元帝。
後奉命出使西魏,在此期間,梁為西魏所滅。北朝君臣一向傾慕南方文學,庾信又久負盛名,因而他既是被強迫,又是很受器重地留在了北方,官至車騎大將軍、開府儀同三司,北周代魏後,更遷為驃騎大將軍、開府儀同三司。故世又稱之為庾開府,如杜甫即以"清新庾開府,俊逸鮑參軍"來稱譽李白。時陳朝與北周通好,流寓人士,並許歸還故國,唯有庾信與王褒不得回南方。所以,庾信一方面身居顯貴,被尊為文壇宗師,受皇帝禮遇,與諸王結布衣之交,一方面又深切思念故國鄉土,為自己身仕敵國而羞愧,因不得自由而怨憤。如此至老,死於隋文帝開皇元年。有《庾子山集》傳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