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名稱
寤生、夢生、悶氣生、草迷、落地驚。
名詞解釋
是指以嬰兒娩出後1至2分鐘不能啼哭,或呼吸不利為主要表現的新生兒疾病,主要由肺氣衰微所致。
歷史沿革
出《全幼心鑒》
與西醫病名關係
本病相當於西醫學所說新生兒窒息。
病因
母親孕期存在某些疾病,或因胎內環境、胎兒情況、分娩過程胎兒嚴重畸形發育。
病機
因母親孕期存在某些疾病,或因胎內環境、胎兒情況、分娩過程、胎兒嚴重畸形發育等致使嬰兒氣機閉塞、肺氣不通;或元氣不足,肺氣衰微而發生。
診查要點
一、診斷依據
嬰兒娩出後1至2分鐘不能啼哭,或呼吸不利,唇口青紫。
二、病證鑑別
死胎:出生後顏面及全身皮膚青紫,呼吸停止,四肢不見活動,身體僵硬冰冷,與本病不同。
辯證論治
一、辯證要點
初生不啼應根據皮膚顏色辨別輕重程度皮膚青紫、呼吸微弱或斷續出現四肢屈伸和皺眉動作者,多為氣機閉塞、氣滯血瘀所致,經及時搶救,清理氣道,通氣散寒,啼聲一發,氣機通暢,氣運血行,呼吸規律,皮膚轉紅,四肢活動有力,此屬輕證;若皮膚蒼白呼吸消失或偶有微弱呼吸動作。四肢軟弱、鬆弛而冰冷,為元氣虛,肺氣衰微,氣虛不能運血,臟腑經絡,四肢百骸失於濡養,此證屬危重。
二、治療原則
清理氣道,通氣散寒或大補元氣
三、證治分類
1、主證:氣閉不通生後不啼,皮膚青紫,身溫,呼吸微弱或斷續,四肢屈伸,皺眉。
治法:清理氣道,通氣散寒。
2、主證:肺氣衰微生後不啼,皮膚蒼白,手足逆冷,呼吸消失或偶有呼吸動作,肢體呈柔軟鬆弛狀態。
治法:大補元氣
代表方:獨參湯
常用中藥:人參
加減:若復甦後仍見皮膚蒼白,口周紫紺,哭聲微弱,喘息伴呻吟,體溫不升,四肢厥冷者,方用參附湯(人參、附子)加紅花、歸尾以溫陽逐寒,益氣通絡;若伴抽搐者,加鉤藤、僵蠶以解痙息風。
其他療法
1、證屬氣閉不通者,及時擦拭嬰兒口中惡血穢露,清理氣道,使氣道通暢,然後用手輕拍嬰兒背部,令其肺部舒張氣機宣通,則啼聲自出。若仍不啼哭,須將嬰兒雙腳提起,懸倒抖動或進行人工呼吸。若為母親分娩時寒氣所逼者,暫勿斷臍,用艾絨點燃熏臍帶下,使暖氣由臍帶入腹,寒氣得散,氣機通暢,啼聲必發。
2、針灸 取人中,中等刺激。若證屬氣閉不通者,配刺十宣、湧泉、合谷、太沖、百會等以開竅醒神。
3、推拿 掐人中、少商、中沖,掐揉小天心。若氣虛衰微者加分陰陽,推補脾經、推三關以益氣活血,溫通經絡。
轉歸預後
啼哭是嬰兒的本能之一,啼哭一發,則肺氣運行,所以啼哭與呼吸是不司分割的,若娩出後不啼,則是生命危急的表現,若治療得當,一般預後良好,若不及時治療,則可致新生兒窒息死亡。
預防調護
初生不啼雖然原因很多但大部分可以通過產前母親定期檢查,和臨產監護措施,可以早期發現和測知,便於做適當處理和安排,以避免或減少發生。經搶救復甦後,仍須置於密切監護下,以觀察病情變化,包括窒息不啼再發。注意保溫。重證復甦後要持續給氧,延緩餵奶時間。
文獻摘要
《備急千金要方》:“兒生不作聲者,此由難產,少氣故也。”
《小兒衛生總微論方》:“兒才生下氣欲絕不能啼者,必是難產或胃寒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