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該書從刑法分則的特點入手,首先通過對各種犯罪分類標準的利弊分析,論證法益標準的相對合理性;然後以法益的主要類型、範圍及歸屬為重點,系統深入地探討犯罪分類及排序標準問題,提出構建刑法分則體系的原理、原則及規則;接著比較各主要國家的刑法分則體系,發現各自特色與共同規律;最後對中國現行刑法分則體系進行系統審視,找出問題,更新觀念,提出相應完善建議與具體方案。
作品目錄
第一章 刑法分則的特點與分則體系的任務 第二章 犯罪分類標準的核心理論 第三章 法益的歸屬及其類型 第四章 特定領域犯罪及其立法模式 第五章 刑法分則的巨觀設計 | 第六章 刑法分則的微觀設計 第七章 中西方刑法分則體系概況及比較 第八章 中國刑法分則體系的問題與缺陷 第九章 中國刑法分則體系的更新與完善 參考文獻 |
創作背景
《刑法修正案(十)》的頒布進一步凸顯了刑法修訂的頻繁。隨著內容的不斷擴充,刑法分則越來越龐大雜亂,內部充滿了矛盾,章節邏輯混亂、個罪歸類不當、法條交錯重疊、用語不夠規範等問題越來越突出。立法的科學化與合理化直接關乎司法和執法的公正與效率。一部不公正的法律被執行得越嚴格,其離公正就越遙遠;而一部雜亂無章、互相衝突、充滿矛盾的法律則不可能被順利地加以貫徹執行。刑法是所有法律當中於個人而言最為要緊的法律,其科學性和合理性顯得尤為重要。面對範圍廣泛、數量眾多的具體犯罪,如何對其進行科學的分類排列以構建合理的刑法分則體系,已成為立法者必須認真對待的問題。基於此,《刑法分則體系的法理基礎與立法完善》對這一主題展開了研究。
作品思想
該書重要觀點有:第一,將分則依據法益歸屬劃分為侵犯個人法益、社會法益、國家法益和國際法益的犯罪四編;各編內明確按照同類法益設定各章;各章內依據亞類法益或行為特徵統一設節。
第二,以“侵犯公民政治權利與經濟社會權利罪”取代“侵犯公民民主權利罪”,停止使用含義模糊的“民主權利”一詞。修改“侵犯公民人身權利、民主權利罪”,將該章分解為侵犯人身權利罪、侵犯公民政治權利與經濟社會權利罪、妨害婚姻家庭罪三章。
第三,設定法益突出、層次分明的危害公共利益的犯罪。分解破壞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秩序罪和妨害社會管理秩序罪,確立危害公共利益罪的九大類:危害公共安全罪、危害公共衛生罪、危害公共安寧罪、危害公共信用罪、破壞經濟秩序罪、破壞環境資源罪、危害文化遺產罪、危害公共道德罪、妨害婚姻家庭罪;取消生產、銷售偽劣商品罪和走私罪兩節,將其中的具體犯罪根據所侵害的法益分別歸入相應章節。
第四,整合危害國家利益的犯罪,理順其內部結構。將危害國家利益罪劃分為四章:第一章危害國家內部安全罪劃分為危害國家政權罪(原危害國家安全罪)、危害國家秘密罪、危害國家權威罪三節;第二章危害國家外部安全罪劃分為危害國防利益罪、軍人違反職責罪、妨害國家關係罪三節;第三章妨害公共管理罪劃分為妨害公務罪、貪污賄賂罪、瀆職罪三節;第四章妨害司法罪劃分為妨害刑事偵查罪、妨害法庭審判罪、妨害裁判執行罪三節。
第五,在傳統的三大法益類型之外提出國際法益的概念,主張單獨設立完整的危害國際法益罪,以專編集中規定危害國際社會共同法益罪和反人類罪。
第六,根據法益標準調整個罪的章節歸類。將非法獲取國家秘密罪,非法持有國家絕密、機密檔案、資料、物品罪,盜竊、搶奪國有檔案罪,擅自出賣、轉讓國有檔案罪歸入危害國家秘密罪;將侮辱國旗、國徽罪,妨害國邊境管理罪等歸入危害國家權威罪;將聚眾淫亂罪歸入危害公共道德罪。
第七,擯棄社會危害性標準,確立與犯罪分類層次相適應的多元化犯罪排序標準。篇罪應考慮法益進化形態及其歸屬、重要性程度;章罪及節罪應根據法益的重要性、法益間的相關性以及部門法的內部結構;個罪在考慮法益重要性的同時,兼顧行為間的內在聯繫。
出版信息
作者簡介
余高能,1970年2月生,陝西佛坪人,德國波恩大學法學博士,西北大學法學院副教授、碩士研究生導師。主要研究領域為比較刑法、刑事立法、賄賂犯罪、行為法和經濟學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