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名:刑事責任基礎
- 定義:追究或承擔刑事責任的根據和條件
刑事責任基礎是指追究或承擔刑事責任的根據和條件。關於刑事責任的基礎,在學理上尚有不同主張。資產階級的刑法理論大致有兩種觀點:刑事古典學派基於道義責任論,將犯罪人的行為所產生的道義責任作為刑事責任的基礎;刑事社會學派基於防...
法律責任 關於犯罪構成與刑事責任的關係問題,其實質是關於如何理解刑事責任的根據問題。中國傳統的刑法觀點認為,犯罪構成是使行為人負刑事責任的基礎。也有人說犯罪構成是刑事責任的唯一根據。這一傳統命題是來自前蘇聯刑法學,它幾乎已成為社會主義刑法學的定論。有些學者對此提出了不同的意見,認為“犯罪構成是刑事...
罪-責-刑關係論”從罪刑中介的意義上理解刑事責任,可謂正確把握了刑事責任的實質,並由此奠定了罪責刑關係科學化的基礎;惟論者對該關係框架下的犯罪、刑事責任與刑罰未作深入、系統的研究,從而使該論缺乏足夠的論服力。續說 為構築科學的罪責刑關係理論,應首先明確以下兩個基本問題: 其一、刑事責任的獨立性,...
它主張以法人的現實情況,即同法人的性質有關的證據為基礎而合理地推測法人的精神狀態。這同自然人的意圖的認定,實質上並無任何差異。見解 法人刑事責任實現過程 確定法人應當承擔刑事責任到法人刑事責任的真正實現表現為一個過程,這個過程具體可以分為三個階段:法人刑事責任的產生階段;法人刑事責任的確立階段以及法人...
個人刑事責任原則,對違反戰爭法規和慣例以及對策劃發動、組織和指揮侵略戰爭負有責任的個人應承擔刑事責任,並受到懲罰。刑事訴訟基本原則體現刑事訴訟活動的基本規律。這些基本法律準則有著深厚的法律理論基礎和豐富的思想內涵。例如,審判公開原則要求法院的審判活動從形式到內容應當向社會公開,使得審判活動受到社會公眾的...
隨著歐洲資產階級革命的興起和勝利,刑事責任的基礎發生了根本性的飛躍,行為責任時代取代了結果責任時代。這一時期的刑法把罪刑法定作為其基本原則,由此確立了行為中心的刑事責任原則,它強調無犯罪行為即無刑罰,關注的是行為在客觀上表現出來的違法性。行為責任原則固然宣告了“思想犯”時代的結束,更重要的是,它...
罪刑法定原則,又稱罪刑法定主義,是人類社會文明的優秀成果,歷經數百年人類政治文明、法治文明的洗禮與錘鍊,它已經成為世界性的推動、驗證刑事法律理論與實踐發展不可撼動的思想基礎和帝王標準。在今天,普遍認為罪刑法定原則的基本含義是指:什麼是犯罪,有哪些犯罪,各種犯罪構成條件是什麼;什麼是刑罰,刑罰有哪些...
是指刑事案件的被害人或者近親屬為了追究犯罪分子的刑事責任,直接向人民法院起訴的案件。三、刑事附帶民事訴訟 刑事附帶民事訴訟,是指在刑事案件中,在追究被告人刑事責任的同時,解決民事賠償問題。在中國,被害人由於被告人的犯罪行為遭受物質損失的,在刑事訴訟中,有權提起附帶民事訴訟;如果國家或集體的財產遭受損失...
犯罪行為是危害社會、違反刑事法律,應受刑罰處罰的行為,是刑法學中犯罪構成的基礎和行為人承擔刑事責任的根據。犯罪學著重從下列角度研究犯罪行為:(1)把犯罪行為作為犯罪心理演化過程的一個階段進行研究,如犯罪意識——犯罪動機——犯罪行為——犯罪結果;(2)研究犯罪行為方式,從中發現規律和特點,為制定預防和控制...
所謂發展趨勢,就是在未來的一段時期內,刑事犯罪發展變化的趨向以及這種趨勢所反映出來的刑事犯罪的一般規律。對刑事犯罪發展趨勢的認識,是建立在客觀現實刑事犯罪現狀基礎上的。因此,他是一種以客觀事實為依據,帶有預測性的研究活動。(1)刑事犯罪發案率的上升,短期還難以控制。(2)刑事犯罪的地區領域正在迅速擴大...
《刑事責任根據論》是2006年中國法制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徐立。內容簡介 《刑事責任根據論》以“刑事責任根據論”為題,首先對刑事責任的一般理論進行論述,然後在此基礎上對刑事責任的根據及與之相關的問題進行闡述,以期從一個更符合我國刑法理論與實踐的角度提出一些關於刑事責任根據的見解與看法,並對與刑事責任...
這就涉及對精神病人的刑事責任能力作出認定的問題。刑事責任能力是指行為人在能夠正確認識和控制自己行為的基礎上,對其所實施的犯罪行為承擔刑事責任的能力。只有對精神病人的刑事責任能力作出正確的估價和認定,才能保障刑罰的準確適用。1989年 7月11日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公安部、法務部、衛生部聯合作出的...
《刑法基礎》是2005年法律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利奧·卡茨。本書講述了犯罪學知識、犯罪和刑罰的一般理論、影響刑事責任的因素、辯護事由等內容。內容簡介 《刑法基礎》一書,是由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法學院的利奧·卡茨、麥可·穆爾(現已轉任美國聖地亞哥大學法學院沃倫講座傑出教授)和史蒂芬·莫爾斯三位教授合編...
《國際刑事實體法原論》是一部由王新教授所著的法律理論著作。書中採取跨學科、比較研究、案例實證分析和理論聯繫實際的方法,依據大量的數據和資料,基於國際刑法一般原則的形成和發展、國際犯罪的刑事責任基礎、國際刑法的淵源和價值評判等一般理論,並結合具體的典型案例,擬從國際刑法的淵源和價值評判、國際刑法體系、...
第五章 刑事歸責與意思自由/083 一 意思自由的含義/084 二 哲學上關於意思自由的學說/086 三 刑法學上關於意思自由的學說/093 四 刑事歸責的基礎:主體選擇性/101 第六章 刑事歸責的要素之一:責任能力/106 一 責任能力的概念/106 二 責任能力的判斷標準/120 三 責任能力的程度/134 四 責任...
1.刑事訴訟基本原則體現刑事訴訟活動的基本規律。這些基本法律準則有著深厚的法律理論基礎和豐富的思想內涵。例如,審判公開原則要求法院的審判活動從形式到內容應當向社會公開,使得審判活動受到社會公眾的廣泛監督,這是審判程式公正的基本保證,也是司法審判活動的基本要求。2.刑事訴訟基本原則是由《刑事訴訟法》明確規定...
一、共同過失犯罪刑事責任基礎的梳理 二、共同過失犯罪刑事責任基礎諸說的評析 三、本書的立場 第四節 共同過失犯罪刑事責任的認定與劃分 一、共同過失犯罪刑事責任的認定 二、共同過失犯罪刑事責任的劃分 第七章 共同犯罪刑事責任的疑難問題 第一節 僱傭共同犯罪 一、僱傭共同犯罪刑事責任的依據與類型 二、純正僱傭...
《刑法的基礎》是2023年6月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日) 平野龍一,譯者是黎 宏。內容簡介 該書平裝出版以來,加印一次,銷售約7000餘冊。為使本書有一定影響並常銷,本次改為精裝本,作為學術經典,推向市場。說到日本戰後有影響,也具日本特色的刑法觀,就不得不提到主張在犯罪學、社會學等相關...
7、人道主義免責。在權利相對人沒有能力履行責任或全部責任的情況下,有關的國家機關或權利主體可以出於人道主義考慮,免除或部分免除有責主體的法律責任。懲罰補償 根據追究責任的目的分為補償性責任和懲罰性責任。懲罰,即法律制裁,是國家以法律的道義性為基礎,通過強制對責任主體的人身和精神實施制裁的責任方式。...
張智輝教授認為,作為刑事責任基礎的危害行為與作為刑事責任根據的罪過的結合使刑事責任得以產生,刑事責任主體則是刑事責任這樣一種法律負擔施加的對象,是刑事責任附著的實體。這三個要素的同時存在和有機結合,就使刑事責任得以產生和存在。5.關於刑事責任的程度 不同因素對刑事責任的制約程度是不同的,張智輝教授根據...
1.刑事責任能力的概念。刑事責任能力,是指行為人對自己行為的辨認能力與控制能力。辨認能力,是指行為人認識自己特定行為的性質、結果與意義的能力;控制能力,是指行為人支配自己實施或者不實施特定行為的能力。辨認能力與控制能力密切聯繫。辨認能力是控制能力的基礎和前提,沒有辨認能力就談不上有控制能力。控制能力...
在量刑起點的基礎上,可以根據傷害後果、傷殘等級、手段殘忍程度等其他影響犯罪構成的犯罪事實增加刑罰量,確定基準刑。故意傷害致人輕傷的,傷殘程度可在確定量刑起點時考慮,或者作為調節基準刑的量刑情節。2、加重情節:(1)對於累犯,應當綜合考慮前後罪的性質、刑罰執行完畢或赦免以後至再犯罪時間的長短以及前後罪罪行...
九、刑事責任的基礎 十、犯罪構成的概念 十一、犯罪主體 (一)刑事責任年齡 (二)刑事責任能力 (三)犯罪主體的分類 十二、犯罪主觀方面 (一)犯罪故意 (二)犯罪過失 (三)犯罪動機、犯罪目的 (四)刑法上的認識錯誤 十三、犯罪客觀方面 (一)犯罪行為 (二)犯罪結果 (三)因果關係 (四)犯罪的時間...
責任基礎 根據最高院頒布的《交通肇事解釋》中的相關規定,分清事故責任是認定交通肇事罪的基礎,責任認定基本以交警部門出具的責任認定書為準,從實踐中來看,負事故次要責任一般不負刑事責任。糾紛管轄 要求交警在查明事故原因後及時出具事故認定書,傷者憑事故認定書、病曆本、醫療費發票等材料直接向法院起訴。交通...
過失致人重傷罪是過失造成他人身體重傷的行為。按中國刑法屬於侵犯公民人身權利、民主權利罪。本罪主要特徵:(1)犯罪的主體必須是達到刑事責任年齡和有刑事責任能力的自然人。成年人犯本罪的負刑事責任,未成年人只有年滿16周歲以上的才負刑事責任。(2)侵害的客體是他人的健康。(3)主觀上具有過失。可能是疏忽大意...
它們是犯罪的特殊形態,即不具備刑法分則規定的某種犯罪的全部基本要件,但其仍然具備犯罪構成,也正因此,才為其承擔刑事責任提供了基礎,只不過它是一種不同於犯罪既遂形態的特殊形態的犯罪構成。其特殊性體現在:它以刑法分則規定的的犯罪構成為基礎,同時,由刑法總則的有關的條文為補充,犯罪的既遂是犯罪構成的...
生命是行使其他一切權利的基礎和前提,任何公民的生命都受法律保護。法條依據 法律規定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二百三十二條規定 故意殺人的,處死刑、無期徒刑或者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情節較輕的,處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相關司法解釋 最高人民法院《全國法院維護農村穩定刑事審判工作座談會紀要》(1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