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子細胞生物學(2013年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圖書)

分子細胞生物學(2013年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圖書)

《分子細胞生物學》是由柳惠圖、王永潮、桑建利主編,高等教育出版社2013年出版的教材,是北京市高等教育精品教材立項項目。該教材可作為高等綜合、師範、農林院校研究生、本科生的細胞生物學或分子細胞生物學課程教學用書。

《分子細胞生物學》共19章,涵蓋細胞生物學研究方法、細胞的基本結構與功能、細胞的基本生命活動及幾種特化細胞,闡述細胞質膜與跨膜運輸、真核細胞內膜系統、線粒體的結構與功能等內容。

基本介紹

  • 書名:分子細胞生物學
  • 作者:柳惠圖、王永潮、桑建利
  • ISBN:978-7-04-032271-2
  • 類別:北京市高等教育精品教材立項項目
  • 頁數:537頁
  • 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13年1月7日
  • 裝幀:平裝
  • 開本:16開
  • 版面字數:940千字
成書過程,內容簡介,教材目錄,教學資源,教材特色,作者簡介,

成書過程

《分子細胞生物學》第一章由張偉副教授、桑建利教授編寫;第二章由程時教授編寫;第三章由張偉副教授編寫;第四章由鮑時來教授、劉春宜博土、程志亮博士編寫;第五章由李森副教授、柳惠圖教授編寫;第六章由李良璧教授編寫;第七章由荊艷萍副教授、李艷花博土、任海雲教授編寫;第八章由梁前進副教授編寫;第九章由桑建利教授編寫;第十章由柳惠圖教授編寫;第十一章由王真、李電東教授編寫;第十二章由張俊傑教授編寫;第十三章由周柔麗教授編寫;第十四章由仇文穎博士、許增祿教授、王永潮教授編寫;第十五章由王永潮教授編寫;第十六章由龍振洲教授編寫;第十七章由左明雪教授編寫;第十八章由章靜波教授編寫;第十九章由張根發教授編寫。
中國科學院動物研究所陳大元教授、陳佺教授,中國科學院生物物理研究所黃有國教授、衛濤濤教授,北京大學生命科學學院丁明孝教授、陳建國教授,北京大學醫學部張宗玉教授,清華大學醫學院常智傑教授,北京師範大學劉凌雲教授、王英典教授、樊小龍教授、曾少舉教授等審閱了該教材部分章節。北京師範大學生命科學學院高萍老師和李萬傑老師負責該教材稿件的收集整理、聯繫工作及一些圖表的繪製。高等教育出版社吳雪梅編審和高新景編輯對該教材的出版有一定的貢獻。
2013年1月7日,《分子細胞生物學》由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

內容簡介

《分子細胞生物學》共19章,內容涵蓋細胞生物學研究方法、細胞的基本結構與功能、細胞的基本生命活動及幾種特化細胞,闡述細胞質膜與跨膜運輸、真核細胞內膜系統、線粒體的結構與功能、葉綠體與光合作用、細胞骨架、細胞核及染色體、細胞信號轉導、細胞增殖及其調控、細胞衰老與死亡、細胞社會性、細胞分化與幹細胞、生殖細胞、免疫細胞、神經細胞、腫瘤細胞、植物細胞等。
《分子細胞生物學》在闡明研究結果與結論的同時,介紹研究動態與思路及存在的異同點。

教材目錄

第一章 細胞生物學研究方法第一節 顯微鏡技術
一、普通螢光顯微鏡技術
二、雷射掃描共聚焦顯微鏡技術
三、活細胞工作站
四、體視螢光顯微鏡
第二節 細胞的分離及體外培養
一、從組織中分離細胞
二、利用流式細胞術分選細胞
三、動物細胞體外培養技術
第三節 細胞組分的分離與細胞標記技術
一、細胞組分的分離
二、細胞標記技術
第四節 真核基因表達調控研究技術
一、凝膠阻滯技術
二、DNase Ⅰ足紋法
三、Southwestern印跡雜交
四、DNA– 蛋白質親和層析法
五、染色質免疫共沉澱
六、Microarray技術與基因表達譜研究
七、實時定量PCR技術
八、基因表達阻斷方法
第五節 蛋白質分析技術
一、蛋白質間相互作用的研究技術
二、蛋白質組學的研究技術
第二章 質膜成分、結構與功能
第一節 質膜脂質
一、質膜的脂質成分
二、膜脂的多型性
三、膜脂雙層的物理性質
四、人工膜
五、質膜脂雙層的不對稱分布及生理意義
六、膜脂的合成與分解
七、生物活性脂
第二節 膜蛋白
一、膜蛋白種類
二、膜內在蛋白的三維結構研究
三、膜蛋白研究現狀
第三節 生物膜的結構模式
一、脂筏概念的提出
二、脂筏的分離與提取
三、關於脂筏的假說
四、胞膜窖及窖蛋白
第四節 脂筏/胞膜窖的主要功能
一、脂筏/胞膜窖的信號轉導調節功能
二、脂筏/胞膜窖與細胞凋亡
三、脂筏/胞膜窖與細胞的極性及定向遷移
四、脂筏/胞膜窖與疾病
第五節 生物膜蛋白質分子之間及蛋白質與膜脂的相互作用
一、外周蛋白與膜脂的相互作用
二、脂筏/ 胞膜窖部位蛋白與膜脂的相互作用
三、蛋白質結構微區
四、內在蛋白與脂雙層的相互作用
第三章 物質的跨膜運輸
第一節 膜轉運蛋白與物質跨膜運輸方式
一、膜轉運蛋白
二、物質跨膜運輸方式
第二節 載體蛋白介導的運輸方式
一、載體蛋白介導的被動運輸
二、載體蛋白介導的主動運輸
三、載體蛋白介導的協同運輸
第三節 通道蛋白介導的運輸方式
一、離子通道
二、水通道蛋白
第四節 胞吞作用
一、吞噬作用
二、格線蛋白介導的胞吞作用
三、非格線蛋白依賴的胞吞作用
四、胞吞對生命活動的調控作用
第四章 真核細胞內膜系統
第一節 內膜系統結構及其功能
一、內質網的形態特性、功能與生物發生
二、高爾基體的形態結構與功能
三、溶酶體的形態結構與功能
第二節 內膜系統與物質運輸
一、從內質網到高爾基體
二、從高爾基體到內質網的反向運輸過程
三、從高爾基體到細胞膜和膜外運輸
四、 蛋白質運輸與疾病
第五章 線粒體的結構與功能
第一節 線粒體的結構與組成
一、線粒體形態與分布
二、線粒體的超微結構與組成
第二節 線粒體的功能和氧化磷酸化
一、氧化磷酸化的分子結構基礎
二、氧化磷酸化的分子機制
三、氧化磷酸化的其他相關問題
第三節 線粒體遺傳
一、線粒體DNA的結構與複製
二、線粒體DNA的表達
三、線粒體基因組與核基因組的相互作用
第四節 線粒體蛋白質的定向轉運
一、線粒體蛋白質轉運概述
二、線粒體蛋白質的跨膜轉運
第五節 線粒體與細胞凋亡和疾病
一、線粒體與細胞凋亡
二、線粒體與疾病
三、線粒體分裂和融合動態變化的分子機制及與疾病和細胞凋亡的關係
第六章 葉綠體與光合作用
第一節 葉綠體的結構及其化學組成
一、葉綠體的顯微結構與亞顯微結構
二、葉綠體類囊體膜的超微結構
三、類囊體膜的化學組成
四、葉綠體的生物發生
第二節 類囊體膜蛋白超分子複合體的結構與功能
一、光系統Ⅱ的結構與功能
二、光系統Ⅰ的結構與功能
三、細胞色素b6f蛋白複合體的結構與功能
第三節 光合電子傳遞與同化力的形成
一、光合電子傳遞及其特徵
二、光合磷酸化及其與電子傳遞的偶在線上制
第四節 光合作用的碳代謝
一、光合碳同化的途徑及其調控
二、光呼吸及其生理意義
第五節 葉綠體的遺傳系統及其基因轉化的研究
一、葉綠體基因組的結構與進化
二、葉綠體基因轉化的研究
第六節 光合作用對環境因子的回響與適應
第七章 細胞骨架
第一節 微絲
一、肌動蛋白及其基本特徵
二、微絲結構特徵
三、肌動蛋白聚合的動力學
四、肌動蛋白結合蛋白
五、微絲在細胞中的存在形式
六、微絲特異性藥物
七、微絲的功能
第二節 微管
一、微管蛋白及其基本特徵
二、微管的基本結構
三、微管的裝配動態
四、微管組織中心
五、微管結合蛋白
六、微管特異性藥物
七、微管的功能
第三節 中間絲
一、中間絲蛋白的類型和結構
二、中間絲的裝配
三、中間絲結合蛋白
四、中間絲的功能
第四節 細胞骨架結合蛋白活性的調節
第五節 原核細胞中細胞骨架研究現狀
第八章 細胞核及染色體
第一節 細胞核
一、細胞核的內外膜
二、核孔複合體
三、核纖層
四、細胞核的骨架系統
第二節 染色體
一、DNA、染色體和基因組結構
二、DNA在細胞核中的有序包裝和染色體
三、染色體的結構與功能分化
四、染色體組型
五、染色體的關鍵DNA序列和人工遺傳控制
第三節 核仁
一、核仁存在的普遍性及其意義
二、核仁的結構及其層次分化
三、核仁的周期變化
四、核仁的主要功能
第四節 真核生物的基因表達調控
一、基因表達調控的水平和真核基因表達調控特點
二、真核生物基因的轉錄及其產物加工
三、基因表達調控的順式作用元件
四、基因表達調控的反式作用因子
五、染色體結構與基因表達調控
第九章 細胞信號轉導
第一節 G蛋白偶聯受體的結構與基本功能
一、G蛋白偶聯受體的基本結構特徵
二、G蛋白偶聯受體的配體結合結構域
三、受體的G蛋白偶聯結構域
四、受體組成型活性與信號轉導
第二節 G蛋白的基本結構與功能
一、異源三聚體G蛋白的基本特徵
二、異源三聚體G蛋白亞基的結構與功能的相關性
三、異源三聚體G蛋白信號轉導的特異性
四、Ras蛋白的基本特徵
第三節 鈣離子與鈣調素在信號轉導中的作用
一、Ca2+ 的細胞內信使功能
二、經由IP3受體通道的Ca2+ 釋放
三、鈣調蛋白的基本特性
四、鈣調蛋白對胞內酶活性的調控及其效應
第四節 蛋白激酶與蛋白磷酸酶的信號轉導功能
一、蛋白激酶的活性調節與信號轉導
二、蛋白激酶對靶蛋白的活性調節
三、磷酸化對蛋白質之間相互作用的調節
四、蛋白磷酸酶的活性調節與信號轉導
五、蛋白磷酸酶的亞細胞定位與功能相關性
第五節 類固醇激素受體介導的信號轉導
一、類固醇激素受體的基本特徵
二、類固醇激素受體的異構體和亞型
三、配體與類固醇激素受體的作用
四、輔助因子與類固醇激素受體的作用
第十章 細胞增殖及其調控
第一節 細胞周期概述與細胞同步化
一、細胞周期概述
二、細胞同步化及其在細胞周期研究中的作用
第二節 G期細胞的特點及其調節的分子機制
第三節 細胞周期不同時相特點及其主要事件
一、G1期
二、S期
三、G2期
四、M 期
第四節 細胞周期時相進程和運轉調節的分子機制
一、Cdk 和周期蛋白
二、cyclin–Cdk 複合物的活性調節
三、G0→ G1→ S 期進程與運轉的調節
四、G2→ M 期轉換的調節
五、M 期進程及其調節的分子機制
第五節 細胞周期檢控點及其與細胞周期調控
一、概述
二、DNA 損傷激活細胞周期檢控點的信號調節通路及分子基礎
三、紡錘體裝配檢控點
四、細胞周期檢控點調節在腫瘤發生中的作用
第六節 生長因子、癌基因和抑癌基因調節網路與細胞增殖調控
第十一章 細胞衰老
第一節 細胞衰老的分類、特徵及意義
一、細胞衰老的分類
二、細胞衰老的特徵
三、細胞衰老的進化意義——腫瘤抑制與整體衰老
第二節 細胞衰老的分子機制
一、端粒與端粒酶在細胞衰老中的作用
二、損傷– 應答與細胞衰老
三、代謝相關的分子信號通路與細胞衰老
第三節 衰老研究方法及抗衰老藥物
一、衰老主要研究方法及抗衰老藥物新靶點
二、抗衰老藥物的研究
第十二章 細胞死亡
第一節 細胞凋亡
一、細胞凋亡的形態特徵
二、細胞凋亡的分子機制
三、凋亡細胞的清除
四、凋亡細胞的檢測
五、細胞凋亡的生理和病理意義
第二節 細胞自噬與死亡
一、自噬的類型和特徵
二、細胞自噬的分子機制
三、細胞自噬的檢測方法
四、細胞自噬與凋亡
五、自噬在病理和生理過程中的作用
第三節 壞死與壞死程式
一、細胞壞死與凋亡
二、細胞壞死的分子機制
三、細胞壞死的生理和病理意義
第十四章 細胞分化與幹細胞
第一節 幹細胞的分類及概念
一、全能幹細胞
二、多功能幹細胞
三、成體幹細胞
第二節 表皮幹細胞
一、表皮的結構與功能
二、表皮的更新
三、表皮幹細胞與過渡增殖細胞
四、乳腺的發育與退化周期
第三節 感覺上皮細胞
一、嗅神經元
二、聽毛細胞
三、光受體細胞
第四節 呼吸及消化道
一、肺泡上皮
二、呼吸道上皮
三、小腸上皮的自我更新及其信號調控
四、肝細胞與肝功能
五、胰腺中的胰島素分泌細胞
第五節 血管、淋巴管及內皮細胞
一、內皮細胞襯於所有血管及淋巴管內面
二、內皮尖端細胞引領血管生成
第六節 多能幹細胞的更新:血細胞形成
一、血細胞簡介
二、血細胞的產生
第七節 骨骼肌的發育調節及再生
一、成肌細胞融合形成新的骨骼肌纖維
二、肌細胞可以通過改變它們所含有的蛋白亞型而改變特性
三、骨骼肌纖維分泌筒箭毒鹼限制自身生長
四、有些成肌細胞在成體內以靜息幹細胞形式存在
第八節 成纖維細胞及其轉化:結締組織細胞家族
一、成纖維細胞根據化學信號而改變它們的特徵
二、成骨細胞形成骨基質
三、脂肪細胞能從成纖維細胞發育而來
第九節 幹細胞工程
一、健康造血幹細胞用於替代患病的血細胞
二、表皮幹細胞用於組織修復
三、神經幹細胞恢復中樞神經系統
四、成體幹細胞的組織特異性
第十節 腫瘤幹細胞
第十一節 成體細胞基因重編程的研究進展
一、哺乳類體細胞核移植的克隆
二、誘導性多功能幹細胞的發現及進展
第十五章 生殖細胞
第一節 減數分裂
一、減數分裂前間期
二、減數分裂過程
第二節 生殖細胞的增殖發育及受精著床
一、精子的發生
二、卵子的發生與發育
三、受精與著床
四、人口的控制問題
第十六章 免疫細胞
第一節 免疫系統的種系發生
一、無脊椎動物
二、脊椎動物
第二節 免疫系統的組織結構
一、免疫器官
二、免疫細胞
三、免疫分子
第三節 免疫細胞膜表面分子
第四節 免疫細胞表面受體分子
第五節 固有免疫細胞
一、吞噬細胞
二、樹突狀細胞
三、自然殺傷細胞
第六節 適應性免疫細胞
一、T淋巴細胞
二、B淋巴細胞
第七節 免疫細胞的發育
一、造血幹細胞的發現
二、造血幹細胞的起源
三、造血幹細胞的表型
四、造血幹細胞的生物學特性
五、造血幹細胞的譜系分化
第十七章 神經細胞
第一節 神經細胞的形態和結構
一、神經細胞的形態
二、神經元和神經膠質細胞的協同作用
第二節 神經細胞的生物電活動
一、靜息電位
二、動作電位
第三節 神經細胞通訊和信號轉導
一、神經突觸
二、突觸的活動
三、突觸活動的調節
四、神經遞質分泌的分子機制
第四節 神經元的發育和神經可塑性
一、神經細胞的起源及調節
二、神經軸突連線和樹突形成
第十八章 腫瘤細胞
第一節 癌症是一個微進化過程
一、腫瘤的命名及基本性質
二、大多數癌症起源於單個異常細胞
三、癌細胞的產生與體細胞突變有關
四、癌症的發生需要多個突變
五、腫瘤發生是一個漸進性過程
六、腫瘤的形成與細胞死亡和細胞增殖分化調節失控有關
七、腫瘤幹細胞的來源
八、轉移的基本條件是癌細胞在新環境中的存活和增殖
九、腫瘤的血管形成
十、惡性腫瘤細胞的基本特徵
第二節 腫瘤病因的可預測性
一、致癌因子與DNA 損傷
二、腫瘤起始劑與腫瘤促進劑
三、病毒與其他感染
四、致癌物識別的重要性及困難
第三節 尋找癌症關鍵基因
一、功能獲得突變與功能喪失突變
二、逆轉錄病毒可作為癌基因載體
三、Ras基因
四、Rb基因與成視網膜細胞瘤
五、尋找腫瘤關鍵基因
第四節 癌細胞行為的分子基礎
一、胚胎髮育和基因工程小鼠研究與腫瘤關鍵基因
二、腫瘤關鍵基因與細胞增殖調控
三、p53基因
四、DNA 錯配修復與癌的發生
五、癌的轉移機制與步驟
第五節 腫瘤的治療:現狀和未來
第十九章 植物細胞
第一節 植物細胞的生長與分化
一、植物細胞的生長與微纖絲
二、植物頂端與側生分生區
三、植物細胞的質體發育
四、原生質體與細胞壁的形成
第二節 植物細胞壁
一、細胞壁的基本成分
二、細胞壁的結構與形成
三、細胞生長與細胞壁
四、細胞分化與細胞壁
第三節 植物激素與信號轉導
第四節 胞間連絲與物質交換
第五節 植物細胞與環境
一、植物與病原體相互作用遺傳機制
二、植物對非生物逆境的反應
索引
(註:目錄排版順序為從左列至右列)

教學資源

  • 課程資源
《分子細胞生物學》配有Abook數字課程,該課程包括拓展閱讀材料等資源。
數字課程名稱出版社出版時間內容提供者
“分子細胞生物學”數字課程
高等教育出版社、高等教育電子音像出版社
2011年7月
柳惠圖、王永潮、桑建利

教材特色

1、《分子細胞生物學》在闡述細胞生物學基本理論、概念的前提下,闡述細胞結構及其重大生命活動規律的分子機制,展現相關研究領域的科研動態。
2、《分子細胞生物學》理論聯繫實際,教材內容結合醫學、農業生產及國計民生等問題。

作者簡介

柳惠圖,女,北京師範大學生命科學學院教授。
王永潮,北京師範大學生命科學學院教授。
桑建利,男,北京師範大學細胞增殖及調控生物學教育部重點實驗室骨幹教師。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