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行率模型

出行率模型

出行率模型是描述每一種土地利用出行生成量變化的決定指標和其出行生成量之間的關係,可能是數學模型,也可能是圖表,都能直接描述研究對象自身屬性與交通生成量之間的量化規律。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出行率模型
  • 外文名:trip rate model
基本概念,實際套用,

基本概念

城市交通與城市土地利用間的互動關係決定了不同土地利用布局形態和強度會產生不同類型和強度的社會活動,從而決定不同區域的交通集散量和分布狀況。相應地,交通系統功能效率的高低也直接影響周邊地價、地租和人氣,影響周邊土地功能的實現充分與否。因此,在進行交通規劃中需要深入研究城市土地利用與交通的相互關係,交通出行率是直觀反映這種相互關係的重要指標之一。

實際套用

出行率為單位指標在單位時間內所生成的交通需求。根據對出行起決定作用的一些因素將整個對象區域,按照決定指標(如建築面積、住宅戶數、座位數、人數等)劃分為若干類型。同一類型由於主要出行因素相同,出行次數基本相同,將單位時間內的出行次數稱作“出行率”。如果知道整個對象區域或者分區的決定指標,與其對應的出行率相乘,則很容易得到整個對象區域或者分區的交通需求。
在一些已開發國家如美國,對交通出行率指標進行了很多研究工作,並出版公布多版《出行生成》(Trip Generation)供全國交通工程師和相關專業人員參考。2005年開始,北京市開始交通出行率指標研究,並在此基礎上編寫了《交通出行率手冊》,涉及了多類建築性質近千個建築的交通出行率調查,經過大量數據分析和處理工作,根據各類別建築特徵和交通特徵的分析,給出了相關性較高的出行率指標,內容主要包括住宅、辦公、綜合性商業、專營店、金融、酒店、文化娛樂、醫院、學校、圖書展覽館、政法機關、倉庫和綜合類建築等,有利於開展各項交通定量分析和評價工作。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