凱風寒泉之思

凱風寒泉之思是出自於《詩·邶風·凱風》中的詞語。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凱風寒泉之思
  • 出處:《詩.邶風.凱風》
  • 作品體裁:詩詞
  • 內容:指兒子感念母親的心情
解釋:
1.《詩.邶風.凱風》:"凱風自南,吹彼棘薪。母氏聖善,我無令人。爰有寒泉,在浚之下。有子七人,母氏勞苦。晛睆黃鳥,載好其音。有子七人,莫慰母心。"後以"凱風寒泉之思"指兒子感念母親的心情。
本詩中的“凱風”(暖風)和“寒泉”,幾乎成為兩漢六朝詩文中“母愛”的經典故實。如“漢明帝《賜東平王書》曰,今送光烈皇后衣巾一篋,可時奉瞻,以慰凱風、寒泉之思。” “陶潛《孟嘉傳》雲,淵明先親,君之第四女也。凱風、寒泉之思,實锺厥心。” (引自王先謙《詩三家義集疏》)等。直至宋代蘇軾《為胡完夫母周夫人輓詞》中還用了這一典故:“凱風吹盡棘成薪”。由此可見,詩歌有著極為鮮明的主題:兒女頌念慈母的辛勞,並自責未能盡心以報。然而,由於儒家大師孟軻曾率先有過“《凱風》,親之過小者也。”的議論,這就引起了後世經師們對此詩旨義的猜揣演衍。《毛詩序》:“《凱風》,美孝子也.衛之淫風流行,雖有七子之母,猶不能安其室。故美七子能盡其孝道,以慰其母心,而成其志爾。”鄭玄對之又作了進一步地充實:“不安其室,欲去嫁也。成其志者,成言孝子自責之意。”甚至連反“序”最力的朱熹也毫不含糊地申明“序”旨:“母以淫風流行,不能自守,而諸子自責,但以不能事母,使母勞苦為詞。婉詞幾諫,不顯其親之惡,可謂孝矣。”(《詩集傳》)這可真是“鑿空妄論”,對本詩作了適應加強封建統治需要的曲解。
“凱風”和“寒泉”是本詩用作起興的二種自然物,為什麼能成為歷千古而不廢的人們愛用的典實呢?
“凱風自南,吹彼棘心。”“凱風自南,吹彼棘薪。”詩人描繪的是一幅萬物向榮的春景。畫面的中心,棵棵酸棗樹嫩苗,在和煦南風吹撫下,生氣勃勃地成長,終於挺拔獨立成薪成林。夭夭:樹木嫩壯的樣子。由此起興,引發出下文“母氏劬勞” “母氏聖善”的頌嘆,情感的抒發極為摯朴自然。這個比興,引起了人們的豐富聯想:慈母的愛猶如這溫暖的南風,幼兒們是在母親的辛勤哺育下健康成長的。這樣,起興的象徵喻義與詩歌頌揚母愛的中心主題,緊密切合。不僅如此,這個“興”與詩歌的中心部分,還在形象上達到了完美的統一。於是,不朽的藝術生命力也就由此而產生了。這裡的“令”指才德。
第三章 “爰有寒泉,在浚之下”——那裡涌有清冽的寒泉,源頭就在那浚邑城邊,這個起興也同樣成功。清人范家相說得好: “寒泉之在浚者一,而汲之甚眾。猶母唯一身,而待育者七焉。母氏其勞苦矣,敢不思而自奮乎!”(《詩瀋》)以清純潤物的寒泉,興寬厚無私永不衰竭的母愛,二者之間又是聯結得何等和諧。
最後一章詩,“晛睆黃鳥,載好其音”、以黃雀宛轉清和的歌聲,來反襯兄弟七人的生不能慰藉慈母:“言黃鳥猶能好其音以悅人,而我七子,獨不能慰悅母心哉。”(朱熹《詩集傳》)在這沉痛的自責聲中,詩歌結束了,留下了永難消彌的哀傷和遺憾。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