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簡介
凱瑟琳·斯諾,哈佛大學教育研究院格雷厄姆首席教授,曾任美國
哈佛大學教育研究院院長、美國教育學會主席、美國白宮學術內閣主席、 哈佛大學教育研究院學位評審委員會主席、哈佛大學教育研究院教師教育水平評審委員會主席、 哈佛大學教育研究院早期閱讀教育研究委員會主席、哈佛大學教育研究院早期教育研究委員會主席。2009年2月3日,哈佛大學教育研究院時任院長麥卡尼隆重宣布,凱瑟琳∙斯諾教授被授予哈佛大學教育研究院最高級別的教授職位:格雷厄姆教授。
格雷厄姆教授職位是以曾長期擔任哈佛大學教育研究院院長並在院長職位上取得巨大成就的帕特麗夏∙格雷厄姆教授本人的名字命名的,該職位僅授予哈佛大學教育研究院已經取得終身教授職位的學術水平最高的教授。凱瑟琳∙斯諾是歷史上第二個獲此殊榮的教授。在任命儀式上,麥卡尼說到“斯諾作為哈佛大學的一名終身教授,是一位極其傑出的研究者、老師和領導者!”
2010年,斯諾被推選為具有233年歷史的美國藝術與科學學院的院士。美國藝術與科學學院成立於美國獨立戰爭期間,是美國歷史最悠久的院士機構及地位最為崇高的榮譽團體之一。該院院士中有很多我們耳熟能詳的華人科學家,如錢學森,以及諾貝爾獎獲得者李政道、吳健雄、丁肇中、李遠哲、朱棣文、崔琦等。
2011年4月22日,美國教育學會在第92屆年會上,授予斯諾教授美國終身學術成就獎!在頒獎儀式上,頒獎詞這樣說道:“凱瑟琳∙斯諾對於兒童通過閱讀獲得語言與心理的發展,從情景到過程進行了詳細紮實的研究;在相關的政策制定、教學質量評估和實踐操作領域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尤其是在從理論到實踐過程中如何填補兩者之間的鴻溝,斯諾教授的研究成果給出了令人信服和引人矚目的經典操作案例!”
斯諾教授重視理論在實踐中的套用,尤其注重將理論轉化為實踐並進行長期的跟蹤調查。斯諾教授曾經在美國主導了旨在促進教育公平、發揮不同類型兒童的優勢、促進家庭和社區在教育中的作用的“早期開端計畫”的研究和實踐,其實踐跟蹤研究的時間跨度曾長達15年,從幼兒3歲起進行跟蹤研究直至研究對象18歲長大成人,因此,斯諾教授具備將理論轉化為實踐的寶貴經驗。與此同時,斯諾教授還是CHILDES(國際兒童語料庫數據存儲和分析系統,用於兒童語料庫研究的系統軟體)的聯合創始人。
斯諾教授同時還在很多開發中國家展開實踐對比研究。如在智利開展跨文化早期教育的實踐研究,同時還擔任挪威奧斯陸大學教育學院、荷蘭大學教育學院等國際大學的客座講座教授。近年來,斯諾教授曾多次訪問北京師範大學和華東師範大學,並與華東師範大學聯合培養博士生,合作發表研究論文等,將其豐富的研究成果和實踐經驗帶給中國。
2008年凱瑟琳∙斯諾教授聯合華東師範大學學前與特殊教育學院周兢教授、北京師範大學心理學院伍新春教授共同發起了“共情潤心”國際合作課題,旨在研究如何通過家庭和幼稚園對3-6歲兒童的情緒管理、自我認知、人際溝通和社會適應四大核心能力進行協同培養,在中國第一次將早期教育中父母陪伴的作用進行了科學的界定、解釋、測量和描述,並通過在多家幼稚園和近千個家庭的實踐,最終形成了易於中國家長實踐操作的父母共情陪伴的系統化的方案。凱瑟琳∙斯諾教授對這個重大研究成果起到了舉足輕重的作用。
學習經歷
1966獲得奧伯林學院學士學位
1971獲得麥克吉爾大學心理學系博士學位
工作經歷
1978-1980 哈佛大學教育研究院客座副教授
1979-1980 哈佛大學心理學和社會關係系講師
1980-1986 哈佛大學教育研究院副教授
1987-2009 哈佛大學教育研究院教授
1985-1987 哈佛大學教育研究院學位評審委員會主席
1990-1993 哈佛大學教育研究院的院長
1995-1997 哈佛大學教育研究院教師教育水平評審委員會主席
1998-1999 哈佛大學教育研究院早期閱讀教育研究委員會主席
1999-2000 美國白宮學術內閣主席
1999-2000 哈佛大學教育研究院早期教育研究委員會主席
2000-2001 美國教育學會主席
2009-今 哈佛大學教育研究院格雷厄姆教授
國外工作經歷
1971-1976 阿姆斯特丹大學助理教授
1976-1978 阿姆斯特丹大學副教授
2008- 參與“共情潤心”國際合作課題
參與項目
The Home-School Study of Language and Literacy Development
Early Head Start Project
The Early Childhood Study of Language and Literacy Development of Spanish-Speaking Children
Harvard Language Diversity Project
論文及著作
1. Snow, C.E. (1972). Mothers' speech to children learning language. Child Development, 43, 549-565.
2.Snow, C.E. (1977). Development of conversation between mothers and babies. Journal of Child Language, 4, 1-22.
3.Snow, C.E. (1979). Conversations with children. In P. Fletcher & M. Garman (Eds.), Language acquisition (pp. 363-375).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Cambridge. Revised edition, 1985.
4.Snow, C.E. (1984). Parent-child interaction and the development of communicative ability. In R.L. Schiefelbusch & J. Pickar (Eds.), The acquisition of communicative competence (pp. 69-107). Baltimore, MD: University Park Press.
5.Applied Psycholinguistics, 1984 - 31 December 2001(with John Locke)
6.Davidson, R.G., & Snow, C.E. (1995). The linguistic environment of early readers. Journal of Research in Childhood Education, 10, 5-21.
7.Pan, B. A., Imbens-Bailey, A., Winner, K., and Snow, C.E. (1996) Communicative intents of parents interacting with their young children. Merrill-Palmer Quarterly, 42, 248-266.
8.Snow, C.E., Burns, S. & Griffin, P. (Editors). (1998). Preventing reading difficulties in young children. National Academy Press: Washington, DC.
9.Jordan, G., Porche, M. & Snow, C.E. (2000). Project EASE: Easing children's transition to kindergarten literacy through planned parent involvement. Reading Research Quarterly, 35(4).
10.Snow, C., Griffin, P., & Burns, M.S. (2005) Knowledge to Support the Teaching of Reading: Preparing Teachers for a Changing World. San Francisco: Jossey-Ba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