凱江

凱江

凱江屬嘉陵江水系、涪江支流,又稱中江。發源於四川省綿陽市安州區龍門山余脈之鹿爬山,經過成都平原龍泉山脈、直至中江富興鎮進入川中丘陵平壩區。從群山竣嶺中匯聚涓涓細流,一路蜿蜒直向涪江奔騰而去。沿途流經安州區羅江區旌陽區中江縣,經三台縣潼川鎮匯入涪江,河長213公里,流域面積2620平方公里,多年平均流量44立方米每秒,河寬100-300米。自然落差296。水能理論蘊藏量1萬千瓦。凱江上中游兩岸常年青山疊翠,水光山色交相輝映,下游水緩江闊,漁舟唱晚。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凱江
  • 又稱中江
  • 水系:嘉陵江水系
  • 發源於:安州區龍門山余脈之鹿爬山
  • 匯入涪江
  • 河長:213公里
簡介,主要支流,秀水河,東江,西江,漁業,

簡介

凱江的主流和支脈,共串聯了大大小小的水庫(小水電站當地人稱其為“堰”)十多個。其中上游直接連結了安縣的白水河水庫和乾河子濕地,下游又和三台縣的魯班水庫相通。常年水位落差不大,但在中上游各小水電站發電時,局部水位漲落在幾小時內可達一米左右。凱江流上游發源地處於高山地域,呈小溪流狀態。羅江中江凱江鎮一段屬於凱江中游,流經丘陵山區,兩岸時為錯落青山夾持,江窄水深,蜿蜒曲折,若有堰時水面寬些,個別堰寬兩百米以上,堰頭水深可達十餘米,魚多而個體較大,是一年三季夏、秋和冬釣的好水域。時而流經山間小谷地,江面開闊,水流緩慢,是春釣最佳地段。
從中江凱江鎮到三台潼川鎮涪江口凱江下游,河谷寬闊,江面寬淺,兩岸多漫灘,沿岸間斷分布著大小不等的沖積平壩。

主要支流

秀水河

發源於安州區龍門山脈,經成都平原秀水、塔水入羅江城區,與凱江主流交匯。

東江

原名小東河,全長29.7公里,發源於中江縣黃鹿鎮紅金村的董家廟,天然落差36米,平均坡降1.5%。由北向南經三台縣黎曙鎮入中江界,流經通濟鎮、東北鎮、凱江鎮,在凱江鎮貓兒嘴處流入凱江。中江城區段共有12座橋樑將兩岸相連。
中江東江中江東江

西江

原名余家河,全長38公里,發源於龍泉山脈中江縣興隆鎮老牛坡村的雷神廟,天然落差331米,平均坡降8.2%,折向東北經輯慶鎮,於中江縣南華鎮一環路南段西江三橋處匯入凱江。

漁業

凱江上中游兩岸地處丘陵山區,以農業為主業,鄉鎮企業不多,水質未受到污染,當地盛產水稻、玉米、紅薯等農作物,每到收穫季節,山坡上的糧食殘餘顆粒連同各種蟲子等被雨水沖入河中,形成魚類的大量食物,水中水生植物又多,魚類食物來源豐富。因此凱江生長的魚類也十分豐富,凱江主要生長的魚類為鯽魚、鯉魚、鯰魚(當地人叫鰱巴朗)、草魚、白鰱、烏魚(烏棒)、甲魚、黃顙(黃刺丁)、三角鋒和其它一些不知名的雜魚。凱江河的野生魚類,多集聚在各圍堰一段。野生鯽魚個體較大,體形修長,肉厚而味道鮮美。
凱江河除了野生魚類外,前些年羅江縣樹脂廠因污水處理未達標,由當地環保部門責令該廠連年向凱江放養價值幾十萬的鯉、鯽、草、鰱魚苗,現在該廠達標雖未放養,但以前放的魚苗,就在凱江繁衍下來,這是凱江目前魚較多原因之一。另外,凱江羅江段的盤龍電站,通江鎮的勝利電站,被一葉姓老闆先後承包(均放釣,盤龍堰三元一人、勝利堰二元一人),2005年,該老闆放養了一百萬元的魚苗(以鰱、草鯉魚為主),誰知天有不測風雲,當年八月,適逢上游安縣暴雨山洪,河水猛漲,攔河網瞬間沖跨,一場大水將放養的魚苗沖走幾盡八成,以至目前凱江河的小(500克左右)白鰱小草魚成群。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