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名:凱文·拉德
- 國籍:澳大利亞
- 出生日期:1957.9.21
- 職業:工黨領袖
- 性別:男
人物履歷,生活經歷,所屬黨派,
人物履歷
2007年11月24日, 凱文·拉德(Kevin Rudd)即凱文·路德,當選澳大利亞新總理,在2007年11月24日舉行的聯邦大選中擊敗執政11年半之久的自由黨—國家黨聯盟領袖約翰·霍華德,成為澳大利亞第26任聯邦總理。陸克文是第一位能講流利漢語的西方領導人。
1981年以優異成績畢業於首都坎培拉的澳大利亞國立大學,同年加入澳大利亞工黨。現任工黨領袖,在2007年11月24日舉行的聯邦大選中擊敗執政11年半之久的自由黨-國家黨聯盟領袖約翰·霍華德,成為澳大利亞第26任聯邦總理。凱文·拉德(陸克文)是第一位能講流利漢語的西方領導人。據報導,凱文·拉德 有很深的“中國情結”,他能說一口流利的國語,曾被派往澳大利亞駐北京大使館工作。
“陸克文”是他的自取的中文名。凱文·拉德1957年9月21日出生於澳大利亞東部昆士蘭州的楠伯,是家中4個孩子中最小的。他的國小和中學時代都是在昆士蘭州度過。中學時代的他就口才出眾,學習成績優異。隨後,他就讀於首都坎培拉的澳大利亞國立大學,主修中國語言和中國歷史,1981年以優異成績畢業,同年加入工黨。
1995年任畢馬威會計師事務所中國事務顧問。1997年任澳大利亞昆士蘭大學亞洲語言系副主任。
2001年擔任“影子內閣”外交部長。
2006年12月,凱文·拉德在工黨領導會議中擊敗了金·比茲利,成為工黨領袖。
2007年11月24日,凱文·拉德當選澳大利亞聯邦政府第26任總理。凱文·拉德是第一位能講流利漢語的西方領導人。
2010年9月,凱文·拉德任外交部長。
生活經歷
凱文·拉德於11歲時,他父親在車禍中去世,留下母親一個人撫養四個孩子艱難度日。失去家庭支柱之後,凱文·拉德一家的生活變得艱難。為了養家餬口,凱文·拉德不得不隨母親輾轉奔波。凱文·拉德回憶說,有一次母親忙著找地方落腳,他自己不知不覺在車上進入夢鄉。對於當年的那些經歷,凱文·拉德的哥哥格雷格表示:“不安全感是他努力想要擺脫的。”
這段困頓的經歷給凱文·拉德留下難以磨滅的印象。童年時期的艱苦生活培養了凱文·拉德沉穩、堅韌的頑強性格,對其政治觀點形成強烈影響,在他的政綱中,特彆強調社會福利。
凱文·拉德於1998當選聯邦議員,在國會首次發言時就曾談及小時候的經歷。他說:“和成千上萬的母親一樣,我的母親只能依靠微薄的資助養家餬口。這讓我覺得應該建立完善的社會保障制度來保護弱者。”
15歲時,在中學時代,凱文·拉德開始接觸政治並參加工黨活動,參加地區青年工黨會議,並在中學擔任辯論隊長,初步顯示出從政才能。
凱文·拉德(陸克文)能說一口流利的京腔國語。
10歲時,母親給了凱文·拉德一本關於介紹世界古代文明的書,他第一次接觸到中國文化,開始對亞洲嚮往,特別對中國感興趣,這也促使他在大學裡選擇學習中文。1976年,凱文·拉德進入國立澳大利亞大學學習,主修漢語和中國歷史,成績優異,獲一級榮譽學士學位。在上世紀70年代末,他敏銳地覺察到了中國對外開放政策帶來的機遇,決定把中文作為自己的專業。他不僅研讀中國歷史,也研究亞洲政治。“陸克文”一名便為他就讀大學時所起。20世紀80年代後期,他在澳大利亞駐北京使館擔任外交官,負責分析中國政治及經濟形勢,這些經歷使他對中國的了解遠超過一般澳大利亞政治精英的水平,而他那口流利的國語在西方國家領導人中更是絕無僅有的。
凱文·拉德(陸克文)流利的漢語總是給他語驚四座的機會。連中國國家主席胡錦濤都贊他“漢語講的很流利,對中國非常了解。”2003年胡錦濤訪澳在國會發表演說時,凱文·拉德(陸克文)不用藉助同聲傳譯機便能全程聽懂講演。2007年9月在悉尼舉行的亞太經濟合作組織(APEC)峰會的一次午餐會上,他曾以熟練的漢語語驚四座,博得中國代表團的陣陣掌聲。這使在場的總理霍華德看起來反而成了配角。其後他用漢語與中國國家主席胡錦濤會談30分鐘,獲邀前往北京觀看2008年北京奧運會。
除此之外,凱文·拉德(陸克文)還與中國諸多政府官員、社會人士關係密切。他還致力於促進中美關係,在APEC峰會期間與美國總統布希會談時,曾推薦美國記者庫爾蘭齊克所撰《魅力攻勢》一書,該書分析中國軟實力的增長與美國影響力下滑的原因。
在選戰中,凱文·拉德(陸克文)也不忘自己的“中國牌”。他強調澳中兩國間未來在商業、國防安全以及環境議題上的合作有重要影響,而且他相信自己在談到中國或是相關事務時,對霍華德“有絕對的優勢”。
凱文·拉德(陸克文)和中國媒體關係良好。比如,他和中央電視台著名節目主持人芮成鋼私交甚厚,彼此以“老陸”、“小芮”相稱。
凱文·拉德(陸克文)夫婦育有三個孩子,長女傑西卡是位律師,2007年嫁給一位澳大利亞籍香港後裔Albert Tse,兒子尼古拉斯曾就讀於中國復旦大學,正在上高中的小兒子馬克斯也已經開始學習中文。
所屬黨派
在競選活動中,凱文·拉德提出“新領導”、“新思想”的競選口號,承諾獲勝後將在勞資關係、教育、醫療和網際網路基礎設施建設等領域進行重點改革,使勞動家庭獲得最大益處;在應對氣候變化方面,他承諾將簽署政府一直拒絕簽署的《京都議定書》。在外交政策中,他表示要堅定地維護與美國的戰略關係,並繼續推動和深化同亞洲國家、特別是中國和印度等國在各領域的合作。他還表示如果工黨獲勝將從伊拉克撤出澳大利亞的戰鬥部隊。
針對68歲的霍華德已近暮年的特點,陸克文利用各種機會突出自己年輕、親民的形象。上任工黨主席之後,他走訪澳洲各地,展開“傾聽之旅”,每周做客電視談話節目,出席各種公眾活動,宣傳自己和工黨的政治主張。
凱文·拉德有意淡化工黨的左翼色彩,主張溫和、務實的政策,他提出的競選綱領亦緊貼民生問題,包括擴大醫療福利,為低收入者提供免費醫療,增加教育投入,提高中國小教學質量,大幅降低高等教育學費,政府加大對基礎設施建設的投資等。
從這些政策中,人們不難發現英國前首相布萊爾的影子,對此,凱文·拉德並不諱言。他稱,澳大利亞工黨要想成功,就必須走英國工黨的改革之路,走兼顧公平與自由競爭的“第三條道路”。
在霍華德自由黨政府執政11年中,澳洲經濟表現不俗,保持了強勁的增長,澳元匯率屢創新高,失業率保持在較低的水平。但受貿易順差和資本流入的影響,澳大利亞的通脹水平也日益高啟,房地產價格上漲尤其明顯。為遏制通脹,澳基準利率已達6.5%,為十年來最高。高房價和高利息成本令很多澳大利亞人頭痛不已。凱文·拉德認為,政府有必要對此干預,承諾當選後的五年中將撥款5億澳元補貼5萬個初次購房的家庭,並減免6億澳元的稅收以鼓勵開發5萬套出租房屋。
勞資關係上,凱文·拉德代表的工黨認為霍華德政府推行的勞資關係法過於極端,損害了工方利益。他認為,失業率低是受全球因素影響,不能僅歸功於執政黨政府,並宣布,當選後將履行承諾,爭取在2012年前徹底廢除“工作選擇法案”。
凱文·拉德與霍華德另一個態度迥異的領域是在應對全球變暖問題上。同布希政府一樣,霍華德政府一直對此態度曖昧,澳大利亞和美國是已開發國家中為數不多的未加入《京都議定書》的大國。凱文·拉德則鮮明地打出環保大旗,承諾工黨上台後,將正視氣候變化對澳帶來的威脅,儘快批准《京都議定書》,訂立減排目標,力促在全球範圍內建立“溫室氣體減排交易體制”。同時,他也堅決反對自由黨建造核電站滿足能源需求的計畫。
在對外政策方面,對於美澳聯盟,凱文·拉德表示自己是“澳美同盟的支持者”,但同時強調澳大利亞不會充當美國的傀儡。他和霍華德的一個明顯分歧體現在伊拉克駐軍問題上。凱文·拉德承諾,當選總理後將撤回駐伊拉克的全部澳大利亞部隊。而霍華德一直被視為美國總統布希的一名重要盟友。
除了支持“一個中國”、主張加強對華關係外,凱文·拉德領導的工黨同樣主張進一步加強同亞洲各個國家尤其是東協和中日韓的關係。凱文·拉德認為,澳大利亞應該在地區和國際事務中發揮與自身能力相當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