凃宗瀛

凃宗瀛

塗宗瀛,號朗軒,安徽六安人。以舉人銓江蘇知縣。曾國籓督兩江,檄主軍糈,累保授江寧知府。同治九年,擢蘇松太道。明年,遷湖南按察使。湘民故健訟,都察院歲所下獄輒逾百數。宗瀛為立條教,允首悔,懲誣告,並嚴定審理功過章程,弊乃稍革。晉布政使,仿朱子社倉法,建立長沙府倉。光緒三年,拜廣西巡撫。苗、瑤、倮儸獷悍梗化,檄所屬廣建學塾,刊孝經、國小諸書,使之誦習;又自撰歌詞以勸戒之。時晉、豫大旱,移撫河南,割取俸餘萬二千金助賑,招流亡,給籽種,老穉無依者,設廠收養,強有力者任工作。世與曾國荃賑晉並稱雲。七年,調湖南巡撫。撫標兵譁變,懲四人而事定。及擢總督,又有武漢教匪之亂,捕誅數十人,亦遂安堵。言官先後糾彈,事下彭玉麟,坐才力竭蹶,糹圭吏議。無何,御史陳啟泰劾宗瀛務封殖,仍下玉麟按覆,玉麟後白其誣。時左宗棠督江南,欲規復淮鹽、減川引,宗瀛以減川增淮,關川省數十萬鹽丁運夫生計,因抗疏力爭,言:“按年減運,則未運者將盡化為私。縱使湖北置兵徼循,而巫峽流急,鹽船下駛,瞬息百里,兵少力不能制,多恐滋生事端。且鄂餉無著,下拂輿情,上虧國帑。”辭愷切。未幾,稱疾乞休歸。初,宗瀛從廷棟講學,為刊遺集,以理學稱。家居十餘載,以徐延旭獲譴,追坐舉主,下部察議。二十年,卒,年八十三。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凃宗瀛
  • 別名:號朗軒
  • 出生地:安徽六安
  • 享年:八十三
  • 時期:清
前身後事,指揮部,不明事,

前身後事

○六安新周報記者 朱天明
皋城南大門——古鎮毛坦廠,山清水秀,氣候宜人;民風純樸,人傑地靈;明清老街的歷史風貌,當年車馬碾過的歷史痕跡,劉鄧大軍躍進大別山留下的硝煙,讓人們對這個歷史名鎮總是充滿無限遐想。
來到毛坦廠,熱情的主人會帶你到處轉轉,看風景,讀歷史,這時我們聽到最多的便是關於清朝湖廣總督塗宗瀛的故事。
鎮上好友山里老叟是一家文學網站的版主,關於毛坦廠的風物掌故早已爛熟於心,說起塗宗瀛的身前身後事更是如數家珍。

指揮部

與毛坦廠中學一牆之隔一座古色古香的院落,抬頭望去,門頭漆黑的匾額上書寫著“塗公祠”三個金色的大字,這裡便是清朝湖廣總督塗宗瀛的祠堂,建於光緒年間,距今已有120多年歷史了。解放戰爭時期,這裡可是劉鄧大軍第三縱隊司令員陳錫聯指揮著名的張家店戰役的地方。
山里老叟的精彩敘述,仿佛將記者帶入60多年前的那場鏖戰。1947年9月劉鄧大軍第三縱隊在皖西地方武裝的配合和民眾的支援下,在今天的六安市金安區張家店與敵人展開激烈戰鬥,獲得大勝,這便是著名的張家店大捷,該場戰役是劉鄧大軍躍進大別山後的第一戰,標誌著我軍打開了皖西鬥爭的新局面,拉開了全國戰略反攻的序幕。
因為毛坦廠鎮距離戰爭的發生地只有20公里,指揮部順理成章地設在了鎮內最寬敞的塗氏祠堂內了。
今天設在塗公祠內的紀念館,再現了歷史經典張家店戰役。在這裡記者看到復原的“三縱指揮部作戰室”、“陳錫聯司令員休息室”、“鄭國仲副司令員休息室”等歷史場景。“巧誘敵、欲擒故縱”,“圍頑寇、瓮中捉鱉”,“打援敵、以少勝多”等中國陸戰經典戰術,也讓塗公祠多了一份神聖。
晚清名臣塗宗瀛的發跡史
晚清名臣——湖廣總督、例領兵部尚書的塗宗瀛,是從六安走出去的大人物。1812年生於六安東河口鎮花石嘴村藕塘埂莊。祖上三代均以教私塾為生。五歲起即隨祖父桂林公、父親蘊輝公在家祠、霍山和六安等地讀私塾。十九歲娶沈氏為妻,婚後開始了他的塾師生涯。期間,他五次參加童子試(即州試),直到25時,方才取得二等案首秀才。
之後,他又開始走上鄉試(即省一級的科舉考試,當時考場設在南京夫子廟旁)之路,先後四次應考,卻是名落孫山。直到33歲時,塗宗瀛五應鄉試才中了舉人。此後,他又五入京城參加會試考進士,結果與參加童子試、鄉試一樣,屢考不中,成為當時有名的復讀生。
好在他吉人自有做官運,更有貴人相提攜。落榜期間,他先後在蘇州知府桂超萬等處充當幕僚或教書;在大翰林院編修陳介棋公寓開館教書;應山東布政使吳廷棟之約,在泰安嶽麓書院講學;他一生最重要轉折點是的得到京師舊交、兩江總督曾國藩,江蘇巡府李鴻章兩位清朝重臣的舉薦。51歲的塗宗瀛,從此成為曾府中的“三聖七賢”的三聖之一。
後在曾的保舉下,升任江寧知府,蘇松太道台即上海道台,併兼海關道台。此間,他為淮軍提供了大量糧餉,因此又成為淮系人物的重要成員之一。1871年,在李鴻章等人的保舉下,塗宗瀛升授湖南按察使。1874年,升湖南布政使。1876年,升廣西巡撫。當年升為湖廣總督,並領兵部尚書銜。
1894年7月27日,一代名臣塗宗瀛在家中病世,享年83歲。三年後,由次子習咯(忠獻大夫、侯選郎中)敬事父母,合葬於今東河口鎮西河沖村黃塘埂“仙鶴磨雲”寶地。
塗宗瀛從18歲起,一生五應童試,五應鄉試,五應會試,歷經34年的趕考生涯,衙門,最終當上了湖廣總督,成為晚清一品大臣,又可謂大器晚成。縱觀塗公一生,真是應了那名古話:有志者事竟成。

不明事

塗宗瀛在湖廣總督任上,正是他老年春風得意時,卻先後引來三次糾彈。《清史稿》說其中一次是“御史陳啟泰劾宗瀛務封殖(可能是說他利用職權貪污占地)。”三次都交欽差彭玉鱗查處,彭均以否認而了案。
可能就因有人告他貪污,塗宗瀛是個“貪官”的訊息就在家鄉不脛而走。其中有聲有色的軼聞就有:一次塗宗瀛將所貪銀子,裝在花盆下面,上面栽花。用手車往家運。途中遇到欽差彭玉鱗,車夫有意將車翻倒,銀子撒滿一地。彭欽差忙問這是怎么回事?押車夫忙說:“這是塗大人多年積蓄,運回家鄉修橋補路做善事的”。
彭說:“那好,等塗大人修好橋補好路,本官再前往祝賀吧。”就這樣,塗宗瀛只好在毛坦廠家鄉鳳凰沖修了一座寶齡橋,在大龍崗與小龍崗交界處修了一條五華里長的石橋路。塗宗瀛修橋修路確有此事,橋路至今尚存。但所用之銀是他貪來的,還是他捐獻的?就又成了不明之事。
不過據清史記載,他“在原籍置有田產一千數百畝”。“發跡後在六安二道巷建宅第(人稱塗氏大公館)”。不僅如此,塗宗瀛在毛坦廠老街的“光錄大夫第”(人稱小公館)和“塗光錄公祠”等多處古徽派建築,如今已成了皖西古文化一道非常亮麗的風景線。
這些建築用銀是否全是塗宗瀛的薪俸,今人當然又無法知曉。塗宗瀛作為封建官僚的要員,在王朝大廈搖搖將傾的混亂之時,還能為人民作了那么多的好事,實為難能可貴。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