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兵器戰爭(軍事術語)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2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一般認為,冷兵器時代從原始社會晚期至公元10世紀,分為石器時代、青銅時代和鐵器時代三個階段,與之相適應,冷兵器戰爭也經歷了產生、發展、成熟三個階段。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冷兵器戰爭
  • 釋義:冷兵器時代從原始社會晚期至公元10世紀
石器時代,青銅時代,鐵器時代,

石器時代

冷兵器戰爭產生階段(石器時代)。相當於新石器時代後期,即原始社會晚期。當時最先進的工藝是磨製石器,因此原始兵器也以磨製的石兵器為代表,同時也大量使用木、骨、蚌角製作的兵器。這一時期,生產力發展和私有制萌發促進了原始社會的解體,部落聯盟向國家過渡,部落聯盟之間不斷發生激烈而殘酷的原始戰爭。作戰方式主要是徒步混戰,並採用偷襲和伏擊等手段。相傳中國上古時期,黃帝打敗蚩尤就使用了原始的徒兵戰陣。

青銅時代

冷兵器戰爭發展階段(青銅時代)。公元前40世紀初,西亞的一些地區率先進入青銅時代。約在公元前21世紀的夏朝,中國進入青銅時代,經商、西周、春秋到戰國,延續2000多年。最精銳的兵器由青銅製作,也使用石、骨製作的兵器,防護裝具以皮甲冑為主。青銅工具和木工技術的發展,促進了木質戰車的產生。徒步格鬥被車戰取代,戰車兵逐漸成為軍隊的主力。出現了陣法作戰等作戰方式。夏後氏伐有扈氏的甘之戰中,使用了戰車。公元前11世紀,周武王伐紂的牧野之戰,周軍使用了300乘的戰車方陣。舟師在春秋時期建立,並多次在江河、海上作戰。作戰方式多以戰船列陣,箭、弩遠射,接舷格鬥或以船身衝撞對方等。

鐵器時代

冷兵器戰爭成熟階段(鐵器時代)。鐵器最早產生於公元前20世紀的小亞細亞西臺地區。公元10世紀,鐵器發展到高峰。雖然中國進入鐵器時代約在戰國晚期,但發展很快並居於世界先進水平。鐵兵器遠比青銅兵器鋒利且有良好的韌性,遂逐漸取代青銅兵器,防護裝具也以鐵器製造為主。鐵兵器的出現還促進了騎兵的迅速發展,軍隊的主力逐漸被重裝騎兵取代,戰爭規模和作戰空間也隨之增大,原來單一的密集陣形逐漸被有彈性、機動、靈活的多元陣形取代。漢武帝尤其重視騎兵作戰,多次大規模使用騎兵遠程奔襲,擊敗匈奴軍。到了中國的漢代,鐵兵器已基本取代青銅兵器。包括:①主要依靠人的體能及畜力等能量形式作戰。在冷兵器的發展過程中,儘管出現了由石木兵器到鐵兵器的飛躍,出現了拋石機、弓弩等投擲、射遠兵器,但武器作用的距離極為有限,戰爭的基本形式是面對面廝殺,士兵所使用的刀、劍、斧、矛、攻城槌等武器僅僅傳遞能力而不能轉換能量,戰場上的能量對抗主要是人體力的較量。②陣式作戰是主要的作戰方式。原始社會末期,人們在狩獵和戰鬥中漸漸懂得了只有結群行動,才能有效地保護自己,因此在作戰中,常常採取幾個成員為一組進行戰鬥。隨著金屬兵器的出現、戰爭規模的擴大,人們逐步認識到布陣作戰能夠產生更大的戰鬥力,嚴整密集的戰鬥隊形――方陣開始出現。不論是步兵還是戰車,最初都是排成整齊的隊伍,以整個方陣作為一個戰術單位,交戰時用緩慢的速度向前移動。隨著鐵兵器的大量使用,戰場上出現了步、騎、車兵的配合作戰。作戰時,根據兵力多寡,結合地形進行作戰編組,陣式作戰逐漸由單一的方陣發展為圓陣、雁陣等多種樣式,規模開始增大。在作戰方法上,出現了伏擊、誘擊、正面突擊、奇襲、迂迴、包圍、遠程奔襲、大縱深追擊與退卻等多種形式。騎兵的衝擊力和大規模機動,使冷兵器發揮出最佳戰鬥力。③作戰指揮方式相對簡單。冷兵器時期的軍隊主要由步兵、車兵和騎兵組成,指揮方式通常是國王或將帥親臨戰場統一實施。指揮手段主要用擊鼓、鳴金、吹角、揮旗、點火等音響和目視信號,或以符牌、文書調兵遣將,指揮作戰。指揮機構比較簡單,僅有少量謀士和輔助人員協助國王或將帥指揮。火器普及之前,冷兵器技術的基本結構沒有發生質的變化,作戰方式和戰鬥原則也沒有根本的改變。在整個冷兵器時期,作戰方式始終是集團布陣、短兵相接的白刃格鬥。火藥發明以後,火器逐漸發展起來,冷兵器戰爭逐漸被熱兵器戰爭所取代。
發布者:中國軍事百科全書編審室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