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窖

冰窖

冰窖是古時人們常用以儲冰避暑的窖穴,隨著科學的發展,冰櫃、空調取代了天然凍的功能,冰窖、天然冰便逐漸消失了。早年天然冰給人帶來的清涼世界已經變為歷史了。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冰窖
  • 外文名:Icehouse
  • 作用:古時北京的製冰機構
  • 文獻:《藤陰雜記》,《帝京歲時紀勝
古代製冰機構,史料記載,現代冰窖,

古代製冰機構

——古時北京的製冰機構
老北京人,每到夏天愛吃冷食,冰鎮西瓜、冰鎮水果、冰鎮銀耳蓮子羹,愛飲冰鎮汽水兒,冰鎮酸梅湯等。提起冰鎮餐飲,不能不說說昔日的冰窖。
老北京時冰窖分為兩種,一為官辦冰窖,一為民辦冰窖。二者加起來,得有數十座。官辦冰窖多為磚石砌築的拱形地下冰窖,民辦冰窖則皆為挖掘土坑,窖穴貯冰。官辦冰窖,又分兩類,一類是直接為皇宮服務的御用冰窖,一類是為官衙或王府服務的吏用冰窖。現如今,民辦冰窖早已無處可尋了,官辦冰窖至少還有3處尚完好保存著,一在紫禁城內;一在北海公園東門陟山門街雪池胡同,號稱雪池冰窖;一在北海公園東夾道恭儉胡同五巷五號,號稱恭儉冰窖

史料記載

北京市文物保護單位名單中以冰窖為主體的有兩處,一是雪池冰窖,一是恭儉冰窖。雪池冰窖建於明代,重修於清康熙年間。《藤陰雜記》記載:“雪池,康熙中賜蔡升元,內府司員,冰雪施工,如期告竣,令同知陳元龍送歸新第。”見蔡紀恩詩。康熙萬壽盛典:又前過石橋,進雪池紅門夾道,燈廊數百,半道左右鼓亭各一。雪池冰窖是皇家禁地西苑冰窖,位於北海東門與景山西門之間的陟山門街路北。雪池冰窖當初共有6座冰窖,現存之冰窖,乃康熙年間重修的。雪池,典出“雪窖冰天”,是冰窖的雅稱,為地下建築,地面上只露出1米來高的四壁,無窗,窖頂是人字形的起脊雙坡,覆蓋琉璃筒瓦,內部為拱形,很像一個地下城門洞子,冰窖的牆體和拱券全部用磚砌築而成,白灰勾縫,非常堅固。內部空間長25米,寬10米,高10米,窖門有1米多厚,密封隔熱性能非常好;大約能盛2500立方米冰,6座冰窖大約能盛15000立方米冰。
潘榮陛著《帝京歲時紀勝》載:臘八日御河起冰貯窖,通河運冰貯內窖,太液池起冰貯雪池冰窖,開謻門運之。各門護城河打冰,於河邊修土窖貯之,夏日出易甚便。引文中的“謻門”,今存;當年是專門為向雪池冰窖運凍的門,平時常閉而不開。
恭儉冰窖的建築年代和規制,大約與雪池冰窖的建築年代和規制是基本相同的。恭儉冰窖,因位於恭儉胡同而得名。恭儉胡同原名為內官監胡同,明代是內官監衙門所在地。內官監衙門的職能是什麼呢?《蕪史》云:“內官監所管十作,曰木作、石作瓦作、塔材作、土作、東作、西作、油漆作、婚禮作、火藥作,並米糧庫、營造庫、皇壇庫、里冰窖、金海等。”
據《大清會典》記載:清廷在京城共分四處設冰窖十八座,由工部都水司掌管,統稱官窖,特供宮廷或官府用冰,恭儉冰窖即其中一處。恭儉胡同之得名,始於民國年間,當時已無皇室宮廷存在。照理說,恭儉冰窖之名似不甚確切,是否應當叫內官監冰窖更為貼切一些?理由是,該冰窖隸屬於內官監,位於內官監胡同。

現代冰窖

如今,古代冰窖遺存很少了。但還有許多以冰窖命名的地名,可供人們訪古懷舊。雪池胡同雪池冰窖所在地;冰窖口胡同,在德勝門外,在其北部尚有冰窖後巷(又稱冰窖後身);冰潔胡同,在阜成門北順城街,原稱冰窖胡同,1965年改今名。冰窖廠胡同,在正陽門外三里河,今為冰窖廠國小所在地。在北海公園北門外,也有冰窖胡同,該處的冰窖是土窖,20世紀50年代初尚可存冰。在今中關村一帶有冰窖;海淀鎮也有冰窖胡同,20世紀末,這條小巷才被中關村西區所代替。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