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穆旦著現代詩歌)

《冬》是當代詩人穆旦創作的一首現代詩歌。這是一首感情明朗、主題鮮明的抒情詩,通過對冬的描寫,凝聚和概括了詩人晚年的人生感受和思考。

全詩共分為四個部分,每一個部分都相對獨立存在,但每一個部分之間又通過一條感情主線相互聯繫在一起,使整首詩的結構嚴謹,各部分之間割捨不斷。第一部分主要描寫了“我”對冬的看法和感受,第二部分緊接著第一部分繼續描寫、抒情,形象的描寫出了冬的嚴酷;第三部分又重新回到了對冬的描寫,通過人們在冬天裡所做的事描寫了冬的特點;第四部分是全詩的收尾部分,描寫冬夜曠野里一群粗獷旅人,在簡陋的土屋裡經過短暫的歇息後,又跨進無邊黑夜,走上漫漫長旅。整首詩平淡通俗,沉鬱恬靜。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冬
  • 創作年代:當代
  • 作品體裁:現代詩歌
  • 作者:穆旦
  • 作品出處:《穆旦詩選
作品原文,創作背景,作品鑑賞,名家點評,作者簡介,

作品原文

我愛在淡淡的太陽短命的日子,
臨窗把喜愛的工作靜靜做完;
才到下午四點,便又冷又昏黃,
我將用一杯酒灌溉我的心田。
多么快,人生已到嚴酷的冬天。

我愛在枯草的山坡,死寂的原野,
獨自憑弔已埋葬的火熱一年,
看著冰凍的小河還在冰下面流,
不知低語著什麼,只是聽不見。
呵,生命也跳動在嚴酷的冬天。

我愛在冬晚圍著溫暖的爐火,
和兩三昔日的好友會心閒談,
聽著北風吹得門窗沙沙地響,
而我們回憶著快樂無憂的往年。
人生的樂趣也在嚴酷的冬天。

我愛在雪花飄飛的不眠之夜,
把已死去或尚存的親人珍念,
當茫茫白雪鋪下遺忘的世界,
我願意感情的熱流溢於心田,
來溫暖人生的這嚴酷的冬天。
寒冷,寒冷,儘量束縛了手腳,
潺潺的小河用冰封住了口舌,
盛夏的蟬鳴和蛙聲都沉寂,
大地一筆勾銷它笑鬧的蓬物。

謹慎,謹慎,使生命受到挫折,
花呢?綠色呢?血液閉塞住欲望,
經過多日的陰霾和猶疑不決,
才從枯樹枝漏下淡淡的陽光。

奇怪!春天是這樣深深隱藏,
哪兒都無訊息,都怕崢露頭角
年輕的靈魂裹進老年的硬殼,
仿佛我們穿著厚厚的棉枖。
你大概已停止了分贈愛情,
把書信寫了一半就住手,
望望窗外,天氣是如此肅殺,
因為冬天是感情的劊子手。

你把夏季的禮品拿出來,
無論是蜂蜜,是果品,是酒,
然後坐在爐前慢慢品嘗,
因為冬天已經使心靈枯瘦。

你那一本小說躺在床上,
在另一個幻象世界週遊,
它使你感嘆,或使你嚮往,
因為冬天封住了你的門口。

你疲勞了一天才得休息,
聽著樹木和草石都在嘶吼,
你雖然睡下,卻不能成夢,
因為冬天是好夢的劊子手。
在馬房隔壁的小土屋裡,
風吹著窗紙沙沙響動,
幾隻泥腳帶著雪走進來,
讓馬吃料,車子歇在風中。

高高低低圍著火坐下,
有的添木柴,有的在烘乾,
有的用他粗而短的指頭
把菸絲倒在紙里捲成煙。

一壺水滾沸,白色的水霧
瀰漫在煙氣繚繞的小屋,
吃著,哼著小曲,還談著
枯燥的原野上枯燥的事物。

北風在電線上朝他們呼喚,
原野的道路還一望無際,
幾條暖和的身子走出屋,
又迎面撲進寒冷的空氣。
1976年12月

創作背景

穆旦1958年起便在政治煙塵中蒙難近20年。此詩作於1976年12月。那時十年浩劫剛剛結束,有了希望,但是真正的春天還沒到來。詩人在這一年的冬天,寫出了這首絕筆。穆旦說過,他最愛的兩個季節是秋天和冬天,因為它們體現著收穫、衰亡、沉靜之感。《冬》是詩人晚年對人生的思考,也是詩人的一個“悲觀的終結”,反映了“一個身處黑暗的命運隧道人”在生命臨近終點前的心態。

作品鑑賞

《冬》是穆旦晚年創作中最重要的作品之一,也是在他整個創作中非常突出的詩作。
全詩共分為四個部分,每一個部分都相對獨立存在,各有各的內容,但每一個部分之間又通過一條感情主線相互聯繫在一起,使整首詩的結構嚴謹,各部分之間割捨不斷。
整首詩的寫作手法很平淡,很通俗,以平實的敘述為主。第一部分主要描寫了“我”對冬的看法和感受,這裡的“我”可以理解為是作者自己也可以看成是與作者同一時代的,與作者有著相同經歷的人。在這一部分中作者通過“我”這一意象表明了作者的喜愛之情。詩的第一句就說:“我愛在淡淡的太陽短命的日子,/臨窗把喜愛的工作靜靜做完。”但是這裡的喜愛並不是對冬而言的,因為在下文中作者用“嚴酷”來形容冬。作者所喜愛的是在冬季中所做的事,在詩中作者寫道“生命在跳動”“感情的激流溢於心田”,這說明作者實際喜愛的不是冬而是以上這些。表達了作者對於生命、親情、友情的嚮往,渴望去回憶美好的時光,品味人生,享受生活。雖然表面看上去平淡無奇,但卻充滿了感情。為下面幾個部分繼續抒情做了鋪墊。
第二部分緊接著第一部分繼續描寫、抒情。這一部分大量地運用了擬人這種修辭手法,形象的描寫出了冬的嚴酷。詩中寫冬使手腳被束縛,使笑鬧平息,使生命受到挫折等。在這一部分中作者開始將冬這一意象形象化、具體化,使得冬給讀者一種寂靜、冷酷、灰暗的感覺。這樣就照應了前一部分,作者其實不愛冬。在這一部分中有一句話“奇怪!春天是這樣深深隱藏”,這裡可以十分明顯地看出作者對春天的嚮往,對春天的期盼。表明作者的內心充滿了希望,這種希望不會因為環境的惡劣而削減。在這一部分的最後作者寫到“年輕的靈魂裹進老年的硬殼,/仿佛我們穿著厚厚的棉襖”。這一句使得整個第二部分從簡單的對冬季自然環境的描寫轉入了作者內心思想的描寫。這一句作者運用了比喻和擬人兩種修辭手法,使得“年輕的靈魂”與“我們”相同,“老年的硬殼”與“厚厚的棉襖”相同。作者想要說明“我們”是年輕的,有朝氣的,只不過現在沒有表現出來罷了。至於沒有表現出應有的那種朝氣蓬勃的原因,就是因為受到了客觀的外部條件的制約,冬就是制約著“我們”的外部條件。只要冬天一過去,就會像脫去棉襖那樣將老年的硬殼脫去,重新煥發出青春與激情。這裡抒發了作者希望煥發出青春與激情,拋棄過去的那一種沉悶的生活,也表明了作者對新時代充滿追求和理想。這裡是整首詩感情的第一個高潮。
第三部分又重新回到了對冬的描寫,但沒有直接描寫冬的自然景色,而是通過人們在冬天裡所做的事描寫了冬的特點,冬成為了感情、好夢的劊子手,使心靈枯瘦,使你的行動受到限制。這就承接了上文,冬是制約人的外部條件。這樣一來冬就更加形象化、具體化了。冬不再只是一個季節,而是一個特定的社會環境。到這裡作者的情感終於明朗化,作者不喜歡這個社會環境,要追求一個新的社會環境。一個開放的、充滿感情的、自由的社會。
第四部分是全詩的收尾部分,特別感人,詩人以平實樸素的筆調,描寫冬夜曠野里一群粗獷旅人,在簡陋的土屋裡經過短暫的歇息後,又跨進無邊黑夜,走上漫漫長旅,在“枯燥的原野上枯燥的事物”的廣漠背景上,這些粗獷人群的身影使人怦然心動,它象徵著在生命的最後時刻,在絕望的邊緣里,詩人仍不放棄生存、抗爭和追問的努力。這一部分看上去與全詩的關聯並不是很大,但事實上這一部分是全詩感情的延續,人們從來沒有停止過向冬挑戰,哪怕是在暴風雪最猛烈的時候。給人以無限的想像空間。作者崇尚這種精神,這也是作者要抒發的感情,嚮往自由,不屈服,為了理想決不妥協。再一次地表達了作者對新時代充滿追求和理想,這是全詩情感的第二次高潮。
這是一首感情明朗、主題鮮明的抒情詩,通過對冬的描寫,凝聚和概括了詩人晚年的人生感受和思考。在北方寒冷的冬季里,詩人反覆吟誦“人生本來是一個嚴酷的冬天”,寒冷使心靈變得枯瘦,就連夢也經不起寒風的嘶吼,唯有友誼和親情聊可慰藉,唯有工作可以抵禦它的侵襲。它大約是穆旦生前最後一首詩作,《冬》表明,穆旦經過漫長詩歌翻譯生涯,以及人生的不斷磨礪與錘鍊,其詩歌技藝越發嫻熟精湛了。

名家點評

南開大學外國語學院教授王宏印:這是一組抒情性很強的詩,也是穆旦最後的詩篇。它象徵著詩人度過的不算長的人生的最後一個季節的結束,雖然他的藝術人生靠了他的詩而不朽。(《詩人翻譯家穆旦(查良錚)評傳》)
清華大學中文系教授藍棣之:在《冬》里一片交響音樂中,突出的調子是:生命跳動在嚴酷的冬天,渴望感情的熱流的溫暖。詩人在冬天裡有好夢,他奇怪為什麼深藏的春天還沒有一點兒訊息。從季節看,是從春到冬,大自然逐漸蕭條,而從詩人的心境看,似乎他的希望在逐漸復歸。春日裡他感覺到過一剎那生的進攻,夏日裡他透露出關心國家大事,秋日裡他恬靜安詳,總結,沉思,冬日裡他復活了種種希望。所以儘管這些詩看去與時代社會無甚關係,實際上有一條感情的線索可尋。在最幻滅、最絕望的時候,詩人仍懷有一絲最潛在的希望,到十年浩劫結束的時候,詩人的心靈真正開始復活了。這些詩也說明了穆旦詩一貫的內涵。(《論穆旦詩的演變軌跡及其特徵》)
北京外國語學院教授王佐良:他的這首《冬》可以放在他最好的作品之列,而且更有深度。這原因,據我看是兩個。一個是他真的有感,不是一次偶然的衝動,而是長年累月積累起來的深刻感受。另一個是詩藝上的嚴格。格律謹嚴,大多數詩行字數一樣,腳韻從頭到底(每節2、4、5行之末押韻),不讓任何浮詞、時髦詞、文言詞進入。他的詩歌語言最無舊詩詞味道,同過去一樣是當代口語而去其蕪雜,是平常白話而又有形象的色彩和韻律的樂音……因此,從任何方面說,《冬》都是一種恢復,又是一種發展。熟人們幾乎是像期待濟慈的莎士比亞化階段那樣期待著穆旦的新的詩歌年華。(《穆旦:由來與歸宿》)

作者簡介

穆旦(1918~1977),原名查良錚,愛國主義詩人、翻譯家。出生於天津,祖籍浙江省海寧市袁花鎮。曾用筆名梁真,與作家金庸(查良鏞)為同族的叔伯兄弟,皆屬“良”字輩。20世紀80年代之後,許多現代文學專家推其為現代詩歌第一人。穆旦於20世紀40年代出版了《探險者》《穆旦詩集》(1939年~1945年)、《旗》三部詩集,將西歐現代主義和中國傳統詩歌結合起來,詩風富於象徵寓意和心靈思辨,是“九葉詩派”的代表詩人。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