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瓜黑脛病是由真菌侵染引起的植物病害,主要作用在冬瓜、黃瓜葉片、葉柄和莖等部位。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冬瓜黑脛病
- 別名:Coriander and parsley leaf spot
- 病原中文名:冬瓜尾孢
- 病原拉丁學名:Cercospora petroselini Saccardo
- 病原分類地位:半知菌亞門
基本信息,為害症狀,病原特徵,傳播發病,防治方法,
基本信息
中文名: 冬瓜黑脛病
英文名: Coriander and parsley leaf spot
病原中文名: 冬瓜尾孢;冬瓜葉點霉;冬瓜殼針孢
病原拉丁學名: Cercospora petroselini Saccardo稱冬瓜尾孢;Phyllosticta petroselini Rothers稱冬瓜葉點霉;Septoria petroselini Desmazieres稱冬瓜殼針孢
病原分類地位: 半知菌亞門
病害類型: 真菌
主要危害作物: 冬瓜、黃瓜
主要為害部位: 葉片、葉柄和莖
為害症狀
主要危害葉片、葉柄和莖,葉片染病初生橄欖色至褐色、不規則形或近圓形小病斑,邊緣明顯,擴展後中央灰色,病斑上著生黑色小粒點,即病原菌子實體。嚴重的,病斑融合成片,致葉片乾枯。葉柄和莖染病,病斑為條狀或長橢圓形褐色斑,稍凹陷。
病原特徵
主要有3種真菌。即Cercospora petroselini Saccardo稱冬瓜尾孢;Phyllosticta petroselini Rothers稱冬瓜葉點霉;Septoria petroselini Desmazieres稱冬瓜殼針孢,均屬半知菌亞門真菌。Cercospora petroselini分生孢子梗束生,褐色,頂端色淺,具0~6個隔膜;分生孢子無色鞭狀,具隔膜3~12個。Pbllosticta petroselini分生孢器球形至近球形;分生孢子長橢圓形或長卵形,無色,直或微彎。Septoria petroselini分生孢子器扁圓形黑色,生於葉上或莖上病斑表皮下,頂部具孔口;分生孢子無色,絲狀,直或屈曲,具3個隔膜;分生孢子梗短,不明顯。
傳播發病
病菌主要以菌絲體潛伏在種皮里或隨病殘體留在土中越冬。潛伏在種皮里的菌絲能存活1年以上,可作遠距離傳播,菌絲上產生分生孢子梗和分生孢子借風、雨、農具及農事操作傳播蔓延。在濕度大有水滴條件下,分生孢子萌發,產生芽管後從氣孔或直接穿透表皮侵入。本病屬高溫域病害,溫暖高濕利於發病,生產上20~25℃和多雨條件下發病重。此外,白天晴,夜間結露,或氣溫忽高忽低或過高過低致寄主生長不良,抗病力下降都會使該病發生或流行。
防治方法
(1)選用無病種子或進行種子消毒。如種子帶菌,先把種子置入48~49℃溫水中浸30分鐘,不斷攪拌,使種子均勻受熱,浸種完畢迅速置入冷水中降溫,晾乾後播種。
(2)加強管理。畦面要平,適當密植,及時間苗、鋤草。注意通風透光、降低田間濕度,嚴禁大水漫灌。
(3)收穫後馬上清除病殘體,以減少菌源。
(4)發病初期開始噴灑50%利得可濕性粉劑1000倍液或40%增效瑞毒霉可濕性粉劑1000倍液、50%多·霉威(多菌靈加萬霉靈)可濕性粉劑1000~1500倍液、75%百菌清可濕性粉劑600倍液,隔7~10天1次,連續防治2~3次。採收前7天停止用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