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狀突起是2009年公布的古生物學名詞。
中文名稱 | 冠狀突起 |
英文名稱 | crest |
定 義 | 近弧形的脊狀突起。 |
套用學科 | 古生物學(一級學科),古無脊椎動物學(二級學科),節肢動物門(三級學科) |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冠狀突起
- 外文名:crest
- 所屬學科:古生物學
- 公布年度:2009年
冠狀突起是2009年公布的古生物學名詞。
中文名稱 | 冠狀突起 |
英文名稱 | crest |
定 義 | 近弧形的脊狀突起。 |
套用學科 | 古生物學(一級學科),古無脊椎動物學(二級學科),節肢動物門(三級學科) |
冠狀突起 冠狀突起是2009年公布的古生物學名詞。定義 近弧形的脊狀突起。出處 《古生物學名詞》。
出於通俗易懂的考慮,媒體經常把MERS稱為新SARS,但事實上,雖然這兩種病毒同屬於冠狀病毒,但它們在基因上具有明確的差異,而且感染人體時使用不同的受體。產生背景 人體內的冠狀病毒最早於1960年代在英國被分離出來,病毒因其表面皇冠狀的突起物而得名。它可能與人、豬、貓、狗、鼠和雞的呼吸系統感染相關。2003年...
兒童的冠狀病毒感染並不常見。歷史記錄 1937年,冠狀病毒(Coronaviruses)首先從雞身上分離出來。1965年,分離出第一株人的冠狀病毒。由於在電子顯微鏡下可觀察到其外膜上有明顯的棒狀粒子突起,使其形態看上去像中世紀歐洲帝王的皇冠,因此命名為“冠狀病毒”。1975年,國家病毒命名委員會正式命名了冠狀病毒科。根據...
最為搶眼的特徵是頭頂上巨大的冠狀突起。這一冠突約占其整個頭部體積的四分之三,比例之高,在今天仍然存活和已滅絕的所有動物中數一數二。這一骨頭突出的冠突形狀也讓人觸目驚心,像把刀片,也有點類似矛頭,據分析,它在翼龍飛行過程中可能起到了“舵”的作用。另外,冠突化石上還發現了縱橫交錯的溝槽,科學家...
鳥形飾為西周時期的玉器,長6.2、寬4厘米,現收藏於中國國家博物館。鳥首有冠狀突起,沿頸部向後舒展,末端向上翻卷。尾分兩支,長尾向後伸展末端翹起,短尾向前彎卷直抵下腹。圓眼、鉤喙、寬尖翅、粗短足,形態古拙,立體感強。在喙、冠末和短尾羽三個彎卷處鑽三個透孔,胸部轉角處也有一個穿孔,這四個...
三角形冠女星介是產於湖北省荊門市京山縣羅店鎮賈店何家坡的早白堊世(K₁)的化石。特性描述 殼體近三角形,最大高度在殼體中部。背緣拱,呈角狀彎曲;腹緣近直,中部微內凹;兩端近等高,均寬圓。左殼大,沿前背緣疊覆明顯,但右殼前端超出左殼,並形成冠狀突起。背視近長卵形,最大寬度在殼體中部靠後...
半圓形冠女星介是產於湖北省荊門市京山縣羅店鎮賈店何家坡的早白堊世(K₁)的化石。特性描述 殼體近半圓形,最大高度位於殼體中部。背緣拱起平緩;腹緣近直,中部微內凹;前緣窄圓;後緣寬圓。兩殼瓣近等大,疊覆不明顯,但右殼前端下半部超出左殼,形成冠狀突起。背視扁卵形,最大寬度在殼體中部靠後,...
頭頂裊煙般的冠狀突起,小耳、小鼻和小口的表現與變形的大眼形成對比。寬闊雙肩的粗大軀體上接有短手短腳,頸部和胸部貼有帶突起的隆帶,方佛頸飾和胸飾。作品採用磨消繩文手法(surikesijyomonsyuhou),在後頭部、肩部和軀體上配有雲狀圖案以提高裝飾效果。部分冠狀突起上保留有赤彩,故推測原本曾整面塗紅。本...
方形冠女星介是產於湖北省宜昌市當陽市跑馬崗的早白堊世(K₁)的化石。特性描述 殼體近長方形,前、後兩端高度近等。右殼前背緣外拱,後背緣近直並向後傾斜;腹緣微內凹;兩端圓度均勻近等,但前端下半部具冠狀突起形成殼喙。左殼沿前背、後及腹緣疊覆右殼。背視呈不規則的菱形,最寬約在後1/4處,...
永生龍是一種古老的爬行動物,大約1.15億年前生活在澳大利亞附近的冰冷水域裡。永生龍屬於蛇頸龍,它體形不大,大約有2.5米長,頭骨上長有三個冠狀突起物,被稱為“侏羅紀時代的殺手鯨”。永生龍(Umoonasaurus)永生龍的化石是一個相當完整的身體骨骼,發現於南澳大利亞州,之後經過雪梨澳洲博物館處理化石、清理...
美麗短鰭蓑鮋(學名:Dendrochirus bellus (Jordan et Hubbs, 1925))是鮋科短鰭蓑鮋屬的一種暖水性小型海魚,體長達2000mm。體長為體高2.5—3倍,為頭長2.3—2.5倍。體側扁。頭略側扁。顱骨骨棱具微細鋸齒。枕骨部兩側無鳥冠狀突起。棲息於岩礁或珊瑚礁附近水域。以甲殼動物等為食。不常見。肉可食...
延長冠女星介是產於廣東省韶關市南雄市主田的晚白堊世(K₂)的化石。特性描述 長圓形,前1/3處最高。前背緣長,拱起,後背直,並向後傾;腹緣微內凹。前、後端近等高、等圓。左殼大,沿前背、後、腹緣疊覆右殼。右殼前腹緣有一冠狀突起伸出左殼前緣外,形成殼喙及凹痕。背視楔形,後部最寬,向...
膨脹冠女星介(比較種)是發現於安徽省宣城市晏公橋的晚白堊世時期化石。特徵描述 殼體長,長1.05mm,高0.50mm,側視近橢圓形。背緣微外拱,腹緣中部微內凹。最大高度位於殼體中部。前、後端近等高,前端中下部有冠狀突起,後端寬圓。殼體凸度大,後部最寬。殼面飾網紋。保存單位 中國科學院南京地質古生物...
本病多發部位為冠狀溝、龜頭、包皮、包皮系帶、尿道口、尿道內、陰莖體及根部、會陰、肛門周圍及肛內(直腸)、腹股溝等處。男性尖銳濕疣潛伏期為3周到8個月,平均3個月,多見於性活躍的青、中年男性,發病高峰年齡為20~25歲。病程在3~5個月的男性患者,在性接觸後不久即發病;而病程平均12個月的男性患者,...
頭略似馬頭,有冠狀突起,前方有1管狀長吻,口小,無牙,兩眼凹陷。軀幹部七棱形,尾部四棱形,漸細捲曲,體上有瓦楞形的節紋並具短棘。體輕,骨質,堅硬。氣微腥,味微鹹。化學成份 線紋海馬含硬脂酸、膽甾-5-烯-3β,7α-二醇、膽甾-4-烯-3-酮。性味歸經 性溫,味甘 功能主治 溫腎、散結消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