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狀玉璧

玉璧是一種中心有孔的扁圓形玉器。良渚玉器中其他器形如冠狀器、三叉形器、玉鐲及各種玉雕被認為是當時貴族戴的飾物。

玉璧的歷史,使用,形狀,冠狀器,
古人在祭祀時,認為這種器物能同祖先神靈相通。除用作祭祀外,還可用作裝飾、祥瑞、斂葬等。玉璧出現在新石器時代,以良渚文化為代表。春秋戰國時代已相當精美。漢代玉璧雕工愈加精細,漢墓中常出土有玉器陪葬品。

玉璧的歷史

使用

玉璧在多種墓葬中都有使用。在良渚玉器里玉璧是唯一不加琢神徽的玉器,也是出土數量最多的器類。從製作工藝上看,璧是較為粗放的器種,精者通體渾圓,平整明淨,外廓微內凹如軌輪。《周禮·春官·大宗伯》云:“以玉作六器,以禮天地四方:以蒼璧禮天,以黃琮禮地,以青圭禮東方,以赤璋禮南方,以白琥禮西方,以玄璜禮北方。”而發現的良渚玉璧質地多用色澤斑雜的深綠色玉來雕琢,可能那時已經有了“蒼璧”的觀念。《周禮》中說的“蒼璧禮天”,東漢學者鄭玄解釋為“璧圜像天”,大概古人有天圓地方的觀念,故做成圓的玉璧來祭天。在良渚文化遺址中發現了大量玉璧,這些玉璧又大多成批地出現在墓葬中。有的玉壁製作粗糙,璧形不圓甚至有缺損,這樣的璧顯然不可能是祭天的禮器,因此也有學者認為這類玉璧是財富的象徵,粗糙的玉璧是為趕埋葬時間而匆忙製作出來的。

形狀


良渚玉器中其他器形如冠狀器、三叉形器、玉鐲及各種玉雕被認為是當時貴族戴的飾物。耐人尋味的是,迄今為止發現的玉器中沒有一件是真正用於生產和勞動的工具,這也許是原始藝術進入純粹的藝術天地的一個佐證吧。這些器物穿越亘古的歲月呈現在世人面前,至今仍然散發著神秘悠遠的氣息。

冠狀器

冠狀器除了早階段頂部齊平、或雕琢呈半圓形外,一般在頂部雕琢為“寶蓋頭”結構,底部則有橫向的凸榫可供鑲插卯銷,往往發現於墓主的頭端部位,依形態稱為冠狀器。1999年海鹽周家浜良渚文化M30:1出土了冠狀器和象牙梳狀器的組合,發掘者新命名為“梳背”。這與反山、瑤山發掘的野外判斷有所不同,後者一直以來被認為可能是某一“神像”上的玉件。再次分析後者的出土情況,可以初步歸納如下的幾點:
(1)、作為鑲插組件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反山、瑤山的冠狀器兩面均雕琢有紋飾,說明兩面都應該讓人看到,其組裝的高度與人高相若。
(2)、無論是作為“梳背”還是判讀的作為某類神像的一部分,就玉器的屬性而言冠狀器均為主體,尤其是結構上的寶蓋頭結構。
(3)、從發掘情況看,“梳背”的功能還不能簡單的解釋了墓葬中所有冠狀器出土的情況。瑤山北排墓葬M2、M4可能與周家浜類似,但是南排墓葬M7、M9的出土情況就有所不同,不能排除更為複雜的獨立性組裝件的可能。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