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貼現制度

再貼現是指商業銀行或其他金融機構將其所獲得的未到期票據轉讓給中國人民銀行,以獲得一定的資金,即商業銀行和中央銀行間的票據買賣。中央銀行可以通過提高或降低再貼現率來影響金融機構向中央銀行借款的成本,從而影響貨幣供應量和市場的利率水平等其他經濟變數。

再貼現是中央銀行對商業銀行及其他金融機構的放款行為。在需要現金時,商業銀行可以持合格的有價證券到中央銀行進行再貼現或進行抵押貸款。這時,中央銀行可以利用再貼現率執行貨幣政策貼現率提高,商業銀行向中央銀行借款就會減少,準備金從而貨幣供給量就會減少。貼現率降低,向中央銀行借款就會增加,準備金從而貨幣供給量就會增加。這種政策是逆經濟風向的。

基本介紹

特徵,作用,局限性,

特徵

再貼現是商業銀行及其他金融機構將買入的未到期的貼現票據向中央銀行辦理的再次貼現。從形式上看,再貼現與貼現並無區別,都是一種票據和信用相結合的融資方式,但從職能上看,再貼現是中央銀行執行貨幣政策的重要手段之一。在再貼現過程中,中央銀行根據執行貨幣政策的需要,買進商業銀行等持有的未到期票據,讓渡現實貨幣;商業銀行等則為解決資金短缺而出讓已貼現票據。所以,再貼現是商業銀行及其他金融機構與中央銀行之間的票據買賣和資金讓渡的過程,是商業銀行和其他金融機構向中央銀行融通資金的重要方式。

作用

除起到融通資金的作用外,再貼現作為中央銀行執行貨幣政策的重要工具之一,還可以起到擴張或收縮社會信用的作用。當中央銀行需要收縮銀根,抑制經濟過快擴張時,就可提高再貼現率,使商業銀行和其他金融機構向中央銀行融資的成本提高,從而抑制信貸需求,減少貨幣供給。另外,再貼現率可以影響市場利率,通過調整再貼現率,能及時將貨幣政策的意圖傳遞給社會,並引導人們的投資、消費行為,推動貨幣政策目標的實現。

局限性

儘管再貼現制度有上述的一些作用,但也存在著某些局限性:
1.從控制貨幣供應量來看,再貼現制度並不是一個理想的控制工具。首先,中央銀行處於被動地位。商業銀行是否願意到中央銀行申請貼現,或者貼現多少,決定手商業銀行,如果商業銀行可以通過其他途徑籌措資金,而不依賴於再貼現,則中央銀行就不能有效地控制貨幣供應量。其次,增加對中央銀行的壓力。如商業銀行依賴於中央銀行再貼現,這就增加了對中央銀行的壓力,從而削弱控制貨幣供應量的能力。再次,再貼現率高低有一定限度,而在經濟繁榮或經濟蕭條時期,再貼現率無論高低,都無法限制或阻止商業銀行向中央銀行再貼現或借款,這也使中央銀行難以有效地控制貨幣供應量。
2.從對利率的影響看,調整再貼現利率,通常不能改變利率的結構,只能影響利率水平。即使影響利率水平,也必須具備兩個假定條件:一是中央銀行能隨時準備按其規定的再貼現率自由地提供貸款,以此來調整對商業銀行的放款量;二是商業銀行為了儘可能地增加利潤,願意從中央銀行借款。當市場利率高於再貼利率,而利差足以彌補承擔的風險和放款管理費用時,商業銀行就向中央銀行借款然後再放出去:當市場利率高於再貼現率的利差,不足以彌補上述費用時,商業銀行就從市場上收回放款,並償還其向中央銀行的借款,也只有在這樣的條件下,中央銀行的再貼現率才能支配市場利率。然而,實際情況往往並非完全如此。
3.就其彈性而言,再貼現制度是缺乏彈性的,一方面,再貼現率的隨時調整,通常會引起市場利率的經常性波動,這會使企業或商業銀行無所適從;另一方面,再貼現率不隨時調整,又不宜於中央銀行靈活地調節市場貨幣供應量,因此,再貼現制度的彈性是很小的。
上述缺點決定了再貼現制度並不是十分理想的貨幣政策工具。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