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在該書中,列寧在批判
托洛茨基派別活動的基礎上,闡述了工會在無產階級專政條件下的性質、任務和作用;批判了
布哈林的“生產民主”概念、折中主義立場及其他錯誤觀點,並指出其錯誤的根源;在托洛茨基和布哈林的錯誤的基礎上,提出黨正是在同派別活動鬥爭中得到鍛鍊的思想。
作品目錄
創作背景
1920年11月,托洛茨基挑起了俄共(布)黨內關於工會問題的爭論。國內戰爭結束後,為了適應新形勢,俄共(布)中央決定改變原先工會工作中的軍事辦法,採取擴大民主的工作方式。托洛茨基對此表示強烈反對,堅持主張加強軍事方法和集中制。在11月3日全俄工會第五次會議俄共(布)黨團會議上,托洛茨基宣稱工會面臨著“最深刻的內部危機”,解決危機就必須實行“整刷工會”的政策,實行“工會國家化”。面對這一情況,俄共(布)中央內部對工會問題進行了商討。在11月8日的俄共(布)中央全會上,列寧提出反對托洛茨基觀點的提綱,同時,中央全會也做出決定,先不把中央內部分歧訴諸公開討論,而是把這一問題提交給一個專門委員會進行下一步商討。然而,托洛茨基不僅拒絕參加這個專門委員會,甚至堅決表示要把自己的意見在黨報上公開發表。因此,12月24日,俄共(布)中央決定將工會問題在全黨範圍內討論。同日,托洛茨基在濟明劇院進行演講,第二天又發表了他的《工會的作用和任務》一文,這是一本綱領性小冊子。12月30日,列寧向俄共(布)積極分子發表了題為《論工會、目前局勢及托洛茨基同志的錯誤》的講話。
面對列寧和托洛茨基對工會問題展開的論辯,布哈林認為沒有必要,反而同其他9名中央委員組鹹“緩衝集團”,試圖調解這一爭論。布哈林在12月7日起草中央委員會決議時,卻提出“生產民主”這一概念,認為進行一切選舉、提出候選人等,不僅應當考慮政治堅定性,而且要考慮經濟工作能力、行政工作資歷、組織才能以及經過實際考驗的對勞動民眾物質利益和精神利益的關心程度,列寧對此也表示了反對,之後開始寫作《再論工會、目前局勢及托洛茨基同志和布哈林同志的錯誤》一文。
作品思想
列寧在這本小冊子裡批判了托洛茨基和布哈林的錯誤觀點,闡述了工會在無產階級專政中的作用。全文共分為七個部分,包含的主要思想如下:
首先,列寧在批判托洛茨基派別活動的基礎上,闡述了工會在無產階級專政條件下的性質、任務和作用。列寧指出,托洛茨基以反對工會運動中的官僚主義為藉口,主張“整刷工會”並且發表《工會的作用和任務》,這實際上是在進行派別活動,對黨具有分裂的危害作用。從形式上的民主角度來說,托洛茨基有權利發表任何派別綱領。但是,從對革命的適宜性角度來看,他提出的“整刷工會”“工會國家化”等“新任務和新方法”是不正確的。因此,托洛茨基對待工會問題的這種態度對於黨和共和國是有害的。工會不是國家機關,而是一所學校,是共產主義的學校,是學習主持經濟的學校,工作的主要方法是說服教育,對工會的性質、任務認識不正確會產生分歧,而任何分歧的擴大都可能發展成分裂,“而工會運動中的分裂,正是意味著無產階級民眾的分裂”。托洛茨基在《工會的作用和任務》中提出的“自上而下的整刷”政策,正是反映了這種分裂的傾向。列寧通過大量事實論證了分歧的實質在於反對袒護某些無用而有害的官僚主義和委派制行為,認為應當糾正這些行為,並且指出工會運動發生分裂的危險已經成為現實。這種分裂傾向對於一個無產階級專政的國家來說是危險的。
其次,列寧批判了布哈林的“生產民主”概念、折中主義立場及其他錯誤觀點。“生產民主”這一術語在理論上是錯誤的、荒謬的,只不過是玩弄概念。列寧說“任何民主,和任何政治上層建築一樣,歸根到底是為生產服務的,並且歸根到底是由該社會中的生產關係決定的,所以把‘生產民主’跟任何其他的民主分割開來,是不能說明任何問題的”,它只不過是一個能夠引起誤解的術語罷了。列寧還嚴肅地指出,布哈林重複了施略普尼柯夫的“工會國家化”口號,主張把最高國民經濟委員會這樣的機關交給相應的工會去管理,這是完全背離共產主義而轉為了工團主義。工會是領導、啟發、培訓、教育、培養工人民眾的學校,如果變成從事對各個工業部分的管理,就是工團主義立場。
再次,列寧還批判了布哈林宣揚的折中主義觀點,指出其錯誤的根源,指出“布哈林宣傳把從政治上看問題和從經濟上看問題結合起來,這樣就在理論上墮落到折中主義立場上去了”。針對布哈林所說的在工會問題上的爭論和“緩衝集團”主張,列寧認為,布哈林是用折中主義的態度提出緩衝任務的。政治是經濟的集中表現,同經濟相比,政治不能不占首位,布哈林把二者等同起來,不對此加以改正,會導致無產階級專政的滅亡。列寧認為,布哈林所犯錯誤的理論實質,是用折中主義偷換了政治和經濟的辯證關係。辯證法要求從相互關係的具體發展中全面地估計這種關係,而折中主義只是拼湊了若干形式邏輯的定義:辯證邏輯要求把握和研究事物的一切方面、一切聯繫和中介,並從事物的發展變化中考察事物,把人的實踐包括到事物的定義中去,而折中主義僅僅是搬弄—些純粹而空洞的抽象概念,並沒有對問題進行具體研究。
最後,列寧總結了托洛茨基和布哈林的錯誤,提出黨正是在同派別活動鬥爭中得到鍛鍊的思想。列寧認為,布哈林的理論錯誤在於用折中主義偷換了辯證法,托洛茨基的錯誤是片面、狂熱、誇大、固執,其錯誤言論使黨脫離了實際的經濟生產工作而去糾正政治上和理論上的錯誤。但是,黨正是在同派別活動鬥爭中得到鍛鍊,學習了不誇大分歧,學會互相促進,因此黨的敵人想利用黨內分歧來危害黨和無產階級專政的企圖沒有也不可能得逞。
出版信息
該書於1921年1月25日完稿,當天付排。1月27日,書全部印出,封面上表明僅供共產黨員閱讀。該書最早是由莫斯科工、農和紅軍代表蘇維埃報刊部印成單行本。中譯文被收入《列寧全集》第二版增訂版第40卷。
作者簡介
列寧(俄語:Ле́нин,1870年4月22日—1924年1月21日),原名弗拉基米爾·伊里奇·烏里揚諾夫(俄語:Влади́мир Ильи́ч Улья́нов),馬克思主義者、無產階級革命家、政治家、理論家、布爾什維克黨創立者、蘇聯建立者和第一位領導人。他發展了馬克思主義,形成了列寧主義理論。馬克思列寧主義者稱他為“全世界無產階級和勞動人民的偉大導師和領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