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生修復

創傷癒合(wound healing)是指機體遭受外力作用,皮膚等組織出現離斷或缺損後的愈復過程,損傷的程度及組織的再生能力決定修復的方式、癒合的時間及瘢痕的大小。機體的全身和局部因素,均可影響組織的再生修復。影響再生修復的因素包括全身因素及局部因素兩方面。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再生修復
  • 外文名:wound healing
  • 別名:創傷癒合
  • 影響因素:全身因素及局部因素
概述,全身因素,局部因素,

概述

創傷癒合(wound healing)是指機體遭受外力作用,皮膚等組織出現離斷或缺損後的愈復過程,包括了各種組織的再生和肉芽組織增生、瘢痕形成的複雜組合,表現出各種修復過程的協同作用。
損傷的程度及組織的再生能力決定修復的方式、癒合的時間及瘢痕的大小。損傷組織的再生與修復是機體在生物進化過程中獲得的,因此機體的全身和局部因素,均可影響組織的再生修復。影響再生修復的因素包括全身因素及局部因素兩方面。

全身因素

1.年齡因素 兒童和青少年的組織再生能力較強,創傷癒合快。老年人則相反,組織再生力差,癒合慢,這與老年人血管硬化、血液供應減少有很大的關係。
2.營養因素 嚴重的蛋白質缺乏,尤其是含硫胺基酸(如甲硫氨酸、胱氨酸)缺乏時,組織的再生能力降低,肉芽組織及膠原形成不良,傷口不易癒合。維生素C對癒合非常重要。維生素C缺乏時前膠原分子難以形成,影響了原纖維的形成。在微量元素中鋅對創傷癒合有重要作用,鋅缺乏的病人,創傷癒合緩慢。
3.內分泌因素 機體的內分泌狀態,對修復反應有著重要影響。例如腎上腺皮質類固醇對修復具有抑制作用,而腎上腺鹽皮質激素和甲狀腺素則對修復有促進作用。

局部因素

1.感染與異物 感染可嚴重影響再生修複方式與時間。傷口感染後,滲出物增多,創口內的壓力增大,常使傷口裂開,或者導致感染擴散加重損傷。因此,對感染的傷口,應及早引流,當感染被控制後,修復才能進行。此外,壞死組織及其他異物,也妨礙癒合並有利於感染。因此,傷口如有感染,或有較多的壞死組織及異物,常常是二期癒合。臨床上對於創面較大、已被細菌污染但尚未發生明顯感染的傷口,施行清創術以清除壞死組織、異物和細菌,並可在確保沒有感染的前提下,縫合斷裂的組織、修整創緣、縫合傷口以縮小創面。這樣,可以使本來應是二期癒合的傷口,癒合時間縮短,甚至可能達到一期癒合
2.局部血液循環 良好的血液循環一方面保證組織再生所需的氧和營養,另一方面對壞死物質的吸收及控制局部感染也起重要作用。因此,局部血流供應良好時,則傷口癒合好,相反,如下肢血管有動脈粥樣硬化或靜脈曲張等病變時,則該處傷口癒合遲緩。局部套用某些藥物或理療,均有改善局部血液循環,促進傷口癒合的作用。
3.神經支配 完整的神經支配對損傷的修復有一定的作用,例如麻風引起的潰瘍不易癒合,是因為神經受累的緣故。植物神經的損傷,使局部血液循環發生紊亂,對再生的影響更為明顯。
4.電離輻射 能破壞細胞、損傷血管、抑制組織再生。因此也能阻止瘢痕形成。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