冀魯豫邊抗日根據地是晉冀魯豫抗日根據地的重要組成部分。包括魯西南、豫北、直南(直隸南部)及江蘇西南一小部。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冀魯豫邊抗日根據地
- 重要組成部分:晉冀魯豫抗日根據地
- 包括:西南、豫北等
- 形成時間:1939年
冀魯豫邊抗日根據地是晉冀魯豫抗日根據地的重要組成部分。包括魯西南、豫北、直南(直隸南部)及江蘇西南一小部。
冀魯豫邊抗日根據地是晉冀魯豫抗日根據地的重要組成部分。包括魯西南、豫北、直南(直隸南部)及江蘇西南一小部。...
晉冀魯豫抗日根據地是抗日戰爭時期中國共產黨領導的敵後抗日根據地。又稱晉冀魯豫邊區,抗日戰爭時期,中國共產黨領導的敵後抗日根據地之一。包括太行、太岳、冀魯豫、...
冀魯豫邊區是在抗日戰爭時期,黨領導的敵後抗日武裝在河北、山東、河南三省交界的廣大地區創建的一個抗日根據地。...
河南省范縣、清豐縣。1940年在清豐縣成立冀魯豫邊區革命根據地的區委和軍區。1944年5月冀南區黨委併入,成立平原分局。同年8月,分局遷到清豐縣城東南約15公里的單...
冀魯豫邊區革命根據地舊址(濮陽單拐革命舊址)地處冀魯豫三省交界處。占地186700平方米,建築面積24000平方米。...
抗日根據地,指1937年至1945年抗日戰爭時期包括中國在內的亞洲國家建立的反抗日本占領軍的統治而建立的根據地。1937年11月聶榮臻在山西五台山創立了中國第一個抗日...
冀魯豫邊反頑之戰,①1942年10月,國民黨魯蘇豫皖邊挺進第24縱隊孫性齋部乘日軍“掃蕩”之機,侵入魯西南抗日根據地。八路軍冀魯豫軍區為保衛根據地,令教導第3旅7、...
領導的敵後抗日武裝在河北、山東、河南三省交界的廣大地區創建了一個東至津浦路,西至平漢路,北至石德路、滏陽河,南跨隴海路的敵後抗日根據地——冀魯豫抗日根據地...
展廳分為序廳和星星之火、浴血抗日、逐鹿中原、革命兒女四個大廳,全面而又系統地反映了三、四十年代冀魯豫邊區黨政軍民,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不怕犧牲、前赴後繼...
晉冀豫抗日根據地,以太行山為依託,西起同蒲鐵路,東至平漢鐵路,北接正太鐵路,南臨黃河北岸,是抗日戰爭時期中國共產黨在山西、河北、河南三省邊界地區領導創建的抗日...
1943年,日軍華北方面軍自春季以來就對抗日根據地進行了大“掃蕩”。1943年9月,日軍第32、第35、第59師團及騎兵第4旅團主力和偽軍一部,又採取“鐵壁合圍”等戰術...
領導的敵後抗日武裝在河北、山東、河南三省交界的廣大地區創建了一個東至津浦路,西至平漢路,北至石德路、滏陽河,南跨隴海路的敵後抗日根據地——冀魯豫抗日根據地...
冀魯豫邊區反掃蕩戰,①1940年6月5日,日軍6000人“掃蕩”冀魯豫抗日根據地濮陽地區,八路軍在反“掃蕩”戰中殲滅日軍400人,擊毀汽車20餘輛。隨後,日軍又增兵1.5萬...
抗日戰爭時期,中國共產黨領導的河北、山東、河南3省邊界地區的抗日根據地。 全國抗戰爆發後,日軍侵入冀魯豫3省,國民黨軍向南潰敗。中共冀魯豫邊區各地方組織,發動與...
抗日戰爭時期,八路軍第115師冀魯豫支隊在冀魯豫邊抗日根據地反擊日軍“掃蕩”的作戰。 1939年6月24日,日軍駐新鄉、滋陽(今充州)和開封地區的第14師主力和第32、...
抗日戰爭時期,八路軍第2縱隊為保衛冀魯豫邊區抗日根據地、反擊日偽軍“掃蕩”的作戰。 1941年4月,日軍第35師、獨立混成第1旅各一部8000餘八及偽“剿共軍”第1...
冀魯豫邊區四·一二反掃蕩戰,1941年4月12日,日軍第35師團、獨立混成第1旅團各一部共8000餘人,在冀魯豫抗日根據地內黃、濮陽、滑縣之間沙區周圍據點隱蔽集結。為...
山東抗日根據地的一部分。因地處微山湖西而得名,1938年初,中共蘇魯特委在銅山、蕭縣、永城、宿縣組織抗日武裝,創建抗日根據地...
晉冀魯豫抗日根據地的一部分。1938年1月,八路軍一二九師徐向前率三八六旅副旅長陳再道凝率東進縱隊抵冀南隆平地區後,打開了冀南抗日鬥爭局面。2月中旬,宋任窮率一...
在抗日戰爭中,中國八路軍冀魯豫軍區部隊與民兵在山東省西部及河南省北部地區反擊日偽軍掃蕩的戰役。名稱 冀魯豫邊區1943年秋季反掃蕩作戰 地點 河南省 時間 1943...
敵後抗日根據地是指1937年至1945年抗日戰爭時期包括中國在內的亞洲國家建立的反抗日本占領軍的統治而建立的根據地。1937年11月聶榮臻在山西五台山創立了中國第一個...
魯西抗日根據地是山東抗日根據地的一部分,由中共山東黨組織發起...... 抗日戰爭爆發後 發起 中共山東黨組織 山東抗日根據地的一部分。後併入晉冀魯豫抗日根據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