冀東抗戰紀念館

冀東抗戰紀念館

冀東地區唯一一座全面反映冀東抗日武裝先進事跡的紀念館,2007 年9月29日在河北省秦皇島市盧龍縣舉行開館儀式並正式對外開放。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冀東抗戰紀念館
  • 占地:140平方米的紀念館
  • 投資:80多萬元
  • 鑲嵌:“祖國萬歲
簡介,革命事跡,革命人物,

簡介

由當地政府興建、占地140平方米的紀念館,成為冀東地區第一家“抗戰紀念館”。紀念館今年7月開始修建,占地約4畝。紀念館徵集到了冀東抗日武裝及李運昌、曾克林等人不少寶貴的圖片和實物資料,並第一次正式對外陳列展出。沿街牆壁上記錄抗戰時期發生在這裡的動人故事的白描畫穿過山村。出山村北端不遠是一小型水庫,水庫大壩上用紅色地板磚鑲嵌出“祖國萬歲”四個大字,其左側即是紀念館。

革命事跡

1946年前,八路軍在盧龍縣的柳河北山開闢並建立了冀東抗日革命根據地,將這裡作為指揮整個冀東地區抗日的大本營和後勤基地。 1943年到1945年間,冀東十二地委和專署機關在這裡設址辦公,指揮前線軍民奮勇殺敵。冀東軍分區司令員李運昌將軍曾長期在此指揮,冀東軍區十二團團長曾克林、抗日英雄馬本齋等抗日名將也都在這片土地上生活、工作和戰鬥過。抗日戰爭勝利後,中國共產黨及其軍隊第一批出關的軍政人員又是從柳河北山出發,進軍東北,從此拉開了開闢東北解放區、解放全中國的序幕。
紀念館剛剛開放,收集了李運昌、曾克林及八路軍將士當年生活、戰鬥的照片、用品、遺物等,記載著那段艱苦卓絕的歷史經歷。其正面牆上是一幅再現抗戰場面的大型浮雕,左上角有新中國締造者----毛澤東主席的題詞:“全國解放沒有冀東不行,冀東沒有李運昌不行”。這既是領袖對冀東抗日武裝及廣大人民民眾的肯定,也是對時任冀東軍區司令員的李運昌個人的肯定。一張張照片、一件件實物,仿佛又把我們帶入了那戰火紛飛的年代,更加激發起人們的愛國熱情及對革命前輩的敬仰。

革命人物

李運昌 冀東軍區司令員
李運昌(1908- ) 原名李芳岐。河北樂亭人。1934年起在樂亭、哈爾濱、古冶、唐山等地從事地下工作。1936年4月任中共京東特委書記,領導冀東地區恢復發展黨的組織,開展抗日救國運動。1937年5月赴延安參加中共白區工作會議。6月至10月擔任中共河北省委書記,爾後任中共冀熱邊特委書記。1938年夏秋領導發動冀東抗日武裝暴動,成立冀東抗日聯軍,任司令員,率部打擊日偽軍,擴大了抗日政治影響。1939年7月任八路軍冀熱察挺進軍第十三支隊司令員。1940年7月任冀東軍分區司令員。1943年7月任中共冀熱邊特委書記兼冀熱行署主任併兼晉察冀軍區第十三軍分區司令員、政治委員。1944年9月任中共冀熱遼區黨委書記兼冀熱遼軍區司令員、政治委員。率部開闢冀熱邊抗日民主根據地,堅持敵後抗日游擊戰爭。解放戰爭初期率部挺進東北,擔任東北人民自治軍第二副總司令員,並任中共晉察冀中央局委員。1945年11月任熱河省政府主席。1946年6月兼東北行政委員會冀察熱遼辦事處主任、冀察熱遼軍區副司令員、中共冀察熱遼分局委員。
曾克林
(1913—2007)江西省興國縣人。一九二九年參加中國工農紅軍。一九三一年加入中國共產黨。土地革命戰爭時期,任紅三軍第七師二十一團連副政治指導員,紅三軍團第四師十二團連政治指導員,紅二十八軍第三團參謀長。參加了長征。抗日戰爭時期,任平西挺進軍司令部作教科科長,冀東軍分區參謀長,冀熱遼軍區第十六軍分區司令員,瀋陽衛戍司令部司令員。解放戰爭時期,任遼東軍區副司令員,東北民主聯軍第三縱隊司令員,遼南軍區司令員,東北野戰軍第七縱隊副司令員,第四野戰軍四十四軍副軍長。因病於2007年3月12日在北京逝世,終年94歲。
馬本齋
威震敵膽的抗日英雄 (1901~1944,河北獻縣人,時任回民支隊司令河北獻縣人。回族。早年曾流落東北,參加過東北軍。1932年,因不滿舊軍隊,毅然返回故鄉,尋求救國救民的新路。抗日戰爭爆發後,在家鄉組織回民抗日義勇隊並任隊長。1938年率部參加八路軍,加人中國共產黨。先後任回民教導隊隊長、回民幹部教導總隊隊長、八路軍第三縱隊回民支隊司令員兼冀魯豫軍區第三軍分區司令員。1940年8月率部參加了百團大戰,榮獲冀中軍區授予的“打不爛,拖不垮,攻“無不克的鐵軍”稱號。1944年2月在山東莘縣病逝。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