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介紹
簡歷
曾克林1929年參加中國工農紅軍,1931年加入中國共產黨。
土地革命戰爭時期,任
紅三軍團第七師二十一團連副政治
指導員,第四師二十團連政治指導員,紅二十八軍第三團參謀長。參加了
中央蘇區第一至第五次反“圍剿”戰爭。
1934年10月隨中央主力紅軍長征。
抗日戰爭時期,任平西司令部作戰科科長,冀東軍分區參謀長,
冀熱遼軍區第十六軍分區司令員。
1945年9月15日,曾克林乘坐蘇聯駐長春最高司令馬林諾夫斯基元帥派出的專機飛抵延安。當天下午中央政治局在楊家嶺召開會議,並聽取了曾克林的匯報,當晚又通過電報將情況報告給正在重慶談判的毛澤東、周恩來。據此,中央最終確定了“向北發展,向南防禦”的戰略決策,最終促使我黨我軍及時快速地開闢了東北的大好局面,成為撬動我黨我軍整個解放戰爭期間戰略布局的一根重要槓桿。
新中國成立後,任中國人民解放軍海軍航空兵副司令,海軍後勤部副部長,海軍航空兵司令員,海軍顧問。1955年我軍第一次授銜時,他是唯一一位參加過海、陸、空三大軍種將軍,他身上濃縮了中國人民解放軍從小到大、從弱到強、從單一兵種向強大的綜合作戰能力發展的歷史。
1949年秋,曾克林來到空軍第一航空學校,成為400多名受訓者中年齡最大的學員。第二年春,38歲的他成了400人中唯一飛起來的“紅軍”學員。
1952年3月後在海軍任職30年。曾克林成為陸海空“全能將軍”。
曾克林同志曾先後參加了反“掃蕩”作戰、東北大剿匪、本溪保衛戰、四平保衛戰、
臨江保衛戰以及
遼瀋戰役、
平津戰役等。1955年被授予少將軍銜。榮獲二級八一勳章、一級獨立自由勳章、一級解放勳章。
1988年榮獲一級
紅星功勳榮譽章。是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五、六屆全國委員會委員,中國共產黨第十二次全國代表大會代表。
著作有《戒馬生涯的回憶》,《曾克林將軍自述》。2007年3月12日在北京病逝,享年94歲。
曾克林是中國共產黨第十二次全國代表大會代表,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五、六屆全國委員會委員。他1955年被授予空軍少將軍銜,曾榮獲二級八一勳章、一級獨立自由勳章、一級解放勳章和一級紅星功勳榮譽章。
曾克林同志,因病醫治無效,於2007年3月12日在北京逝世,享年94歲。
輓聯
有一副輓聯濃縮了曾克林將軍的一生:
長征有功抗戰有功解放有功挺進東北立頭功延安匯報建奇功
陸軍有您空軍有您海軍有您建設海航更有您萬裏海空銘記您
生平
1929年參加中國工農紅軍。
1931年加入中國共產黨。曾任第一方面軍連
指導員。
1934年入
瑞金紅軍大學學習。後在第二十八軍任團參謀長。參加了
中央蘇區反“圍剿”、長征和
直羅鎮戰役。
1937年入延安
抗大學習。參加了
臨江、遼瀋、平津等戰役。
1941年率軍分區第十二團攻克
寬城、喜峰口,打通五龍山到
灤河的交通要道,開闢了
都山到灤河間抗日
游擊區。
1942年曾克林兼任軍分區十二團團長。
1945年1月,曾克林被任命為第十六軍分區司令員兼
中共十六地分委(
凌青綏工委撤銷後組建的
黨政軍統一領導的機構)書記。
1946年9月17日,曾克林親率十七旅和十六旅強攻乃林鎮國民黨守敵暫十八師一、二團,殲敵650餘人。
1949年10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曾克林歷任中國人民解放軍海軍航空兵副司令員、海軍後勤部副部長、海軍顧問、海軍航空兵司令員。
1952年畢業於空軍航空學校。後歷任海軍航空部副司令員兼
師長、海軍後勤部副部長、海軍航空兵部司令員。是
中共十二大代表,第五、六屆全國政協委員。
1955年被授予少將軍銜,是中共第十二次全國代表大會代表,也是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五、第六屆全國委員會委員。
2007年3月12日因病在北京逝世,終年94歲。
三次轉身
組建空軍航空兵混成旅
1949年2月,東北野戰軍組建了我軍歷史上第一個戰車師,組織上決定調曾克林擔任
師長,為第四野戰軍特種兵的創建和發展奠定了基礎。1949年10月,空軍成立,朱
總司令親自找他談話,又讓他到空軍工作。他到空軍報到後,隨即作為空軍黨委的代表,與其他同志一起,到南京組建了空軍第一個航空兵混成旅。該旅下轄三個飛行團,後擴建為三個航空師。
組建海軍航空兵部
1952年4月,根據中央軍委的決定,海軍航空兵部在北京成立,標誌著海軍又一個新的兵種誕生。曾克林調任航空兵部副司令員,旋即到上海組建海軍航空兵的第一支部隊——航一師,併兼該師
師長。從此一乾就是三十多年,先後擔任海軍航空兵部副司令員兼第一航空師師長、海軍後勤部副部長、海軍顧問、海軍航空兵部司令員兼黨委書記。
海軍航空兵首戰勝利
為了打破敵人的空中襲擾,奪取浙東沿海的制空
制海權,1954年初,由華東空軍、海軍和浙江省軍區聯合組成了前線總指揮部,海軍航空兵根據上級作戰部署,在
寧波機場組建了浙東前線對空指揮所,曾克林任指揮員,他調整了部隊部署,組織部隊進行訓練,隨時準備迎接戰鬥。1954年3月18日,國民黨空軍出動F-47戰鬥轟炸機六架,對我進行護漁的華東海軍
艦艇部隊進行襲擾。曾克林接到
舟山基地請求支援的電話後,立即命令六團出擊。該團副大隊長
崔巍、中隊長
姜凱迅速駕機起飛,一舉擊落敵機兩架,取得了海軍航空兵首戰勝利。1954年5月,曾克林又在寧波指揮部隊參加了解放
東磯列島戰鬥,取得了擊落敵機六架、擊傷一架的戰績。接著,他積極貫徹上級關於“力量向南伸”的方針,指揮部隊積極尋找戰機,從1954年6月到12月,多次戰鬥起飛,又取得了擊落、擊傷敵機各兩架的戰果。經過半年較量,浙東沿海的
制空權已完全被我掌握,為解放一江山等敵占島嶼創造了條件。
1955年以後,海航部隊又參加了浙閩沿海對敵作戰、封鎖
金門作戰、保衛
海南島、抗美援越等一系列戰鬥,部隊湧現出了“
海空雄鷹團”、戰鬥英雄
舒積成等一大批先進集體和個人。每當有戰事的時候,將軍總是到第一線檢查指導工作或親自指揮,為保衛祖國海空貢獻了自己的力量。
解放戰爭後期,我軍武器裝備有了較大發展變化,
工兵、
炮兵、
裝甲兵日益增多,並在戰爭中大顯神威;空軍、海軍也在籌建中。我軍開始了由過去的單一步兵向現代化的諸軍兵種合成軍轉變。此時,曾克林同志順時應勢,服從組織安排,能上能下,先後從陸軍轉入裝甲兵、空軍和海軍,並擔任
要職,創造了諸多“第一”,成為我軍高級將領向現代化轉變的先行者之一。
遼瀋戰役館
1985年4月29日,
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中央軍委辦公廳聯合下發了(廳字【1985】139號)《關於修建
遼瀋戰役紀念館的批覆》,同意在
錦州修建遼瀋戰役紀念館(新館)。
1986年4月8日,
中共中央組織部、解放軍總政治部發出《關於
遼瀋戰役紀念館建館委員會組成人員的通知》(組任字【1986】36號),任命曾任東北野戰軍第三縱隊司令員的全國政協委員曾克林為遼瀋戰役紀念館建館委員會委員,直接參與領導遼瀋戰役紀念館新館的建設工作。曾克林同志先後參加了遼瀋戰役紀念館建館委員會召開的全部四次會議,參與審定了建築設計方案、陳列大綱細目、陳列藝術設計方案和《攻克錦州》全景畫創作樣稿,協助解決了資金不足等建館工作中的各種重大難題,為遼瀋戰役紀念館新館的順利落成做出了重要貢獻。
1986年7月10日,曾克林同志參加了在
遼瀋戰役烈士陵園舉行的遼瀋戰役紀念館新館建設奠基典禮。 1988年10月31日,上午9時28分,遼瀋戰役紀念館新館落成典禮隆重舉行。曾克林同志出席了典禮儀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