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環境
冀南(“七七事變(盧溝橋事變)”前稱直南)指今天的河北省南部,即東臨
津浦鐵路,西依
太行山,北靠
石德鐵路,南至
山西、
河南、
山東三省接壤毗鄰的廣大地區,今轄44個
縣市。1949年8月,根據黨中央的決定,撤銷冀南行政區。
冀南,包括河北省南部的邢台市、邯鄲市。該地區是河北省重要的煤炭鋼鐵基地,也是中國歷史最悠久的地區,是中華文明的發源地。兩市建城歷史均超過三千年,其中邢台市曾是殷商古都、西周邢國、後趙的國都,有“五朝古都”之稱,邯鄲曾是戰國時期趙國的國都。
冀南人民有著悠久的革命鬥爭傳統,在中國共產黨的影響下,於1925年先後在
邢台四師、大名七師、冀縣六師建立了中共黨組織,從此點燃起革命的星星之火。1935年曆時一年多的“冀南農民武裝暴動”,波瀾壯闊,聲勢浩大,有力地打擊了反動勢力,產生了深遠的影響。抗日戰爭爆發後,一二九師開赴冀南,開創敵後抗日根據地,在異常艱苦的環境下,與日本侵略軍進行了長達八年的艱苦卓絕的武裝鬥爭。在解放戰爭時期,冀南人民為保衛勝利果實,爭取全國解放,踴躍參軍參戰,成千上萬的優秀兒女奔赴前線,後方發展生產,節衣縮食,把大批的糧食、衣服、鞋襪等物品,源源不斷地送上前方。在艱苦的戰爭年代裡,冀南人民以5萬多名優秀兒女的生命,換來了革命鬥爭的勝利,換來了幸福美好的今天。
建設歷史
1946年3月1日
冀南行署為安葬犧牲在冀南的革命烈士決定在南宮城內建立了冀南烈士陵園。
1948年
冀南烈士紀念碑共兩座,碑高9.9米,占地面積56.38平方米,碑上刻有原冀南區領導馬國瑞、楊秀峰、陳再道、劉志堅、李菁玉、范若一同志的題詞。
1959年
建革命烈士公墓,占地面積460㎡,安葬633名無名烈士遺骨。
1965年
建成冀南烈士紀念塔,占地面積962.5㎡,高29.5米,塔身南北兩面分別刻有毛澤東、鄧小平同志的題詞和題字。
建立背景
1939年2月,曲周縣抗日縣長郭企之在南里岳村被捕。敵人用鐵絲穿透了郭企之的兩個手腕,然後又擰在一起,鮮血把地面染紅了一大片。日本侵略軍湊過來問:“你是什麼人?”郭企之知道自己的身份已暴露,便用腳在地上寫了“縣長”兩個大字。日本侵略軍被他的英雄氣概和蒼勁有力的兩個大字嚇呆了。3月29日下午,在酷刑、利誘全都無效之後,敵人把郭企之押到城東北角一個已挖好的土坑旁,當敵人再次勸降時,郭企之輕蔑地瞟了敵人一眼說:“共產黨員是不怕死的!”說完縱身跳進土坑。當黃土埋到胸口時,日軍憲兵隊長平島再次勸降,郭企之用盡最後力氣高呼:“打倒日本帝國主義!”“中國共產黨萬歲!”,犧牲時年僅24歲。 抗日戰爭爆發後,冀南軍民在一二九師劉伯承、鄧小平首長領導下,先後發起了破襲公路、討伐國民黨叛逆軍、參加“百團大戰”等戰役,粉碎了日寇的“囚籠戰術”。冀南抗日根據地的創建和壯大,成了侵華日軍的心腹之患。日本帝國主義為把華北作為它進行太平洋戰爭的後方基地,於1942年4月29日,侵華日軍駐華北方面軍司令官岡村寧次親臨德州,指揮3萬多日偽軍對冀南抗日根據地進行了空前規模的大掃蕩,製造了駭人聽聞的鐵壁合圍大慘案。 這次合圍,敵人搞了兩個圈,一是合圍邢濟路南的臨西、
邱縣、威縣一帶,重點合圍四分區和新四旅。
拂曉時分,邱縣方向響起了槍炮聲,我軍首先從臨西與敵人交火,邊打邊撤。在
搖鞍鎮附近,新四旅一部先後被圍,上午9點左右,展開了激戰,敵人越來越多,戰鬥打得很激烈。機關槍、大炮響成一片,經過數次勇猛衝殺,十一團、七七一團先後突圍。四軍分區參謀長鄭重、新四旅旅長雷少康和副旅長率部突圍。四軍分區司令員楊宏明在突圍中身負重傷,因流血過多,犧牲在麥田裡。四軍分區政治部主任孫毅民同志在突圍中犧牲。三八五旅和新四旅各一部被圍困於臨西賀伍莊村北,他們搶占有利地形,臨時修築工事,和敵人展開了殊死戰鬥。下午3時許狂風大作,煙塵瀰漫,我軍抓住戰機猛烈反擊,戰鬥一直打到黃昏,子彈打光了,就拚刺刀,刺刀彎了,又掄起槍托,打退了敵人一次一次的進攻。但終因寡不敵眾,除一部分突圍外,大部壯烈犧牲。新四旅的政治部主任陳元龍、十團團長陳子斌、十一團政委桂承志等300餘名同志壯烈犧牲。
另一個合圍圈在武城以北棗強一帶,主要合圍冀南軍區、黨委、行署、七旅及六分區黨政機關、部隊。
處在包圍圈內的冀南區機關、部隊以及學校等,逐步向十二里莊、王窪、
郭莊靠攏集中。敵人的包圍圈也隨之縮小,火力越來越猛,逐步對我形成層層包圍。形勢越來越嚴峻,部隊首長立即決定率軍區機關部隊掩護區黨委、行署領導和被圍困的同志一起,採取寬大正面多層次的大突圍。下午2時,狂風驟起,塵沙飛揚,天空昏暗,給突圍帶來了有利條件。騎兵團在團長曾玉良、政委況玉強率領下像離弦的箭一樣,向敵人猛烈衝擊。騎兵團突到武城大辛莊時,敵人在右側用猛烈的火力封鎖了前進的道路。他們下了戰馬,徒步接近敵人,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衝上去,砍倒敵人的機槍射手,衝過大辛莊,終於將阻我之敵打跑,沖開了一條一二千米寬的缺口,大隊人馬緊跟著衝過去,突破了敵人第一層包圍圈。隨後又遇敵人第二層包圍圈。敵人的一個騎兵部隊迎面攔截,騎兵團同志機智靈活,將馬隱蔽在溝里,調集了十二挺機關槍,將沖在前面的敵人打得人仰馬翻,後邊的敵人驚慌失措,調轉馬頭四散退去,部隊又乘機衝出了敵人的第二層包圍圈。但一部分非戰鬥部隊及地方機關人員,因缺乏戰鬥經驗,多次突圍未成被敵人衝散。
下午五點,天氣好轉,敵人匯集到霍莊,喪心病狂地對沒有突出重圍的冀南軍區文工團的文藝工作者、冀南行署財政幹校的學生及後勤人員400餘人進行了大屠殺,殺害我幹部、戰士、民眾510人,造成霍莊慘案。為了紀念在戰鬥中犧牲的戰士,創建了這座陵園,也就成為了冀南烈士陵園的最初形式。
獻出了自己無數優秀兒女的生命。
冀南人民捨生忘死掩護營救我軍幹部戰士的動人事跡,更是令人感動。有的婦女把懷中的嬰兒交給戰士扮成夫妻;有的大爺、大娘把戰士當成兒女;有的把我們的同志藏在柴禾堆里、地窖里。當時的霍莊只有60多戶人家,卻掩護了我們50多名幹部戰士,在敵人的合圍圈裡,我們有數百名同志在民眾的掩護下,得以安全脫險。
1945年9月2日,日本侵略軍在投降書上籤字,抗日戰爭勝利結束。冀南在這八年抗戰中付出了巨大代價,最值得我們緬懷的是那些用生命捍衛民族利益的英雄們:楊孝先、楊鳳樓父子忠貞不屈;年僅19歲的小虎、方濤為救民眾挺身而出;郭企之、樊振庭寧死不屈被日寇活埋;愛國將領范築先父子寧死不降;胡平鍔被日寇殘暴地鍘成三節;任光亞被捕後受盡折磨英勇就義……等等,數萬名冀南兒女用自己的生命譜寫了一篇篇驚天地泣鬼神的民族詩史。
主要建築
陵園布局
英烈堂陵園正門是一座坐西朝東的高大牌坊,在一條寬廣的柏油路和兩行參天翠柏映襯下,給人以莊嚴、靜謐之感。
進入陵園往西,柏油路北側,是聳立於陵園中心的主體建築——冀南烈士紀念塔,塔高29.5米,塔盤用7000餘塊青石砌成,塔身南面是毛澤東同志的題詞:“為國犧牲,永垂不朽”,塔身北面是鄧小平同志的題字:“冀南烈士紀念塔”。
烈士紀念塔之北,一條水泥板路直通陵園另一大型建築——冀南革命鬥爭紀念館。
紀念塔西面是1986年落成的烈士紀念亭,這座具有民族風格的雙層八角亭,造型美觀、古樸典雅、令人讚嘆,亭內的八面漢白玉碑上刻有徐向前、陳再道、王任重的題詞及原冀南區近千名縣團級以上的烈士英名。
冀南烈士陵園始終把“褒揚先烈教育後人”的宗旨放在首位,幾十年來,蒐集、整理了大量有價值的文史資料和數百件革命文物,利用這些史料和文物,採用了多種紀念形式,對民眾進行革命傳統教育和愛國主義教育,起到了密切配合形勢、服務於黨的中心、褒揚先烈、教育後人的基地作用。
冀南革命鬥爭紀念館
烈士紀念塔之北,一條水泥板路直通陵園另一大型建築——冀南革命鬥爭紀念館。在館塔中間,一條東西路與南北路交叉,形成一個十字路口。東西路兩端各有一座拱門,東拱門上書“加強團結”,西拱門上書“浩氣長存”。
坐落在十字路口東北角和西北角的是1949年建成的兩座小型紀念碑。占地700餘平方米的“冀南革命鬥爭紀念館”,館名由原冀南軍區領導胥光義題寫。館內展覽著冀南建黨初期至全國解放各個時期的革命鬥爭歷程。
展覽是1999年新布展的,展覽通過200餘幅圖片、文字、沙盤、模型、實物、圖表、景箱、場景復原等現代化手段,生動地再現了冀南革命鬥爭歷程。
烈士公墓
陵園南部為墓區,1959年修建的大型革命烈士公墓內安放著土地革命、抗日戰爭、解放戰爭中犧牲的633名無名烈士遺骨。
公墓廣場之西的烈士單人墓區內安葬著模範縣長郭企之、游擊隊長劉文信、政治處主任董振修等100位烈士遺骨,每座墓都是用花崗岩石砌築,上面黑花崗岩石板刻有烈士生平簡歷,整個墓區坐落在鮮花叢綠之中。
烈士骨灰室建築面積490平方米,1977年建成,室內安放著35名社會主義建設時期犧牲的烈士骨灰,展錄著冀南區44個縣市五萬餘名烈士英名。
烈士紀念塔
運輸物資的獨輪車高26.5米,占地384.895平方米,塔盤呈圓形,直徑25米,用7000塊青石砌成,分上下兩層平台,平台四周是精心裝飾的水磨石欄桿。塔身南面刻有毛澤東同志的題詞:“為國犧牲永垂不朽”,塔身北面是鄧小平同志1983年題寫的“冀南烈士紀念塔”。
烈士紀念塔正北是一個長方形廣場,廣場南側東西兩面各建有一座小型紀念碑,上面刻有原冀南區黨政軍領導人馬國瑞、楊秀峰、陳再道、范若一、李菁玉、劉志堅同志的題詞,廣場北側是占地700多平方米的冀南革命鬥爭紀念館,館內陳列收藏烈士們的遺物數百件。
陵園文化
一、陵園正門的一座坐西朝東的高大牌坊,上面刻有原冀南行政公署主任宋任窮同志的題字:“冀南區烈士陵園”。
二、冀南烈士紀念塔塔身南面刻有毛澤東同志的題詞:“為國犧牲,永垂不朽”。塔北面刻有鄧小平同志的題字:“冀南烈士紀念塔”。
三、坐落在十字路口東北角和西北角的是兩座小型紀念碑,碑上刻有原冀南區領導人劉志堅、陳再道、楊秀峰、李菁玉、范若一、馬國瑞的題詞。
四、冀南烈士紀念塔北面是四合院,西廳和北廳是由劉志堅同志題寫的“英烈堂”和“銘碑堂”,英烈堂展覽著冀南百餘名著名烈士的事跡。
五、烈士紀念碑上刻有徐向前、陳再道、王任重同志的題詞及原冀南犧牲的近千名縣團級以上烈士英名。
景點指南
景區描述
1、冀南烈士紀念塔,是陵園的主體建築,塔高29.5米,塔盤用7000餘塊青石砌成。
2、冀南革命鬥爭紀念館,位於冀南烈士紀念塔之北,占地面積700平方米。
3、烈士公墓,位於紀念塔之南,這裡是1959年建成的一座大型公墓,墓內安放著633名無名烈士的遺體。
4、公墓廣場之西,柏油路兩邊是烈士單身墓區,在這裡安葬著100位烈士的屍骨。
景區亮點
1、冀南烈士紀念塔塔身南面是毛澤東同志的題詞:"為國犧牲,永垂不朽",塔身北面是鄧小平同志的題字:"冀南烈士紀念塔"。
2、紀念塔西面是1986年落成的烈士紀念亭,亭內的漢白玉碑上刻有徐向前、陳再道、王任重的題詞及原冀南區近千名縣團級以上的烈士英名。
3、紀念塔之南為墓區,墓碑上刻有宋任窮、王任重、劉志堅同志的題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