冀中區1941年反“蠶食”

抗日戰爭時期,八路軍晉察冀軍區所屬第3縱隊兼冀中軍區部隊,在河北省中部地區反擊日偽軍“蠶食”抗日根據地的鬥爭。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冀中區1941年反“蠶食”
  • 外文名:Counter-Operationsagainst “Nibbling” in the Central Hebei Area in 1941
  • 發生地點:河北省中部地區
  • 開始時間:1941年1月
  • 結束時間:1942年1月
1941年初,日軍華北方面軍開始推行“蠶食”政策,並把冀中抗日根據地作為“蠶食”的重點地區之一。其主要方法:一是以交通線、據點為依託,逐步占領抗日根據地邊緣的村莊或城鎮,稱為“邊緣蠶食”;二是以“掃蕩”為先導,深入抗日根據地建立據點,稱為“躍進蠶食”。與此同時,日軍還推行“治安強化運動”“新交通政策”和軍事、政治、經濟、文化相結合的“總力戰”,企圖打擊抗日力量,逐步侵占冀中抗日根據地。八路軍第3縱隊兼冀中軍區部隊,在人民民眾的支援下,採取“鞏固基本區,突擊邊沿區,縮小敵占區”的方針,積極開展平原游擊戰,進行反“蠶食”鬥爭。
1月下旬,日偽軍開始進行普遍的“邊緣蠶食”。駐津浦鐵路(天津—浦口)沿線的日軍第27師、獨立混成第7旅各一部及部分偽軍“蠶食”大城、青縣、交河(今併入泊頭市)、獻縣地區;駐保定的日軍第110師一部及偽軍“蠶食”高陽、安新、清苑、張登地區;駐石家莊的日軍獨立混成第8旅一部及部分偽軍“蠶食”藁城、無極、寧晉、趙縣地區;駐滄石公路沿線的日軍獨立混成第7、第8旅各一部及部分偽軍分別向公路南、北兩側地區擴張。第3縱隊兼冀中軍區主力部隊除分散進行游擊戰外,還適時集中優勢兵力殲滅大股日偽軍;地方武裝、民兵堅持當地鬥爭,大量使用自製土地雷打擊小股日偽軍,多次取得作戰的勝利。2月2日,第9軍分區第28團一部截擊由武強向武寨進犯的日偽軍300餘人,斃傷其150餘人。27日,第8軍分區游擊隊襲擊河間東南沈台頭據點,俘偽軍90餘人,擊斃數人。
3月底,日軍開始實施第一期“治安強化運動”,進行反動宣傳,強化偽軍、偽組織,建立偽保甲制度,加強殖民統治,造謠欺騙民眾,以配合其軍事上的“蠶食”和經濟上的掠奪。4月1~7日,日軍第21師及偽軍各一部共2000餘人,分別由保定、徐水、固城、新城、安新、定興出動,重點對容城地區進行“躍進蠶食”,同時修築從高碑店經新城至霸縣(今霸州)的公路,並在沿線建立據點,進一步分割第10軍分區。第10軍分區第27、第32團轉移到北嶽區,留下第29團、直屬警衛營、游擊總隊和縣、區武裝,就地堅持鬥爭。此後,日偽軍對其他地區的“躍進蠶食”也隨之展開。在反“蠶食”鬥爭中,第8軍分區部隊從4月底至6月中旬,襲擊了獻縣、饒陽、陳莊、小苑等10餘處據點,伏擊了武強、武安莊、新莊、閻家務等地出犯的日偽軍,共斃傷日偽軍360餘人,並發動民眾3.5萬餘人,破壞日偽軍交通線50餘千米。6月10~21日,日偽軍第110師主力和第21、第27師、獨立混成第15旅各一部及部分偽軍共2萬餘人,分別由保定、固城、安新、新城出發,首先將大清河、拒馬河和周圍的公路控制起來,建立臨時據點,爾後向大清河以東地區進犯。第10軍分區部隊與日偽軍多次激戰後,轉移至容城以西地區。日偽軍跟蹤追擊,進行合圍。第10軍分區部隊再次分散作戰,向南轉移至白洋淀附近。日偽軍分成多股,劃分區域反覆“清剿”,沉沒渡船,嚴密控制交通路口,以密集隊形進行“梳篦式”搜尋。第10軍分區留下的少數部隊和游擊隊即轉入反“清剿”鬥爭。
第3縱隊兼冀中軍區部隊經過半年多的反“蠶食”鬥爭,斃傷日偽軍3000餘人,但抗日根據地仍遭到嚴重“蠶食”,第10軍分區僅剩200餘平方千米麵積的狹長地帶,其他分區的許多地區也變為游擊區,第3縱隊兼冀中軍區部隊的活動受到很大的限制。為恢復被“蠶食”的地區,打擊日軍第二期“治安強化運動”,第3縱隊兼冀中軍區部隊利用7、8月份田間長滿高稈農作物的有利季節,發起青紗帳戰役。第一階段,7月20~31日,廣泛開展交通戰,破路平溝,圍攻據點,重點打擊肅寧、蠡縣、博野地區的日偽軍。第二階段,8月1~31日,進攻重點轉向高陽、安新、清苑、張登等地區,繼續破壞日偽軍交通線,襲擊據點、崗樓,誘擊、伏擊小股日偽軍,收復失地,恢復抗日政權。經過40多天的作戰,第8、第9軍分區部隊共斃傷日偽軍1000餘人,攻克城西南大劉河、河間東北米各莊等據點,破壞公路、鐵路150餘千米,恢復了青縣、大城、文安、新鎮、任丘、高陽、蠡縣等地區抗日武裝鬥爭的局面。第6、第7軍分區部隊先後攻克肅寧北青口、安國北西伯章、深澤西北羊村、定縣東南小章、趙縣東南西紀毫和換馬店等十多處據點,斃傷日偽軍400餘人。第10軍分區部隊在第8、第9軍分區部隊的策應下,返回大清河以西地區,主動出擊,攻克日偽軍據點、碉堡多處,爭取部分偽軍投誠,恢復了60多個村莊的抗日政權。
9月,為鞏固青紗帳戰役的成果,策應北嶽區反“掃蕩”,第3縱隊兼冀中軍區部隊向日偽軍侵占的鐵路、公路線展開歷時一個月的交通破擊戰。在平漢鐵路(今北京—漢口)北段,炸毀軍用列車4列、鐵甲車2輛,破壞鐵路5千米多,炸毀鐵路橋1座,斃傷日偽軍200餘人;在石德公路線上,破壞道路20餘千米,收繳電線2300餘千克,斃傷日偽軍100餘人;在抗日根據地中心區,破壞公路網,斃傷俘日偽軍350餘人,炸毀汽車3輛,繳獲各種槍230餘支。
11月1日,日軍開始實行第三期“治安強化運動”。第3縱隊兼冀中軍區部隊再次進行歷時一個月的交通破擊戰。各軍分區主力部隊與地方武裝密切配合,先後發動民眾20餘萬人次,破壞鐵路、公路320餘千米,平封鎖溝100餘千米,炸毀橋樑12座,摧毀碉堡37座,擊毀汽車10輛、火車1列,收繳電線桿1500餘根、電線8700餘千克。
12月8日起,日軍為切斷冀中平原與山區的聯繫,確保平漢鐵路的交通安全,以獨立混成第8旅2000餘人及偽軍一部,在坦克、裝甲車及騎兵配合下,分別從東長壽、正定、藁城、無極等地出動,“蠶食”新樂以南地區,建立據點10餘處,並以據點為中心修築公路,企圖實現由點到面的占領。第7軍分區主力於23日發起反“蠶食”的攻勢作戰,以伏擊、截擊和襲擊等手段,打擊入侵的日偽軍。至1942年1月11日反“蠶食”鬥爭結束,攻克據點2處,擊毀坦克1輛,斃傷俘日偽軍近800人。
在一年的反“蠶食”鬥爭中,第3縱隊兼冀中軍區部隊和地方武裝共作戰1100多次,殲滅日偽軍1.4萬餘人,收復了部分被“蠶食”的地區。但冀中抗日根據地因被“蠶食”而縮小,日偽軍據點、碉堡增加1倍,封鎖溝、牆增加5倍,使冀中平原的抗日武裝鬥爭進入更困難的階段。
發布者:中國軍事百科全書編審室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