兼弱攻昧

兼弱攻昧

兼弱攻昧,讀音是jiān ruò gōng mèi,是一個漢語詞語,釋義是兼弱攻昧是指兼併弱小、攻擊愚昧的國家。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兼弱攻昧
  • 意義:兼併弱小、攻擊愚昧的國家
  • 拼音: jiān ruò gōng mèi
  • 出處 :《書·仲虺之誥》
  • 用法:聯合式;作謂語
  • 實例:宋太祖兼弱攻昧統一大宋
解釋,典故,詞語辨析,出處,例一:宋太祖兼弱攻昧統一大宋,例二:沙俄兼弱攻昧 土耳其兵強敗北,例四:兼弱攻昧 蘇芬戰爭,

解釋

兼併弱國,討伐昏聵糊塗的君主。在人類歷史上,弱小、愚昧的國歷來都是被強大國家吞併的目標和侵略的對象。這是附合“物競天擇、適者生存”的社會發展規律。弱小、愚昧就要被攻打,必然迫使弱小之國要採取富民強國的政策,否則將會被強大的國家所兼併。人類歷史上,朝代更迭,均始於腐敗、愚昧、弱小。新生力量則會取而代之。

典故

《書·仲虺之誥》:“兼弱攻昧,取亂侮亡。”

詞語辨析

用 法 聯合式;作謂語;指兼併弱國和攻取政治昏亂之國
示 例 ~,武之善經也。(《左傳·宣公十二年》)

出處

例一:宋太祖兼弱攻昧統一大宋

宋朝初建時,所繼承後周疆域只不過擁有黃河中下游地區,在它周圍還盤踞著許多大大小小的割據政權。
宋太祖有統一天下的雄心大志,但究竟應當從何處入手,他日夜籌思,耗盡心血,於是他雪夜出訪趙普(右諫議大夫,充樞密直學士),趙普提出“先南後北、兼弱攻昧”的戰略,經過一番軍事上周密準備,宋太祖於公元962年開始“先南後北”的統一戰爭。
首先進攻南方中實力最弱的荊南湖南,取得了勝利,接著又滅亡了後蜀、南漢、南唐等國,至此,宋朝完全統一了南方。宋太祖死後,宋太宗即位,實現了宋太祖未能實現的北伐計畫,統一全國。

例二:沙俄兼弱攻昧 土耳其兵強敗北

18世紀中葉,葉卡德林娜即沙皇位後,繼承了歷代沙皇對外擴張的政策。她極力想進入黑海,由於當時實力強大的土耳其橫梗其間,她的野心受到阻礙。於是,葉卡德林娜決定對土耳其開戰。
1770年5月,俄國遠征艦隊克服了千難萬險,到達了愛琴海,與土耳其海軍對持。土軍的軍事力量,遠遠超過了遠來的俄國艦隊。具有優勢的土耳其海軍此時猶豫不決,舉棋不定,毫無決一勝負的勇氣和熱情。而力量相對弱小的俄國艦隊卻果斷非常,立刻進攻,土軍甘居守勢。
俄軍迅速而從容地布置兵力,調整陣容,做好所有戰鬥準備。而土耳其艦隊陣容的布置卻極為死板。俄軍再次進攻,速戰速決,一舉摧毀土耳其艦隊。7月8日上午8時,俄軍以11人死亡的代價贏得全勝,土軍艦隊被徹底消滅。
例三:日本兼弱攻昧提出“大東亞共榮圈”的構想 日本帝國主義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提出所謂“大東亞共榮圈”的夢想,這是妄圖奴役亞洲各國,建立殖民帝國的侵略擴張計畫。其目的是要在包括整箇中國、東南亞、印度乃至大洋洲在內的廣大地域範圍內建立日本軍國主義的殖民統治。
首次被列入“共榮圈”的國家和地區有:中國、朝鮮、印度支那、緬甸、泰國、馬來西亞、菲律賓、荷蘭屬印度(今印度尼西亞)、澳大利亞、紐西蘭、英屬印度(今印度、巴基斯坦、孟加拉國)、阿富漢等貧弱國家及太平洋的許多島嶼。這就是日本帝國主義的“兼弱攻昧”戰略,但中國和亞洲各國人民抗日戰爭的勝利,徹底粉碎了日本軍國主義的這一野心。

例四:兼弱攻昧 蘇芬戰爭

蘇聯芬蘭的戰爭是第二次世界大戰初期,法西斯德國入侵波蘭以後,蘇聯為了奪占蘇芬邊境的卡景利阿地峽,以改善其北方大城市列寧格勒的安全條件,而對芬蘭發動的一場明顯以大欺小,以強凌弱的邊界戰爭。
1939年11月28日,蘇聯藉口芬蘭進行武裝挑釁,宣布廢除互不侵犯條約。11月30日,蘇軍發動了對芬蘭的進攻,蘇芬戰爭隨即爆發。戰爭從1939年11月30日----1940年3月13日結束,歷時3個半月,蘇軍憑藉著優勢兵力,始終處於進攻態勢。
1940年3月12日,蘇芬雙方簽定了《蘇芬和平條約》,芬蘭把1/10的土地割讓給蘇聯,並把漢科半島租借給蘇聯,為期30年。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