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盆地(凹陷)天然氣運移聚集機制及模型研究

《典型盆地(凹陷)天然氣運移聚集機制及模型研究》是中國新星石油公司實驗地質研究院為主要完成單位,張義綱、陳彥華、陸嘉炎、陳偉鈞、酆軒增、關效如為主要完成人的科研項目。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典型盆地(凹陷)天然氣運移聚集機制及模型研究
  • 主要完成單位:中國新星石油公司實驗地質研究院
  • 主要完成人:張義綱、陳彥華、陸嘉炎、陳偉鈞、酆軒增、關效如
  • 類別:科研項目
基礎信息,項目摘要,

基礎信息

獲獎序號
19980049
項目名稱
典型盆地(凹陷)天然氣運移聚集機制及模型研究
主要完成單位
中國新星石油公司實驗地質研究院
主要完成人
張義綱、陳彥華、陸嘉炎、陳偉鈞、酆軒增、關效如
獲獎證書編號
KJ—98—2—49
獎種
科技
等級
二等

項目摘要

該項成果的主要特點是:將油氣運移機制、異常壓力系統、成岩作用捆在一起,結合地質發展史,通過典型盆地(凹陷)加以檢驗,建立各個地區碎屑岩層系和碳酸鹽岩層系不同的油氣運移成藏模式。主要成果概括如下: 1、自行設計研製出第三代擴散係數測定地下流體對流模擬、油氣水混相涌流模擬及熱對流成岩模擬四套高溫高壓鍋模擬實驗裝置,可以模擬地下3000—4000米深處的油氣運移和成岩作用。 2、通過模擬實驗,揭示了天然氣水溶對流的運移效率高於水溶擴散數倍,有力地確立了水溶對流箱內成藏是天然氣運移聚集重要機制的地位。 3、深入探討了異常壓力系統的成因,提出了異常壓力系統的分類,指出了各種異常壓力系統的不同的優先勘探目標。 4、經碳酸鹽岩熱對流模擬實驗,結合包裹體的研究,指出不整合面和大斷裂組成的大型流通網路有利於碳酸鹽岩層系中油氣聚集成大油氣藏。 5、建立了典型地區的油氣運移成藏模式。 本成果建立的理論和模式,對全國各油氣盆地勘探均有指導意義。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